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11 14:19 原文链接: 俄罗斯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用于矿藏研究的人工神经网络

   俄罗斯联邦科研机构管理署发布消息称,俄科院科拉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绘制出复杂矿床的分布。这一研究成功发表在著名的国际期刊《科学报告》上。

   在地质绘图时,多多少少会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地质学家按照一定的网络(例如,每隔50米)选择岩石的样本,并根据自己的美感,将其分解成小类,这是绘图主观性的首要来源,因为任何一组事实可以按多种不同方式进行分类。当样品被分类之后(按小堆摆放),地质学家开始确定在空间里这些各类岩石之间的界线如何分布,以此来绘制矿床的地图和剖面。这样做是源于自己对矿源的认识、与其它类似矿的比较、自己对矿床的印象。一般来说,与自己受教育的程度、工作经验、某个学派、以及美感等有关。其结果是,在实践中,对同一矿床不同地质学家可以按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描绘。

   为了克服绘制的主观性,该中心的地质学家以斜锆石、磷灰石和磁铁矿分布的科夫多尔矿床为例,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摩尔曼斯克地区矿床结构的三维模型,分析用的数据采用钻探出的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研制的这一方法可以优化地质学家的工作,使用正确调谐的“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或者其它类似的方法)和地质统计学建立的矿床3D地图,这对矿床的最佳开采和降低成本非常必要。

   该新方法对研究俄罗斯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具有很广的前景。该课题得到了俄罗斯科学基金会的支持。

相关文章

新神经网络让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思考

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具有类似人类系统泛化能力的神经网络,挑战了一个已存在35年的观点,即神经网络缺乏系统泛化的能力,不是人脑的可行模型。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研究者表示,使用新方法或能开发出行为......

科学家构建深度脉冲神经网络学习框架

脉冲神经网络(SpikingNeuralNetwork,SNN)被誉为第三代神经网络,使用更低层次的生物神经系统的抽象。它既是神经科学中研究大脑原理的基本工具,又因稀疏计算、事件驱动、超低功耗的特性,......

新构建!深度脉冲神经网络学习框架“惊蜇”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李国齐研究员和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田永鸿教授团队合作构建出深度脉冲神经网络学习框架“惊蜇”。它可以提供全栈式的脉冲深度学习解决方案,能够处理神经形态数据、构建深度脉冲神经网络、部署神经......

AnalyticalChemistry|朱正江课题组基于神经网络构建的离子淌度质谱CCS值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朱正江研究员团队在AnalyticalChemistr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llCCS2:CurationofIonMobilityCollisio......

科学家利用神经网络设计全新蛋白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应用物理学杂志》发表的论文中,将注意力神经网络与图神经网络相结合,以更好地理解和设计蛋白质。该方法将几何深度学习与语言模型的两种优势结合起来,不仅可预测现有蛋白质特性......

自动化所研发出全脉冲神经网络的类脑认知智能引擎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带领的类脑认知智能团队,打造出全脉冲神经网络的类脑认知智能引擎(Brain-inspiredCognitiveIntelligenceEngine,简称为BrainCo......

科学家发现与纤维肌痛相关的潜在神经机制

纤维肌痛(FM)是一种难以诊断和治疗的神秘慢性疼痛疾病,以全身反复出现的广泛性疼痛为特征,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晨僵以及抑郁、焦虑等问题,其病因仍然不为人知。近期,波鸿鲁尔大学与海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

科学家发现深度神经网络对幻觉轮廓“视而不见”

近日,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曾毅团队研究发现,从经典的到最先进的深度神经网络都难以像人一样具有较好的幻觉轮廓识别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模式》。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模型在过去十年中看似......

类脑神经网络赋能无人机集群涌现自组织避障行为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团队借鉴自然界中群体智能的去中心化、自组织的行为机制,提出了一种无人机集群的自组织生存避障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模式》(Patterns)。......

神经网络打开理解电子相互作用新窗口

据9日《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著名的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思维”的新研究表明,神经网络可用于构建比以前更准确的电子密度和相互作用图。该研究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