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4 17:22 原文链接: 华人研究团队离体再现了帕金森病神经元振荡模型

  帕金森氏病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运动神经元的异常振荡所造成的肢体震颤。目前,有关帕金森氏病患者神经元振荡活动的特定研究,仅局限于对患者进行微电极和肌电记录的间接描述。近日(5月2日),华人科学家冯健率领的华人研究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文章,声称在陪替氏培养皿中成功再现了神经元的振荡。此项发现将加速帕金森氏病的治疗和治愈研究。

  “根据我们的最新发现,与帕金森氏病患者脑部相似的神经异常,今后我们都可以在培养皿中观察研究了,”本文通讯作者,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UB)医学和生物医学科学学院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教授冯健(音译,Jian Feng)博士说。“与过去所积累的药物研究和发现相结合,我们将加快治愈帕金森氏症的药物筛选进程。”

  并且,这项研究也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平台,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他补充道。

  节律

  几十年前,当药物治疗失效后一些帕金森患者开始接受深脑刺激疗法,此时异常的脑震荡(brain oscillations)首次进入人们视线。执行脑刺激的神经外科医师们发现,当他们使用电极刺激患者大脑时,患者神经元会发生节律性活动或振荡。

  “我们身体的移动依赖于肌肉协调的收放作用,”冯教授解释道。“所有这些精细的时控活动隶属于大脑基底核(basal ganglia)的管理”

  过去人们认为,脑神经外科医师们看到的有节奏的活动或异常振荡暗示了神经调控系统中的某些元件坏了,但是究竟怎么坏的,还不清楚。

  口吃

  冯健和他的同事们将来源于帕金森患者的皮肤细胞转化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几年前,冯健研究小组曾使用同样的技术,发现parkin基因突变会扰乱多巴胺的作用,当没有足够的多巴胺时,神经传递失衡,最终导致了帕金森氏病。

  “在最近的研究中我们意外地发现,当记录parkin突变型神经元的电活动时,我们竟然清晰地检测到了神经振荡。”

  这些突变导致了神经交流方式的改变,冯教授说。

  “正常情况下,神经元之间的通讯指令不会重复,”他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怀疑振荡降低了有效信息的传输。结结巴巴的信息让神经元不能理解正常运动指示,神经元‘听’到的信息都是‘废话’。”

  为了鉴定神经元振荡来自parkin突变,研究人员用病毒载体将正常parkin基因补回,发现振荡现象消失了。

  潜在的药物

  冯教授说:“这项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药物筛选的方法,因为我们在体外观察到的这种表型非常像大脑中所发生的情况,任何能够阻止培养皿内的神经元振荡的药物都是潜在的候选药物。”

  冯教授指出,ZHONG Ping和HU zhixing他们的成果源于对单调沉闷实验的忍耐力。实验所使用的神经元必须被培养超过100天,并且需要每隔2天更换一次培养基。目前,新星生物公司“Q-State Biosciences”对这项研究的新药开发价值很感兴趣,希望通过高通量技术快速筛选潜在的候选药物。

  原文标题:Dopamine Induces Oscillatory Activities in Human Midbrain Neurons with Parkin Mutations

  冯健博士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97年在美国田纳西大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在洛克菲勒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至今,为纽约州立水牛城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他带领的研究小组主要利用iPS细胞和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来研究帕金森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研究成果多次刊登在《J. Neurosci》、《Hum. Mol. Genet》、《JBC》、《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sychiatry》等国际权威期刊。

  

相关文章

无线设备可在家跟踪帕金森病治疗反应

据《科学·转化医学》报道,科学家创造了一种新设备,可以捕获患者家中的无线电波,以跟踪帕金森病的进展和药物的影响。这项为期一年的新研究涉及50名参与者。帕金森病会破坏患者的步态和行走能力。开发新的治疗方......

科学家鉴定出“好斗”抑制基因

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确定了大脑中的一个基因和一组细胞,它们在抑制果蝇的攻击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该研究结果7日发表在《科学进展》上,或有助于解释帕金森病等疾病——帕金森病有时会导致行为改变......

神经机器人系统解码帕金森病行走障碍

利用新的神经机器人平台和电极测量,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解码了帕金森病是如何导致患者大脑失调,损害其行走等运动能力的。这一发现揭示了大脑中丘脑下核区域如何协调腿部肌肉的激活,并提出了可检测患者“......

糖胺聚糖调控帕金森病致病蛋白αsyn聚集的分子机制

α-突触核蛋白(α-syn)作为帕金森病(PD)、路易体痴呆(DLB)、多系统萎缩(MSA)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致病蛋白,具有在不同条件下形成不同结构和病理毒性的淀粉样纤维聚集的能力。近期研究发现,......

新型分子标记物实现可预测的帕金森病细胞治疗结果

6月15日,The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在线发表了题为《人类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分化标志物预测帕金森病细胞治疗结果》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

快速低成本血清检测成为可能帕金森病诊断标志物面世

日本神户大学和广岛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种生物标志物——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只需30毫升血清样本,就有可能快速、廉价地诊断出帕金森氏病。最新发现有助弄清楚导致该疾病的分子机制并催生出帕金森病......

黑质捞“针”科学家找到与帕金森病有关的脑细胞

帕金森病是一种渐进性疾病,患者会产生震颤、运动困难等问题。几十年的研究中,科学家已经知道该疾病的发生与大脑黑质中部分细胞(产生信号化学物质——多巴胺,参与运动控制的细胞)逐渐死亡有关。但这部分细胞的具......

帕金森病研究重要突破,晚期治疗打开或成为可能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一项临床前研究,为帕金森病晚期患者打开了一扇通向新疗法的大门。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健康。过去几十年的研究指出,帕金森......

帕金森病(PD)新药!益普生与IRLAB签署独家许可协议

益普生(ipsen)近日与IRLAB签订了一项许可协议,获得了一种新型多巴胺D3受体拮抗剂mesdopetam(IRL790)的独家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通过此次许可协议,益普生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具有新......

揭露LRRK2内部结构域之间相互组装及活性调节的分子机制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全球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2%。2004年,Paisan-Ruiz等首次发现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