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19 09:50 原文链接: 科学家发明便携降温仪器

  想象一下,随身携带一个放在口袋里的制冷器,或者一部永远不会过热死机的手机或电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裴啟兵教授等人发明了一种固态降温仪器,正在让这些梦想成为现实。

  这项研究发表在9月1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项目负责人裴啟兵告诉新华社记者,他们的团队基于电热效应,利用高分子材料制造出一种可转换电和热能的薄膜。电热效应是指材料在外加电场下微观有序地发生变化,导致温度发生相应变化。因此,薄膜能根据外加电场的开或关而释放或吸收热。

  数据显示,该薄膜每克制冷功率高达2.8瓦,性能系数超过现有蒸气压缩制冷技术。“这意味着转移同样的热量,我们的设备消耗更少的电能。”裴啟兵说。

  测试结果表明,他们制造的降温仪器让一部三星智能手机电池的温度在5秒内降低了8℃。相比之下,空气降温技术在50秒内仅降低3℃。

  当谈到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裴啟兵说,它可以做成很小的制冷器,放在口袋随身携带;可根据个人的需要来调节身体不同部位的温度,且耗电量很小;也可给手机、电脑和可穿戴电子产品等有效降温,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科学》杂志配发的一篇评论文章写道,有了这项技术,“人们可以想象,可穿戴式冷却绷带将取代冰袋,敷在伤口等;小型空调和热管理系统可以安置在办公桌上或整合到座椅里,进行局部性气温控制;芯片实验室这样的电子设备也将成为可能”。

相关文章

是什么让青岛大学教授怼上Science?

对许多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而言,发一篇Science论文,意味着学术地位和影响的极大提升,是梦寐以求的目标。虽然Science论文很多时候引领着相关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前沿,但偶尔也会有一两篇论文,让人觉......

利用对称性破缺衬底外延二维六方氮化硼单晶

为开辟硅基电子器件之外的新途径,基于量子材料的新器件研究成为前沿热点。作为量子材料的重要分支,二维量子材料厚度只有原子级且量子效应显著,大面积、高质量的二维单晶制备是实现二维器件规模化应用的核心关键,......

研究揭示柔性液态金属薄膜的自组装方法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其中的针法是将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插入人体特定深度的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医生在行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依赖自身经验及手法将针递送至特定的穴位,对于医生的技能要求很严......

在铁电基片PMNPT上生长出与块材性质相当的FeRh合金薄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需求量急剧上涨,导致用于制冷的能耗大幅增加。传统气体压缩制冷技术使用的工质破坏大气臭氧层,加剧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巴黎公约颁布以来,寻找一种替代传统气体压缩制冷的技术成为人们......

科学家构建了大面积、可任意转移的碳纳米管薄膜

二维非对称(Janus)薄膜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柔性传感、能源存储与转换、仿生驱动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为实现二维Janus薄膜材料在特定领域的应用......

科学家合成了一系列刺激响应光功能分子材料和薄膜

多态性(polymorphism)和各向异性(anisotropy)是晶体材料的两种基本性质。通过调控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组装模式,可以从单一分子得到多态发光晶体。与此同时,各向异性使得分子晶体在不同方向......

我学者在氧化物薄膜中直接观测到“斯格明子”

“斯格明子”是英国物理学家托尼·斯格明发现的一种奇特粒子结构,被认为是制造下一代信息存储设备的理想材料。近期,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陆轻铀研究员课题组利用自主研制的强磁场磁力显微镜,首次实现了氧化物薄膜......

许昌学院水热传输生长铁锈薄膜分解水研究获进展

许昌学院(河南省微纳米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杨晓刚教授指导本科生王家稷等,针对全球广泛存在的铁锈废弃物的低温循环利用这一难题进行相关研究。他们借鉴自然界中类“钟乳石”的传输机制,利用草酸作为传......

苏州纳米所在薄膜光伏界面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有机薄膜电池因具有高效、低成本、轻柔、可采用全溶液法制备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取得了巨大发展,展现出产业化的开发前景。要实现有机光伏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必须发展低......

新型玻璃薄膜既发电又隔热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叶轩立团队联合教授黄飞团队开发出一种同时具备发电和隔热效果的半透明薄膜太阳电池。这类电池薄膜不仅具有高效的光电转换效率,而且其隔热效果也极为优异。研究显示,这种同时具备发电和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