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01 14:20 原文链接: 白春礼深入西藏调研推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

  3月23日至29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一行克服高寒缺氧、身体不适、交通不便等困难,长途跋涉深入西藏林芝、拉萨、阿里等地,重点就推动中科院“四类机构”改革、促进“三重大”成果产出、强化院区战略科技合作、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进行考察调研,同时亲切慰问了扎根高原一线的工作人员。

  调研期间,白春礼一行先后考察了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拉萨部、墨脱地球景观与地球系统综合观测研究中心建设现场等,重点听取了青藏高原所和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工作进展、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及高寒网台站建设“三位一体”的无缝整合研究新思路,现场听取了墨脱中心建设等工作汇报,出席了青藏高原所党委在拉萨部举行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会,指导了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在拉萨考察期间,白春礼应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主席齐扎拉邀请参观了拉萨市智昭产业园区,了解西藏新的产业发展情况。

  在拉萨部召开的工作汇报会上,青藏高原所所长姚檀栋带头学习传达了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中科院党组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始终坚持“三个面向”“四个率先”办院方针,进一步推动青藏高原所和青藏卓越中心发展,建立起“一三五”规划实施、TPE国际引领和综合观测研究平台支撑的新机制,实现青藏高原研究的新突破,推动TPE计划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密切相关的泛第三极(P-TPE)国际计划,推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并服务第三极国家公园建设。

  白春礼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和基层党建工作。他在会上指出,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这是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和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根本保证。各单位党委和每个党员一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向党中央看齐。中科院作为国家科研机构,要以全会下发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个文件为指导,坚决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建和科技创新两手抓,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明确要求落到实处,这是加强“四个意识”和开展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重要基础。各单位党委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并在各项工作的重大议题上发挥好监督保障作用。

  白春礼强调,要重点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好党支部和党小组的作用。青藏高原所实行“一所三部”运行模式,有6个已运行野外台站,另有正在建设的墨脱中心以及西藏非常关注的羌塘双湖高原站,各地人员相对分散,因此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非常重要。“支部建在连上”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能够确保党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落到实处。要通过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来保证青藏卓越创新中心建设、B类先导专项等核心工作的顺利完成,也是推进TPE国际计划、落实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计划和院区战略科技合作的重要保障。

  白春礼就下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提出重要意见建议。他指出,在“四类机构”改革进程中,青藏高原所作为首批卓越创新中心的建设单位之一,取得了卓越中心试点和重大创新成果产出的重要进展,是落实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体现。通过参观研究所的成就展板,青藏卓越中心在顶尖人才培养、扎根高原主动服务西藏、TPE计划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

  白春礼要求,青藏卓越中心下一步的工作要在一个正确目标的牵引之下形成工作合力。首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是由中科院科学家牵头的,为摸清青藏高原的资源环境初步信息奠定了重要基础,而时隔40多年后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深入了解资源、环境、生态的变化,正确处理好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富民利民的关系意义非凡。这既是TPE计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院地合作,“科技援藏、知识援藏、人才援藏”的重要基础。将TPE计划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以及高寒网整合,对产出国际前沿成果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具有特殊意义,将在科技促进发展局、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和国际合作局的共同协调下,以类先导A支持项目实施。他指出,队伍建设对新时期青藏高原研究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继续瞄准国际前沿重大创新成果产出的同时,要着力在环境保护与发展方面有所作为,也要建立相应的高水平人才梯队,中科院将在人才编制等方面给予支持。

  白春礼强调,新的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要使用新手段、新技术和新方法,确保工作更加精细可靠。同时要打破常规,形成合力,从战略角度开拓全新的实施体制。建议在利用现有数据基础上单独发射第三极环境卫星,为监测河流、森林、冰川等关键研究提供精准数据。他特别强调,发射第三极环境卫星,要从“小卫星”获得“大数据”,并通过大数据积累,为TPE高水平研究服务,也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

  白春礼希望中科院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加强数据集成和开放共享,将包括遥感数据、生态数据、资源环境数据、大气数据、多元化数据等在内的各类地球数据集成到一起,开放共享,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服务,为科普提供重要平台,也为国家和中科院的科研管理提供平台。通过实施TPE计划,将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多重数据交叉融合,实现国际引领。

  在考察墨脱中心时,白春礼强调,墨脱中心要建成符合地方特色的国际高水平科研观测支撑平台。在现有观测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地社会发展需求,拓展学科研究方向,联合院内动植物学相关科技力量,开展墨脱地域生物多样性普查调研,摸清家底,从科学层面支撑地方生态旅游规划建设。同时,借鉴院内已有植物园的成功经验,联合地方政府,推动西藏“墨脱地球全谱景观园”建设,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实地考察中,白春礼代表中科院党组向长期坚守在高原一线工作的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和深切慰问,感谢大家的努力付出,并指出在高原极端环境中工作异常艰苦,需要克服高原反应、身体不适等诸多困难,嘱咐大家首先要保护好身体,才能做出更多创新成果。白春礼同时勉励大家继续弘扬青藏精神,勇攀科学高峰,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三个面向”“四个率先”重要指示,瞄准“三重大”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在藏科研机构的科技示范作用,提升国家级平台的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不断为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姜杰,政府党组副书记、政府顾问孟德利,副主席房灵敏、汪海洲,中科院办公厅、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科技促进发展局、成都分院、青藏高原所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分别参加或陪同调研。

相关文章

青藏高原上发现迄今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属化石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30日发布消息称,该园古生态研究组在青藏高原南部的拉孜县柳区晚古新世植物群中发现迄今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属化石,为解析羊蹄甲属植物的起源及其传播路线提供了新线索。相关研究成果于......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公开招标采购多种质谱仪

青藏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三重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全自动提取浓缩设备、六通道多列包装机)设备采购招标公告招标编号:SYZB......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机制方面获进展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冻土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丰富,并对气候变化颇为敏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区永久性冻土层消融面积不断扩大,加剧了冻土湿地土壤有机碳不稳定性。CO2排放速率的增加,促进了......

青藏高原生物源气溶胶差异及与棕碳光吸收关联获揭示

生物圈释放的大气一次生物气溶胶(PBAPs)在地球系统中广泛存在,阿拉伯糖醇、甘露醇、葡萄糖和海藻糖是主要的生物源组分,并作为示踪物应用于PBAPs的表征和解析。有研究指出PBAPs对大气棕碳有重要贡......

“海燕号”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

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两架“海燕号”气探型高空大型无人机日前在四川省自贡市完成交付,并成功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主任李良序介绍,这意味着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正式启......

我国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峰

23日中午,我国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2023年珠峰地区综合考察研究中的峰顶科考。记者从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办公室了解到,本次科考顺利完成了极高海拔气象站技术升级、雪冰样品采集、冰芯钻取、......

青藏高原“长高”如何影响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

青藏高原生长是新生代最为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也是驱动东亚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来,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加深了关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气候系统、水汽循环和生态系......

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生长是新生代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也是驱动东亚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来,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青藏高原生长开展了深入研究,深化了关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气候系统、水汽循环和......

青藏高原科学与全球高原科学比较研究座谈会召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工作部署,4月9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召开青海高原科学与全球高原科......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表层土壤汞的累积分布与来源贡献

汞(Hg)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随人为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进入大气环境,经大气循环传输并沉降累积至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活跃汞储库之一,储存了陆地生态系统至少90%以上的汞。土壤累积的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