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30 09:50 原文链接: 高校人才生态须平衡

  前不久,一位北京高校的副教授向笔者“吐槽”,说他们学校近两年来引进了不少高层次人才,有海外的,也有从国内其他高校挖来的,但其学术水平并未见比本土教师强多少,可动辄能拿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年薪,着实寒了不少人的心。

  其实,高校人才待遇不均衡的问题由来已久,但之前主要存在于海归人才和本土人才之间。

  近些年,海归人才归国的趋势不断增强。比如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较2012年增长了15.96万人,增幅为58.48%。而在这些归国海归人才当中,自然也包括不断增加的高校人才。

  2015年,“双一流”建设被提出,高校引进人才的力度就像上满了劲的发条,更加强劲地运转起来。随之而来的,便是火热的“人才争夺战”。

  这当中,有个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之前大多存在于海归人才与本土人才时间的“矛盾”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

  因为在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中,高校引进人才不是只放眼于国际,国内不同区域的高校之间挖人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而被挖到某高校的人才,其待遇就像上述“吐槽”的副教授所说的那样,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年薪。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土著”教师的心理失衡势必会越来越严重。

  引进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推动高校发展,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同时,如何做到高校人才生态的平衡,也是在人才引进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相关文章

不得进出!北京大兴区高校实行封闭管理

昨天,北京召开第215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大兴区所有人员原则上禁止离京。对于在大兴区的一部分高校,市教委要求各校配合属地的疾控要求,严格落实校园的封闭管理,师生员工一律不得进出。......

重磅!国内5所顶尖高校,成立大学联盟!

1月17日,首届“长三角文化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长三角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资源共享研究联盟”(简称“长三角文化研究联盟”)启动仪式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本次论坛由南京大学倡议并主办,复旦大学、浙江大学......

高校编制和年薪制,谁更香?

随着高校事业编的改革,薪酬发放形式也跟着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而对于想要求职高校的人来说,薪酬,似乎一直就是未解之谜。有一位朋友提问说,“最近刚拿到某东部211教职,有编制;也拿到某985专职科研岗,没......

没有毕业典礼的毕业生:留学不敢,工作难找,去向如何

2020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国强制封锁、供应链断链、工厂停歇、企业倒闭……对很多人来说,2020都是命运发生转折的一年。对2020届高校毕业生来说,更是留下了......

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必只看眼下的“钱景”

  岁末年初,多所高校公布了去年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围绕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数据中,薪酬状况成为媒体和网友关注的焦点。还有第三方机构根据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作了高校薪酬指数排名......

众多高校“抢人”出大招:直接解决子女入学名校一步到位

曾经,高校教职是很多博士就业优先考虑的对口方向,甚至很多人选择读博就是为了毕业后能够进入高校工作。高校在选择人才一事上,拥有较大的主动权。然而,随着我国高校在整体实力上有了长足的进步,高校招人的竞争也......

破除“唯论文”,中国高等教育相继出台重磅文件!

“破五唯”,是贯穿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关键词。这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中国学术界已高喊了多年的“破五唯”真正推向了改革的拐点。这一年,教育部和科技......

“研究员”待遇也有天壤之分,你在哪一类?

最近经常看到大家讨论:某高校的“研究员”岗位到底要不要投递,看招聘信息总感觉怪怪的,像是“博士后”的变种,但又说不出来具体哪里奇怪。的确,从单位属性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员”含金量相去甚远;而从......

警惕科研“快餐化”“反噬”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29位升至第14位。然而,学术研究、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快餐化”就是其中之一。不少学者热衷于“炒冷饭”、......

学科精度大比拼!A+类学科占比排名有这些高校!

1981年,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制定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中国学位制度从此建立。时光流转4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