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2 14:13 原文链接: 清水永续通南北——南水北调工程成效综述

  摊开中国地形图,你可以看到,西高东低的“三级阶梯”状地形,孕育了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而如今,人类的力量让江河“握手”,纵横联合,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水网。

  南水北调,这项为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战略性工程,也是世界上覆盖区域最广、调水量最大、工程实施难度最高的调水工程之一。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在保障用水、水质安全、防汛抗旱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从苦咸到甘甜,近一亿人喝上清澈“南水”

  “‘南水’好喝得多!”家住天津市南开区怀庆里小区8号楼的张爱云老人,日前讲述了她先后喝过的海河水、滦河水和南水北调水的经历。

  在老人的记忆里,自来水是苦的、咸的:“越喝越觉得渴。洗头是涩的,总觉得洗不干净。”如今,苦咸的自来水已成为历史。打开水龙头,甘甜、清冽的“南水”哗哗流淌,老人喜笑颜开。

  南水北调规划为东、中、西三线,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向我国北方地区调水。这三条干线,就像是三条巨大的“水脉”,把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相连互通,形成了“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供水新格局。

  ——东线,从长江下游江苏扬州市江都区抽引长江水,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到达黄河岸边的东平湖后分成两路,一路过黄河向北到天津,全长1156公里,一路向东给胶东半岛供水,干线全长701公里。

  ——中线,从湖北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沿中线主干渠向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供水,干线全长1432公里。

  ——西线,规划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主要解决黄河上中游地区的缺水问题。目前工程在前期研究论证阶段。

  张爱云老人喝上的“南水”,正是来自2014年建成通水的中线一期工程。加上2013年建成的东线一期工程,“南水”的受水区已覆盖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以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4省的33个地市,极大地改变了受水区的供水格局。

  东线一期工程自通水以来,累计调入山东省境内水量约19.9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过4000万人,大大缓解了山东省水资源短缺矛盾。

  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入干渠80.06亿立方米,累计分水量75.93亿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达5300万人。

  对于北京这个资源型缺水的特大城市,“南水”已占城区日供水量的七成以上。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突破17亿立方米,提高了首都水安全的战略储备。

  从丹江口到家门口,水安全有保障

  “以前水质很差,水碱很多,家家户户都得安装净水器或者用桶装水。现在,直接用自来水就没问题了,水很甘甜。”家住北京市丰台区星河苑小区的居民王冬梅,日前向记者展示手中来自南水北调工程的一杯清水。

  南水北上,明显改善了受水区的水质。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监测显示,使用南水北调水后自来水硬度由原来的每升380毫克下降至每升120毫克至130毫克。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河南省受水区城市现在不少家庭净水器具“下岗”,家里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的观赏鱼也不再使用桶装水,直接使用自来水。

  河北省城市供水逐步切换为南水北调水源后,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市将彻底告别祖祖辈辈饮用苦咸水、高氟水的历史,预计到2020年将有3000多万人喝上优质的南水北调水。

  受水区水质好了,可有人担心调水对水源地的生态是否有影响?从调水量上看,东、中线一期工程调水量仅占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左右,实践证明,采取合理的调度措施后,工程对长江的生态基本没有影响,还实现了沿线和受水区生态效益的“多赢”。

  受水区的北京、天津、河南许昌城区以及山东平原地区等超采区,地下水位已开始回升。在南水北调水质稳定达标的刚性约束下,倒逼水源区不断严格治污标准。目前全面消除了劣五类污染水体,绿色化、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环保部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共同制定了南水北调工程水质监测方案。南水北调办还和地方政府组织开展了中线工程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演练和联合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在各部门、各地共同努力下,南水北调来水始终达标,中线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水平,东线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保证了“从丹江口到家门口、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

  从防汛到抗旱,工程战略作用显著

  中线工程河南段第一个享用“南水”的城市是河南省平顶山市。

  2014年,河南省遭遇63年来最严重夏旱,平顶山市百万市区人口面临断水危机。当时还未通水的中线干线工程河南段临难受命,应急调水。

  2014年8月17日18时,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澎河退水闸缓缓升起,清澈的丹江水从总干渠奔腾而出,在历时10天零10小时后流入平顶山,与澎河“会师”,缓解了“水荒”。

  那一刻,水头交接现场人声鼎沸,激动的情绪感染着所有人。平顶山市卫东区退休干部张玉娥回忆起当初的情景仍然感慨地说:“南水北调及时送来了救命水!”

  除了居民的生活用水,南水北调工程还要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这是南水北调工程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的重要体现。几年来,东中线工程在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14年,山东省利用东线工程向潍坊应急供水1566万立方米。江苏境内刘山站、解台站、金湖站、淮安三站、淮安四站投入抗旱排涝运行,为缓解淮北地区旱情和宝应湖周边排涝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5年,江苏省境内刘山站、解台站投入淮北地区抗旱运行,为保障地区生产生活、航运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宝应站、金湖站投入排涝运行,抽水1.8亿立方米,缓解了里下河地区和宝应湖地区的涝情。

  ——2016年,东线工程持续向山东省胶东半岛供水1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胶东半岛连续多年的旱情。同年7月,中线工程紧急向河北石家庄、邯郸市区调水,保证了城市的用水紧急需求。

相关文章

国产“高分”卫星带你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丨世界水日

3月22日是第31届“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加速变革”,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但是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

国产“高分”卫星带你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3月22日是第31届“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加速变革”,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但是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

南水北调:八年惠及超过十分之一的中国人

截至今天(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8年。8年来,这个贯通祖国南北的超级工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又带来了哪些变化?看总量:8年输水总量超586亿立方米。看范围:辐射沿线42座大中城市28......

河南“科普轻骑兵”在南水北调中线点亮科学梦

9月19日,在河南省科普大篷车“喜迎二十大 科普渠首行”暨2022年南阳市全国科普日活动现场,22辆科普大篷车整齐地停放在淅川县汤山湿地公园广场。轻轻转动手轮,小小的铁锤就会敲击两侧的锣和鼓......

三大数据展现南水北调工程效益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题:三大数据展现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新华社记者刘诗平8月25日,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通过水利部主持的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至此,南水北调东、中线155个设计单元工程全部通过水利部完工......

引江补汉工程:国之重器牵手筑牢国家水网主骨架

7月7日,湖北省丹江口市,备受瞩目的引江补汉工程拉开建设帷幕。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引江补汉工程是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标志性工程。这一工......

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拉开序幕引江补汉工程开工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今天,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开工建设。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是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标志性工......

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

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最新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城区地下水压采量超过30亿立方米,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浅层地下水总体达到采补平衡。......

北方40多个城市喝上南水

核心阅读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全面通水4周年。工程启动以来,南水成为北方40多个城市的主力水源,受益人口超1亿。通过实施生态补水,南水更是让北方多地河湖干涸、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等问题得到了缓解。自南......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150亿立方米惠及五千万人

记者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了解到,截至1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陶岔渠首调水入渠水量达到150亿立方米,沿线水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中线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