发布时间:2017-03-13 14:22 原文链接: 让知识创造者走上三尺讲台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郭华东每天的工作异常繁忙,除了日常的科研任务,各种学术、咨询、团队建设事务外,还在致力于推动数字地球学科的发展,主理负责几个国际科技组织的工作。人们经常在午夜零点之后收到他的邮件。

  但即使这样,郭华东还是乐于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授遥感科学课程。用他的话说,教书“的确很累,但每每看到学生们闪闪发亮的眼睛,看到那种求知的渴望和追求科学的神情,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国家队”应该办怎样的教育?

  中科院,全社会公认的“科技国家队”,这里有着先进的大科学装置、顶尖的科学家、前沿的研究课题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在郭华东看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再合适不过了,“学生从一进校门开始,就有机会与国际前沿接轨,在大科学装置上动手实验,浸泡在纯粹的科研环境中,对个人的成长大有裨益”。

  这可能也是中科院与高校办教育最大的不同。

  近年来,中央对中科院提出了“四个率先”的要求,中科院积极发挥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完善院内优质科教资源的共享机制,促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密切结合、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为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不断努力着。

  “十三五”期间,中科院明确了“科教融合、育人为本、质量优先、追求卓越”的高等教育发展思路。2016年,中科院印发《中国科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教融合工作的若干措施与规定》,明确了院属高校的定位与分工。

  其中,国科大坚持“科教融合”的办校方针,主要服务于院属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工作,中科院全力促进国科大与院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实现共有共治共享,致力于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可以说,科教融合是中科院办高等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也是中科院办教育的立足之本。”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高鸿钧说。

  科教融合学院:研究所共同的事业

  “科研和教育从来都不应该是割裂的。国科大要把教育办出特色,办出国际前沿水平,最可倚仗的资源便是各个研究所。”在高鸿钧看来,科教融合的办学理念既是创新的,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科教融合是国科大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高鸿钧是中科院院士,担任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同时兼任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院长,对于中科院探索科教融合的过程,他是亲历者,也有着深刻的体会。

  2015年初,按照“科教融合”理念建成的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正式成立。但学院的成立仪式却是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举办的。

  这应该是中科院教育改革最为大胆的尝试之一。国科大的科教融合学院一般由一个高水平研究所牵头承办,其他相关研究所参与承办。学院院长由牵头研究所的主要领导或院士担任,全面负责学院工作。

  以物理科学学院为例,它由中科院物理所、理论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声学研究所等承办,其他与物理学科相关的十多个研究所参与建设,下设物理学和近代物理两个系。

  “这样的做法,让研究所把学院当做‘自家的孩子’来培养,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很大提升。”高鸿钧说。

  的确如此,国科大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后,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等共建单位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交流活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教融合工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电子所所长、国科大电子学院院长吴一戎的话说,作为由很多独立法人共同参与的科教融合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与这些研究所都密切相关,是“大家共同的事业”。

  截至2016年年底,中科院已批准国科大组建20个科教融合学院,共有65个研究所(京区38个、京外27个)参与承建。20个学院共设置了207个教研室(系)。聘任一线科研人员作为岗位教师2599名。2016学年共开设1187门课程和304讲前沿科学讲座,共有来自研究所的副高职称以上的岗位教师2288人参与教学工作。目前,中科院还在筹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学院、光电学院等。

  传递创新火种

  指导学生时,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所长王家骐就曾规定:“任何学生进我的办公室,都可以不敲门直接进来。”

  每每讲完一堂课,郭华东都会被上来请教的学生围起来,半天走不了:“看到他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我不忍心走。”

  吴一戎也曾感慨:“教育是个良心活,应该对学生充满爱。教育的目的是使被教育者感到被爱,并学会爱别人、爱社会。”

  这些可能是一名教师对学生最天然的感情。而这腔热情也是中科院在遴选授课教师时最看重的品质之一。

  对于授课教师,中科院的要求除了科研水平高外,还要求他们对教育有兴趣、有热情、有责任心,表达能力强。实际上,很多人站上国科大讲台之前,就有在国外顶尖高校执教的经验。

  “中科院要培养的是未来的科技领军人才,科学家讲课,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还能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科技前沿。杰出科学家能够传授给学生的除了知识本身,还有知识创造者独有的思维、情感和体验。”高鸿钧期待着,在中科院这个“科教融合”的大试验田中,名师与高徒会擦出更多的创新火花。

相关文章

FRITSCH飞驰:助力高校科研设备升级

最近,国家多级部门都出台了影响科学仪器行业的优惠政策,仪器是进行科学研究与生产制造的重要下游领域。那么这些政策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在一系列政策中,最重要的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9月7日的国务院常......

二十大代表王秀杰:走出科研舒适圈

王秀杰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她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也是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她还是一个漂亮妈妈,更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

贴息贷款促科研,六大热点看这里!

随着贴息贷款项目的逐步释放,许多希望借助该政策支持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的高校老师们迫切想了解什么设备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大量的应用需求?如何能够在补充现有分析能力同时前瞻未来几年的研究先进性?最强助攻来了......

2022年9月教育行业融资报告

2022年9月份教育行业共发生9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为5.94亿元,其中最大金额的一笔融资来自幼教产品策划服务提供商「荣信教育」,该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共计募得5.38亿元,是9月融资的大头。从2......

科研人:我和我的偶像

在一般人看来,研究数学的院士一定从小就是天赋异禀的学霸。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平却坦言,自己的成绩曾经是全班倒数。“记得刚上大学时,我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每当想起陈景润......

推动我国自然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见到东北虎,之前只在书里和电视里看到过它们,没想到现实中的它们个头这么大,能装下好几个我呢!”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20多名哈尔滨留守儿童代表走进东北虎林园,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东北虎。这......

新时代“大思政格局”形成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98.shtm教育部等10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北京研发经费投入十年来年均增长10.6%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陈杭)北京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由2012年的1063.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629.3亿元,年均增长10.6%......

教育部: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期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就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做出部署。9月27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

十年来教育经费投入实现“四个翻番”

中国教育部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从数据看十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中国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介绍,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这是中国在2012年首次实现、又连续10年巩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