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3 11:04 原文链接: 上海高研院等二氧化碳直接制液体燃料研究获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学低碳能源联合实验室在二氧化碳(CO2)利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创造性地采用氧化铟/分子筛(In2O3/HZSM-5)双功能催化剂,实现了CO2加氢一步转化高选择性得到液体燃料。其中,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参与了部分工作。该研究成果于6月12日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在线发表,并已申报中国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此项研究工作得到了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技术部、上海市科委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

  二氧化碳(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我国作为排放大国正面临严峻的减排压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CO2减排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气候大会重申了中国此前做出的承诺,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使CO2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这给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巨大转型压力,相关技术创新和突破是实现碳排放峰值承诺的重要途径。同时,CO2也是一种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碳源”化合物,若能借助替代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电解水制得的氢气将CO2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或燃料,将同时帮助解决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导致的环境问题、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存储问题。汽油和航煤等烃类化合物是重要的运输燃料,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著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Olah教授提出了“人工碳循环”的概念,若借助替代能源将CO2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可使得整个碳循环更加有效。目前,CO2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甲醇、甲酸、甲烷和一氧化碳等简单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然而,由于CO2分子的化学惰性,很难将其转化为含有两个碳原子及以上的化合物。

  多年来,中科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在CO2高效活化转化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新型高效的CO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于2016年完成了1200小时连续运转的单管试验以及10–30万吨/年二氧化碳甲醇技术工艺包的编制,后续将与企业合作开展千吨级工业侧线试验。近期,研发团队又在CO2直接合成高碳烃类化合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将CO2直接合成高碳烃类化合物的研究较少,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催化剂体系。现有的CO2合成高碳烃类化合物的研究主要围绕改性的铁基费托催化剂,但效率不高且稳定性不好。孙予罕、钟良枢和高鹏团队成功地设计出了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在CO2高选择性转化为高碳烃方面取得突破(如图)。烃类产物中汽油烃类组分(碳数为5~11的烃类化合物)的选择性高达近80%,而副产物甲烷的选择性小于1%,汽油烃类组分以高辛烷值的异构烃为主。双功能催化剂是利用氧化铟表面的高度缺陷结构来活化CO2并进行选择性加氢,在实现CO2高效转化为含氧中间体的同时可有效抑制副产物的生成,中间体传递至分子筛笼中,发生偶联反应得到汽油烃类组分。研究还发现,双活性位的精准控制对汽油烃类组分的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研发团队已完成了催化剂制备放大并得到高机械强度的工业尺寸颗粒催化剂,在工业条件下该催化剂体系具备了示范应用的条件。该工作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CO2转化领域的一大突破,为CO2转化为化学品及燃料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此次在《自然-化学》杂志上发表成果,是该实验室继去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合成气直接制烯烃的研究成果后,再次发表低碳转化与利用方面的重要突破,去年的上述成果也入选了上海市2016年十大科技事件。这些成果的陆续产出,也是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与上海科技大学等深度开展科教融合、着力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成效的阶段性标志。

相关文章

用火车从空气中捕获碳?这个团队有计划了

直接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压缩,进而封存或利用,有望帮助人们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然而,直接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的过程是能源和空间密集的,且成本高昂。为设计一种使用更少能源和空间的直接碳捕获技术,......

科学家揭示二维化离子液体捕集二氧化碳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离子液体与低碳能源研究团队在离子液体结构调控及捕集CO2性能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系统阐明了不同离子液体二维化之后的结构特征及转变机制,并对二维离子液体的CO2捕集性能......

改装火车厢直接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

利用直接空气捕获技术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会耗费大量能源和土地,而且成本高昂。为设计一种使用更少能源和土地的直接空气捕获过程,一个多学科团队在20日发表于《焦耳》杂志上的一篇同行评议文章中概......

新型催化剂可高效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577.shtm科技日报合肥7月12日电(记者吴长锋)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

晶态材料电催化剂助二氧化碳还原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兰亚乾团队在电催化CO2还原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华南师范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

国内海上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完成设备建造

6月15日是2022年“全国低碳日”,中国海油启动的国内海上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经过近10个月的研发和建设,在山东青岛基地正式完成项目全部设备的建造。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是恩平15-1油田群的配......

低浓度二氧化碳快速集获器面世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了一款新的碳捕集系统,其能以前所未有的性能直接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效率高达99%,且捕集二氧化碳的速度至少是现有系统的两倍,成为迄今处理空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碳最快的捕集系统,有望开启直......

氧化铝负载的铁基化合物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

将二氧化碳(CO2)还原为甲酸(HCOOH)等可运输燃料是解决能源和碳资源短缺以及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一个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为此,科学家们开发了由光吸收基质(即光敏剂)和催化剂组成的光催化系......

3亿年前大气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与现代大体相当

5月15日,记者从山东科技大学获悉,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地质工程2000级校友、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吉涛博士团队研究发现,3亿年前大气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与现代大体相当。“约3亿年前的晚古......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机理研究获突破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多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有效减排和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长期以来是催化领域中一大挑战,而从分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