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23 10:15 原文链接: 狗用脸“说话”

  英国研究人员报告称,家犬可能尝试用面部表情交流。相关论文刊登于《科学报告》。

  一直以来科学家认为动物的面部表情是缺乏灵活性且无意识的表达,仅反映动物的情绪状态而非与其他个体交流的主动尝试。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已知面部表情以观众的存在为中介而促成,说明灵长类动物或许对表情可见于他人这一点有所认识。然而,没有证据表明非灵长类动物能够同样为了照顾观众而产生面部表情。

  朴茨茅斯大学的Juliane Kaminski及同事调查了犬类的面部表情是否受来自人类的注意力的影响。在他们的实验中,24只品种各异的家犬被置于4种情境,其中人类演示者要么面对犬,要么背对犬,要么拿着食物,要么没有食物。每次试验中,犬的面部表情被摄像机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当演示者面对犬类时,它们的面部表情比演示者背对它们时要丰富得多,而食物存在与否并不影响犬类表情。

  研究人员表示,犬类产生面部表情以达到交流目的,并根据它们从其他个体得到的注意力而相应增加面部表情。虽然面部表情被认为是一套自动的、反射的、基于情感的系统,但作者提出他们的数据表明它是一种结合了犬类情感过程及潜在认知过程的更灵活的系统。

相关文章

家犬摇尾有何运动特征?研究称对人越熟悉越偏右

中新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孙自法)狗摇尾巴有何运动特征?偏左还是偏右?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合作团队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步态相类似,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家犬也有着独特而稳定的摇尾......

昆明动物所等揭示家犬适应欧洲牛奶饮食的遗传机制

家犬大约在1万五千年前到4万年前从欧亚大陆的灰狼驯化而来,现已遍布世界大部分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家犬与人类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在很多方面存在趋同进化,家犬对环境的适应性进化遗传机制一直是进化生物学家的研......

面部与微表情识别实现心理与精神类疾病早发现

我国各类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心理与精神疾病已成为制约人口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与精神类疾病具有缓慢性、长期性和不易察觉的特点,对于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个人,较难在日常工......

家犬基因组联盟发表dog10K计划白皮书

2016年,来自世界各地的20多位科学家成立家犬基因组联盟,全面深度探讨家犬起源与驯化、人工选择、疾病机制、医学模型等重大科学问题。自成立后,科研工作积极有序进行,近期研究联盟在国际刊物Nationa......

抛开地域差异,人们有17种展现喜悦的面部表情!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人类可以通过成千上万种展示面部表情的方式以传达情感,但实际上只有35种能够在不同文化中融通。在这些研究中,作者发现:有17种不同的方式编表达喜悦。该研究还发现,人类使用3种表达来表达......

张亚平团队揭示非洲家犬抵御疟原虫侵害遗传机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张亚平院士团队首次揭示家犬在伴随人类的过程中适应非洲炎热自然环境的遗传机制,为今后非洲人群疟疾研究工作提供重要靶点和参考,这是该研究团队在推动万犬基因组计划发展中取得的又一新成果。......

狗用脸“说话”

英国研究人员报告称,家犬可能尝试用面部表情交流。相关论文刊登于《科学报告》。一直以来科学家认为动物的面部表情是缺乏灵活性且无意识的表达,仅反映动物的情绪状态而非与其他个体交流的主动尝试。在非人类灵长类......

狗用脸“说话”

英国研究人员报告称,家犬可能尝试用面部表情交流。相关论文刊登于《科学报告》。一直以来科学家认为动物的面部表情是缺乏灵活性且无意识的表达,仅反映动物的情绪状态而非与其他个体交流的主动尝试。在非人类灵长类......

家犬基因组学研究获新进展

科学界对于家犬的起源和驯化一直争议不断。近日,中科院院士张亚平带领团队发现,家犬中亚起源的假说与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分析的家犬东亚南部起源模式相冲突。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

昆明动物所等开发完成犬类SNP数据库DoGSD

家犬作为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伙伴,其进化研究一直是遗传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然而目前使用的家犬参考SNP数据集,不仅数量少,采样地不够广泛,而且测序覆盖度差异大,SNP数据主要只来源于两个品种的两个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