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17 11:43 原文链接: 良好初衷需落实:科研人员热议重大专项资金管理

   日前,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新修订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这是继今年3月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后,为科研人员“松绑”、激励他们专心干事业的又一重大举措。

  尽管科研人员纷纷坦言,并未从中看到更大尺度的“亮点”,但他们还是看到了“光亮”,因为这确实撕开了一点口子。

  20%,还是有点低

  《资金管理办法》中有一项修订内容,许多科研人员都关注到了,即提高间接费用比例。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将科研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主要保障科研任务的完成,间接费用包括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以及对单位支出的水电气暖的补助。

  《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和基本建设费后的比例,由原来统一的13%调整为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为20%,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为15%,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为13%,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

  “这对我们绩效支出不多的研究人员来说还是有帮助的。”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郭青海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纵向课题绩效支出不够,只能靠横向课题来补。像郭青海这样,绩效主要从横向课题中支出的科研人员,不得不参加国家课题的同时,还要花很大精力去拿横向课题。

  “横向课题经费充足时,根本不关心国家课题的绩效。不过,国家课题有这块经费更好,不是吗?”郭青海目前的绩效中至少有七成来自横向课题。

  20%其实并不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罗会仟算了笔帐:比如1000万元的项目,10个人参与,间接费175万元,其中100万元单位收走,50万元交水电费,剩下25万元,每个人2.5万元,项目共5年,所以每年绩效是0.5万元/人。

  “各个单位从间接经费中提取管理费的比例不一样,因此科研人员的绩效也会有所差异。”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宋河发补充道,“无论是用于科研人员绩效的奖励还是单位的补偿,都是为科研提供基本保障的。主要还是激励得不够,20%还是有点低。”

  宋河发强调,科研经费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服务于科研目的,尊重科研规律,以结果为导向,而不能简单套用行政经费的管理办法,尤其要重视科研人员的智力回报。

  “松绑”,不够彻底

  此次《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的主要原则之一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落实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要求。

  过去,科研人员经常抱怨,事务性工作占据了他们大量精力和时间。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科研人员是否“松绑”了呢?

  “国家的政策和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执行过程并不理想。”北师大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坦言,“本要放开科学家的手脚,可我们感觉束缚越来越紧了。”

  正如另一位科学家所说:在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中,中央开了一个3米宽的大门,但到了行政执行层面,被各种规定和细则约束得只剩下3厘米的门缝儿了。

  《资金管理办法》提出,在简政放权方面,主要提高相关各方管理自主权:给予专业机构预算评审权,放宽牵头组织单位、专业机构和承担单位预算调剂权。实行决算报告制度,取消财政部结题财务决算审批。

  “规定细则越来越多,预算做得越来越麻烦,预算审核越来越严格,预算执行率要求越来越频繁,结算越来越啰嗦。”罗会仟感慨,“松绑”不够彻底。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专业机构评审预算,通常用同一套标准来审核不同科研性质的预算。为了避免责任和风险,机构审核只能一切从严,这给科研人员制定预算增加了许多麻烦,很多时候预算书需要一改再改,数十遍后才能通过。

  “预算调整权放到单位,也同时意味着每年需要科研人员自己去审核预算执行,以及重新估计明年的预算。年度除了各种报表,又多了一项任务,因为预算不及时调整,只会给结算审核带来麻烦。”罗会仟说。

  划“红线”,做到责权利统一

  实际上,从去年起,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就在持续发力。去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为科研人员“松绑”,激励他们专心干事业。

  “中央文件在‘松绑’,可是法人单位都害怕出问题担责任,现在的管理确实越来越严了。”宋河发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举例说,连复印纸都需要政府采购,这太机械了。

  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一个报销单子来来回回要折腾好几遍。”程晓说,“科研人员不仅是国家工作人员,更不仅是行政人员。如果硬是要套用行政经费的管理办法来管理科研经费一定会出问题,甚至会导致造假。”

  有位中央巡视组组长曾经说过:普遍存在的科研经费报销问题,大部分属于现行规定及制度不合理造成的“逼良为娼”的现象。

  为此,宋河发建议,需要划“红线”来保护科研人员,即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设立一个标准来规定违法与非违法、违纪与非违纪之间的界限。

  “中央放权了,法人单位责任重大,经费又是科研人员自己花的,怎么做到责权利的统一,这就比较难了。”宋河发表示,一旦制定下违法犯罪违纪的“红线”,相信科研人员就不会再越“雷池”了。

相关文章

高端质谱装置研发重点专项近日正式启动

近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生物技术”重点专项——“高精度、高通量生物分子解析关键技术和串联质谱装置研发”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牵头承担,品生医疗与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

又四家科研院所获批2022重大科学仪器研发专项

0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812所申报的《高灵敏手性物质离子迁移谱与质谱联用仪》获批立项。经过多年技术攻关,812所已掌握质谱领域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及核心部件研制能力,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目前......

石油、新品、生物能源、新药......新疆18项重大专项启动

近段时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聚焦八大产业集群、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和生命健康等方面重大科技需求,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科......

多校获批2022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最高资助8600万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评审结果。其中,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福建师范......

上海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开始,16人可联系

区经委(商务委、科经委)、有关单位:为贯彻《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支持本市中小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根据《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经信规范〔2019〕9号),现就开展2022年......

又一国家重大仪器项目通过验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二维电子材料及纳米量子器件的研究和原位分析仪器”验收会在微电子所召开。基金委副主任陆建华,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主任郝跃、常务副主任张兆田、副主任何杰,中科院副院长......

中南大学院士团队完成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结题验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我校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材料与构件深部应力场及缺陷无损探测中子谱仪研制”项目进行了验收。项目验收专家组同意通过结题验收,结果评价为A。该项目由中南大学轻合金研......

围绕5大科技领域黑龙江2021年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开启

现组织开展2021年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支持重点及领域方向围绕“百千万”工程和拉长育壮省内优势特色产业链供应链,聚焦区域发展重点,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一批产......

内蒙古5项措施优化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为科研人员“松绑”

“十三五”以来,内蒙古科技厅深入推进自治区科技经费领域“放管服”改革,相继制定出台了完善自治区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扩充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自主权等系列政策。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

内蒙古加大民生领域科技创新投入推进118项科技计划

内蒙古自治区加强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2019年自治区科技厅在社会发展领域围绕生态、环境、蒙医药等领域科技需求,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8项,其中,科技重大专项9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项目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