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10 15:49 原文链接: 上海有机所所长丁奎岭院士谈“十三五”规划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充分发挥有机化学的创造力,强调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在“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十三五”的发展方向

  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卓越的合成科学在我国的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会聚了一支由9位中科院院士、23位国家“杰青”、33位中科院“百人”、19位国家“青千”为骨干的一流人才队伍;形成了由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和相关工程研究中心为主体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其中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5次评估“优秀”……

  同时,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支撑“三个重大突破”方面成绩显著,实现了从创新结构的金属有机催化剂发现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成套技术发明、从活性分子创制到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除草剂新品种诞生、从细胞工厂中生物合成机制的化学本质认知、菌种定向基因工程改造到工业生产菌种的进化与应用。

  但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看来,“谋规划、创机制、促成果”更应该是研究所在“十三五”期间努力的方向和发展战略。

  “有机化学学科正处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新阶段。”丁奎岭表示,有机化学创造物质的特性使其具有强大的应用背景和潜力,对大化工、精细化工、医药、新材料、航天航空和军事关键技术的发展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因此,他强调必须更加注重研究工作的原创性,更加注重学科内部以及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更加注重功能性、实用性研究等方向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国家安全防卫中作出重要贡献。

  丁奎岭认为,过去的五年,上海有机所在有机化学基础研究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继续引领中国的有机化学发展;部分研究成果亦实现转移转化,推动了我国相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令人鼓舞。

  “然而,要实现研究所整体在国际上处于引领地位的目标,就要谋规划,要谋划好‘一三五’战略规划。”丁奎岭思路清晰:做好规划必须牢固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三横三纵”战略格局

  据悉,上海有机所“一三五”战略规划是:深化“三横三纵”的发展战略格局,立足基础交叉前沿领域,坚持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导向,发挥有机合成化学的创造性,加强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交叉与融合;致力于推动我国化学转化方法学、化学生物学、有机新材料创制科学等重点学科领域的发展;在有机化学基础研究、新医药农药和高性能有机材料创制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引领有机化学学科前沿的发展,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

  “我们要写好学科交叉、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需求导向这篇大文章。”对于研究所“十三五”规划,丁奎岭如数家珍,要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重大突破:聚烯烃材料制备的关键科学、技术与应用;化学理念指导的菌种改造和微生态系统构建的集成性研究与应用;高性能有机氟材料的关键科学、技术与应用。

  因此,他提出了针对“三个重大突破”的改革举措:建立以首席科学家领衔的包括工程化人才和专业化的院地合作人才参与的“协作攻关”团队机制,并在资源配置方面优先支持;实施特殊的人才政策,单独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大知识产权、商务谈判、金融投资、法务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三个突破”的成功实施保驾护航。

  他表示,“十三五”期间,通过对科技布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支撑条件,以及组织模式、资源配置、科技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整,解决影响上海有机所发展的瓶颈问题,力争将该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有机化学研究中心。

  据悉,“十三五”期间,上海有机所将对科研结构单元的重大调整和升级,构筑三维一体的科研组织构架:以学科组建研究室(静态)、以重点培育方向构建研究中心(动态)、以重大突破搭建技术转移转化平台(技术输出端口)。

  期望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解决有机化学领域中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解决一批制约我国相关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研究所新一轮跨越发展。

  千方百计会聚人才

  丁奎岭指出,针对各培育领域的研究实际需求,以重点培育项目为牵引,对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项目给予稳定支持,鼓励学科交叉,动态调整研究团队;强调汇聚顶尖青年人才,鼓励探索学科国际前沿,设立所重点培育项目,旨在凝聚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才队伍,致力于提升我国有机化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同时着眼于国家需求,为研究所持续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千方百计会聚一流人才。”丁奎岭说。引进能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10位“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优秀青年人才,形成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事实上,上海有机所始终紧密围绕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坚持“人才强所”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2016年5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夏普莱斯教授与有机所签署特聘教授协议,建立独立的“点击化学”实验室,并招收研究生、培养博士后。这是上海有机所引进世界级顶尖人才的又一重大突破。

  上海有机所设立“科研特区”,构建国际顶尖团队。大胆探索,团队整体引进,将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年轻教授郭敏及其2位助手作为一个团队整体引进,在转化化学生物学领域开展AARS研究。“以团队引进也是近年来上海有机所在人才引进形式上进一步的探索与突破。”

  “努力打通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的创新链条。”丁奎岭表示,未来五年,上海有机所将加大对重大突破项目的稳定支持,进一步凝练关键科学和技术瓶颈问题,建立宁波新材料创制中心、湖州生物制造创新中心、阜新氟化工研发中心等,以重大突破搭建技术转移转化平台,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

  丁奎岭强调,要深入推进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抢抓上海科创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建设机遇,进一步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与上海有机所定位相适应、与国家需求相衔接的运行机制。他表示,牢牢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重大需求,打造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抢占学科制高点,开辟新的产业方向,赢得竞争新优势,是研究所“十三五”规划的核心思想。

  他表示,“通过合成创造价值、用创造的分子影响改变世界”已经成为上海有机所广大科技人员心中的科技梦,全所上下一定会加倍努力,全力完成“十三五”期间“谋规划、创机制、促成果”的艰巨任务,为加快实现科学院“四个率先”、为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实现科技强国梦作出有机所人的贡献。

相关文章

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在坚守和突破中前行

“最好的人生,莫过于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坚守一生。”6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举行,上海交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作了题为《在坚守和突破中前行》的讲话,深情寄语毕业生。丁......

《像天才一样思考》译者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472.shtm最近我的朋友K.BarrySharpless教授梅开二度,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我......

丁奎岭:大学是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引擎

2月27日下午,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有媒体提问,上海交大率先承担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试点,请问现在推进情况怎么样?对于“......

丁奎岭:内容、渠道和技术三融合,做好科普教育

中新网8月21日电在8月20日举行的首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中科院院士丁奎岭表示,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各国科技竞争的本质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是同等重要的。该如何做好科普教育......

李永舫、丁奎岭为吉林省青少年作科普报告

8月18日,2022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术年会暨“科学与中国”20周年活动——“院士进吉林”专家巡讲活动在长春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家李永舫,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

两会简讯|进一步加强优化基础科学研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委员认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这个根基......

丁奎岭院士:上海交大已有超2000门课程上线

2月18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等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尤其是高校如何“一校一策”开展在线授课。图片来源于网络丁奎岭表示,“我......

丁奎岭委员:引入社会投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能达到10%就不错了,科研人员申请了那么多的ZL,驱动力是什么?是真的需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还是因为评价体系需要通过ZL来评职称、进行项目结题呢?”全国政协委员、......

丁奎岭任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

教育部关于丁奎岭任职的通知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9月21日研究决定:任命丁奎岭为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教育部2018年10月18日......

为科技创新修炼强大“内功”

人物小传丁奎岭,有机化学家。1966年出生,河南省永城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199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0年和2003年分别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和“启明星跟踪”计划,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