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支队伍,负责制定全省环境监测发展规划和计划编制,组织和协调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和专项调查,及时向社会公布全省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动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脚步、眼光、智慧和汗水丈量着全省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无畏风沙和严寒,用实际行动呵护着蓝天、土地和每一汪碧水……他们是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的环境监测者。

  为青海省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的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始建于1984年。截至目前,在岗职工100余名。具备地表水(含饮用水)、工业废水(含生活污水)、空气(含降水)、废气、土壤(底质)、植物、噪声、生态等八大类157项监测数据的资质,是省内唯一一家获国家级认证的环境监测机构。

  作为全省环境监测技术的权威机构,中心为全省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青海省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监测工作的任务日益加重,业务范围不断拓展,自2005年以来,省环境监测中心先后增加了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地表水重金属监测、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监测、新增长江、黄河国控断面水质监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污染减排监测以及水质自动监测站、国家空气背景值监测站、温室气体监测站、国家酸沉降背景值监测点运行维护等多项职能以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全省土壤污染调查等专项工作。

  为加快青海省水质、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步伐,省环境监测中心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及科研项目,加快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建有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青海门源站、国家农村空气监测站青海互助站、西宁市温室气体监测源区代表站、青海省温室气体监测区域代表站、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站等一系列大气成分观测研究站;先后完成青海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质控站、西宁市温室气体源区代表试点自动监测站和青海湟水干流小峡桥水质自动监测站新增监测项目;颗粒物PM2.5、PM10双通道自动监测仪、一氧化碳监测仪、数据采集仪、气象五参数仪及重金属在线分析仪等。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对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实时监控,实时反映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对区域环境污染事故进行预警预报,环境预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保护部“关于发布《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省政府《以西宁市为重点的东部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意见》相关要求和部署,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接了省科技厅下达的2013年度科技支撑项目——《西宁市大气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西宁市及其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PM2.5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西宁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同时,依托该项目拟联合合作单位,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等,在5年内建立健全从环境监测网络、大气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到预报质量优秀、预警准确的预警预报系统完备的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人才队伍。

  环境监测登上环保事业“大舞台”

  近年来,在拥有生态监测和遥感环境应用核心队伍的同时,青海省还以多种方式强化与生态监测综合技术组相关单位的合作交流,最大限度挖掘省内生态监测资源,服务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建立开放的工作平台和项目资源,强化与中国科学院、环境保护部有关单位的合作,最大限度用好“外脑”,提升青海省生态监测评估能力。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监测顺利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生态监测项目建设成果通过国家验收。2016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和祁连山生态监测实施方案通过审查并顺利启动;牵头省生态监测综合技术组各单位,顺利完成并提交2015年三江源综合试验区、青海湖流域年度生态环境共22个专题监测报告,形成的生态监测综合技术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国家有关部门和全省有关部门使用;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和祁连山生态监测地面站网优化布设工作,编制了2016年度三江源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可可西里申报世界遗产等重大生态工程生态监测实施方案及作业设计,确保各区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地面监测与补充调查工作顺利完成;珍秦高寒草原地面综合站、隆宝高原湿地地面综合站、潘宝草地生态综合站完成年度维护运行各项工作,并取得预期监测数据。

  2016年,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区域15米分辨率生态环境状况遥感监测数据按计划进度完成处理;青海省生态监测网和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生态监测综合数据服务平台等完成年度监测数据汇交和共享服务工作,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省生态监测综合技术组各单位信息共享、协作攻关、携手发展的协同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

  环境遥感监测能力建设阔步迈进。3D技术支持的环境遥感综合诊断室运行顺利。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青海省生态环境状况遥感监测及青海三江源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区、可可西里世界遗产提名地等区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区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分辨率由30米提升到15米;“青海省2015年生态环境状况监测与评价项目遥感监测数据”上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交的数据通过全国数据审核,数据质量评比排名名列前茅。将高分卫星数据应用于中分遥感数据解译核查、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调查、重点区域环境监管等,开展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河流、湖泊、人工用地等专题信息人机交互与自动提取技术应用,使遥感监测面向应用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为环保重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顺利完成2015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监测和省级审核等工作;完成青海省重点生态功能区30个县域2015年第四季度和2016年一至三季度环境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监测数据的汇总与上报工作;协助省环境保护厅完成11个青海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现场核查工作。同时,积极做好青海省生态保护红划定工作,深入开展省域生态功能重要性及脆弱性与敏感性评价、理清全省各类型保护地状况和重要自然生态区域状况,与全省重大规划与相关部门在统一空间尺度上进行数据衔接,以及三江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形成了《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经省政府64次常务会和省委第112次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

  2016年参加了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提名地预演工作,提交了区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为可可西里申遗工作做好生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撑。完成了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和行动框架——机构加强与能力建设优先项目“开发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信息管理体系提升地方部门间信息协调和共享机制项目”,并通过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的项目验收。完成了《青海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的编制,积极配合青海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交《青海省生态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协助省环境保护厅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核查和热点舆情的环境遥感调查多期;针对环保工作需求,编报《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专报》七期,为“说清环境、支撑决策、服务民生”提供了重要支撑。在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和青海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主被动协同遥感技术应用研究》《隆宝滩和克鲁克湖湿地雷达干涉遥感监测技术研究》《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工业园区地下水遥感监测试点》《青藏高原冰川主被动协同遥感监测》《青海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研究》等合作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技术成果。与中国资源卫星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的“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综合数据处理系统及应用研究”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江源生态物联网远程实时监测信息关键技术与应用”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三江源生态监测数据服务平台研发”、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参数多源遥感协同反演均获得青海省科技成果。“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生态成效评估”“青海省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价”被分别收入《青海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及《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蓝皮书,项目研究成果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高品质的智库服务。

  青海“生态之窗”建设引人瞩目

  为更好地推动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实时监测和展示重点区域典型生态类型的生态环境状况及自然景观,在推动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建设基础上,按照重点生态保护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及野生动物典型活动区域分布特点,省环境保护厅启动青海“生态之窗”建设工作暨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远程视频观测系统,在全省选取了24个观测点位,采用5至15千米长光程高清视频监测、数字化网络实时传输、统一平台管控的方式,建立了网络远程视频监测管理系统,近距离观览典型区域生态类型、自然景观、野生动物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远程实时高清视频观测和监控。

  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远程网络视频观测系统,可实现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的精确观测,系统智能化程度高、实时性强,运行可靠、技术先进。可对青海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典型区位全方位、全时段的远程网络视频观测,并通过数字化网络将视频监控数据实时传输至省环境保护厅。

  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设包括三部分内容。省级观测管控平台,平台利用省环境保护厅云计算中心现有基础软硬件设施,在云计算中心和环境应急指挥大厅部署,平台可调度和展示现场端摄像机实时图像,在环境应急指挥大厅显示大屏上展示。青海“生态之窗”系统运行后,获取的数据及视频资料通过环保业务专网传输至环保云900TB容量存储平台,目前数据存储量已达30TB,环保云平台已成为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技术支撑。

  环保部门还建设起重点生态功能区典型区位观测点现场端视频观测系统和音视频连线系统。观测系统包括高清云台摄像机、12至45米铁塔、网络接入及供电设施,以实现远距离视频图像监控及音频通讯。观测系统使用200万像素高清、星光级长光程重载云台摄像机,实现360度连续旋转,摄像机物理变焦范围为16.7至2000毫米,这是目前长焦镜头最为成熟的应用,观测距离从5千米、10千米到15千米,夜晚最远距离实现3千米。此外,摄像机还可以实现绊线入侵、区域入侵、徘徊检测、快速移动、智能跟踪等智能分析功能,实现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区野生动物的智能检测、分析、跟踪和预警功能。现场端可与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实时双向音视频连线通讯。

  截至目前,项目已建设完成了果洛藏族自治州黄河源鄂陵湖、扎陵湖、玛多县野马岭、玛沁县大武镇黑土滩、久治县年保玉则,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自然保护区、杂多县澜沧江大峡谷、玉树市康巴风情街、红旗小学,长江源区昆仑山玉珠峰南坡,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木里矿区义海渣山、茶卡盐湖和可可西里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黑河大峡谷等14个观测点位。省环境保护厅还对中国科学院和省林业厅已建观测系统进行接入整合工作,青海湖三块石、海心山、互助北山林场等观测视频可在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时查看。

相关文章

7500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意向采购部分城市点位仪器

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3年03至4月政府采购意向公布,对部分国控城市的点位仪器设备更新,需采购环保监测设备,总预算金额达7500万元。......

青海省北斗科研科普基地通过省级认定

中新网西宁12月7日电(记者张添福)中新网记者7日从青海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青海省基础测绘院北斗科研科普基地通过专家评议、现场答辩、实地考察等环节,成功通过“青海省北斗科研科普基地”省级认定。青海省北斗......

376万元!苏州市环境监测站采购实验室仪器设备

近日,苏州市环境监测站发布《苏州市环境监测站关于市监测站2022年购置实验室仪器设备(分台(套)购置)项目》公告,预计花费近376万元采购实验室仪器设备。详细信息如下:一、项目名称:市监测站2022年......

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培训安排8月

2022年8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拟举办8期生态环境监测培训班,具体安排如下。请关注总站官网、微信公众号,培训通知另行发布。......

60米高巨型管道通到楼顶此地一小区内建设化学实验室?

7月21日,广西柳州一小区多名业主反映,该小区有公司正在建设化学实验室,他们担心会排放废气、发出噪音,危害居民健康。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该实验室为一个环境监测实验室。多个相关部门表示,已接到投诉,正在......

北京水生态“体检报告”出炉,健康等级水体占比超八成

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完成了《2021年北京市水生态监测及健康评价报告》,148个被监测水体中,处于健康等级的水体占比达85.8%。全市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水生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市水务局......

200万!2022年江门生态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购置招标公告

近日,2022年江门生态环境监测站发布仪器设备购置招标项目,详情如下:项目编号:440701-2022-01079项目名称:2022年江门生态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购置合同包预算金额:2,000,000.......

908万!兰州市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项目中标公示

近日,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第三方服务项目中标公示,详情如下:项目编号406001JH054项目名称兰州市生态环境局企业信息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格体系第三方服务项目中标(成......

471万!福建莆田环境监测中心站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告

近日,福建省莆田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2022年第一批次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告,多家厂商多款产品中标。详细信息如下:公告信息:采购项目名称福建省莆田环境监测中心站企业信息2022年第一批次仪器设备采购项......

湖北省公开遴选生态环境监测专家库专家

为充分发挥全省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高层次人才参谋、咨询与服务的作用,为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客观、公正、高效的支撑,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拟建立省级生态环境监测专家库,现将遴选专家事项通知如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