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个体化医疗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而生物标志物是实施个体化医疗的基础。生物标记物(Biomarker)是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类与细胞生长、增殖、疾病发生等有关的标志物;能反映正常生理过程或病理过程或对治疗干预的药物反应,在早期诊断、疾病预防、药物靶点确定、药物反应以及其他方面发挥作用。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生物标记物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

  生物谷:郑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此次接受生物谷的邀请来参加“2017新型生物标志物发现与应用研讨会”。您长期致力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临床诊治,请问生物标志物在疾病个体化诊疗领域的意义是什么?目前生物标志物是否已真正意义上应用到临床?

  回答:生物标志物是能反映机体生理或病理情况的指标。临床上,我们最为熟悉的“检验指标”其实就是生物标志物的成熟应用代表。生物标志物是临床诊疗信息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中有70%的信息来源于生物标志物。然而,目前临床上大多数生物标志物仍难准确提供所需信息:在诊断上,相当一部分疑难疾病的诊断是依靠经验和试验型治疗,而在治疗上也存在“千人一药,疗效迥异”的情况。因而,临床上亟待发展新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更精准、个体化地提供疾病预防、诊断、分型和治疗信息。

  生物谷:您致力于新型循环生物标志物的开发,如肿瘤循环细胞外囊泡生物标志物。请问这 种新型循环生物标志物有哪些特殊优势?

  回答:细胞外囊泡是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新方式,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皆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一类极具临床应用转化前景的生物标志物。以肿瘤领域为例,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外囊泡在肿瘤细胞的生长、上皮间质转化、肿瘤远处转移及诱导耐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循环生物标志物相比,细胞外囊泡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细胞外囊泡能够以无创的方式从血液体液中提获取、具有丰富的生物学信息;二.细胞外囊泡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这已经在多种肿瘤研究中得到了肯定。细胞外囊泡中的分子也参与肿瘤的远处转移及耐药机制,故在预测治疗的预后以及肿瘤细胞治疗敏感性均有着积极的作用。三.提取细胞外囊泡有效富集了其中标志物,细胞外囊泡相关标志物较传统蛋白、核酸标志物有更高的灵敏度。四.由于细胞外囊泡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其中标志物更稳定,更易于储存检测。

  生物谷:您怎样看待肿瘤新型循环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前景?

  回答:传统的循环肿瘤生物标志物特异性与敏感性均不理想,若想实时获得较为准确的肿瘤信息,必需通过有创的手术和穿刺获得实体肿瘤组织作分析,这在临床上往往难以实现。肿瘤新型循环标志物,如循环肿瘤微囊泡、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肿瘤核酸已展现出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例如,有研究显示血液中胰腺癌分泌微囊泡蛋白GPC-1对胰腺癌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循环肿瘤细胞可在肿瘤早期发现,并已被证实携带有与原发肿瘤组织高度相似的基因型;循环肿瘤DNA可反映实体肿瘤分子分型、并且可有效指导靶向用药与判断疾病进展。让人期待的是,这些新型循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从复发监测、分子分型、药物指导走向了早期诊断,以Grail为代表的一系列临床试验正在验证这些标志物对肿瘤早期诊断的效果,若有积极成果,相信将会对肿瘤预防产生极其重要的意义。

  生物谷:请问生物标志物在药物研发、临床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如何?目前主要还存在哪些疾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的需求?

  回答:新型的疾病标志物从发现到临床需要数年到十余年的转化,这往往需要基础、临床以及检测技术研发的密切合作,生物标志物的探寻、临床验证以及检测新技术已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临床价值将涵盖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重大疾病及罕见病需求尤其迫切。

  生物谷:您能简单介绍下您目前科研工作和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吗?

  回答:我们主要从事肿瘤液体活检新型循环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细胞外囊泡、循环肿瘤核酸等)以及心血管疾病血脂代谢紊乱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探寻、生物学机制、检测新技术以及临床转化研究,我们非常愿意与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互相学习,合作交流。

  郑磊 主任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国际细胞外囊泡学会(ISEV)亚太大区委员。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分子诊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临床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紧密围绕新型循环生物标志物的开发、检测技术及其在重要疾病个体化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主要工作包括:1)循环exosome 的分离富集及其分子表型分析技术及其应用;2)肿瘤新型循环生物标志物的鉴定、生物学机制及临床应用评价;3)循环microRNA 的液相电化学检测体系的构建及评价;4)心血管疾病血脂代谢紊乱新型循环标志物的鉴定、生物学机制及临床应用评价。

  在研课题有:非小细胞肺癌EMT现象中exosomes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及临床应用;基于液相体系的microRNA 电化学检测新方法及其响应机制研究;双链特异性核酸酶介导的多种microRNAs 联合检测新技术的构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LncRNA AC096664.3-UGP2 途径介导ox-LDL对泡沫细胞和AS 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相关文章

免疫预激与肿瘤疫苗增效方面取得进展

肿瘤疫苗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热点。肿瘤疫苗利用鉴定出的肿瘤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从而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实现肿瘤细胞杀伤和预防复发转移。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潇和聂广军研究团......

最新综述,关于肿瘤进展过程中血小板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聂广军与李素萍团队,深入探讨和系统总结了肿瘤进展过程中血小板的动态作用及治疗意义。相关综述文章以Thedynamicroleofplateletsincancer......

国家纳米中心:肿瘤进展过程中血小板的的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聂广军与李素萍团队,深入探讨和系统总结了肿瘤进展过程中血小板的动态作用及治疗意义。相关综述文章以Thedynamicroleofplateletsincancer......

猛攻千亿市场!这家药企12大品种抢首仿,4款1类新药冲刺上市

近日,据CDE官网最新公示,正大天晴的1类创新药ATR激酶抑制剂TQB3015片获批临床(默示许可),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2023年至今,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共有4款抗肿瘤(化学或生物药)1类新药冲刺上......

国内首例!医生把“独肾”取出,切除肿瘤再植回体内

失去了一侧肾脏,再次遭遇肾肿瘤,传统保肾手术行不通,怎么办?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简称“仁济医院”)采用的方法是:把肾取出来,“工作台”上切除肿瘤及静脉瘤栓,再把肾脏植回体内。11月15日,......

揭秘癌细胞,10%的癌症竟能自然消退?

一、肿瘤发生要经历三个阶段才能成为癌症:1、激发阶段指肿瘤发生的第一阶段,即不可逆地将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起始步骤,是细胞增殖分裂过程中,基因受致癌因素作用发生突变,而这种突变又经细胞分裂增殖被固定......

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41种药品采购成功

近日,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产生拟中选结果。此次集采有41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预计每年可节约药费182亿元。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医药企业积极参与本次集采,26......

微流控磁学检测肿瘤外泌体研究取得进展

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Tumor-DerivedExosomes,TDEs)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检测TDEs,对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以及对TDEs进行高灵敏的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近......

进博会风采奇迹实验室科学创新不断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赛诺菲这家创新医药健康企业连续第六年参展。今年,他们以“奇迹实验室”为主题,精彩亮相进博会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这里展示了他们在免疫......

学者同聚北师大,Urimarker2023共讨新发展

——第三届尿液生物标志物学术研讨会(Urimarker2023)顺利召开11月4日-11月5日,第三届尿液生物标志物学术研讨会(Urimarker2023)于北京师范大学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