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30 16:07 原文链接: 给海底做CT,大洋科考设备又升级

   为圆满完成中国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务,“向阳红10”科考船在进入位于西南印度洋的作业区后,开始24小时昼夜作业模式。第三航段首席科学家邓显明介绍,该航段计划安排“潜龙二号”水下自主机器人下潜7次,布放海底电视摄像电动抓斗8次,计划安排海底摄像拖体完成长达180公里的测线作业。图为当地时间3月27日日落时分,科考队员在甲板上忙碌地操控折臂吊,为布放海底勘查设备做准备。刘园园摄

  科技日报“向阳红10”船3月28日电 (记者刘园园)黄鱼出水,白鱼上阵。在“潜龙二号”水下自主机器人出马之后,当地时间3月28日凌晨,中国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派出全新的海底勘查设备下海——单拖体瞬变电磁仪。

  “这是单拖体瞬变电磁仪首次应用于中国大洋科考。”中国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学家邓显明告诉记者,这套最新研发的设备此前只在国内浅水流域进行过测试,在该航段为初次下海。

  单拖体瞬变电磁仪全身白色,它的作用就像给海底做CT一样。邓显明介绍,瞬变电磁仪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与周边围岩电性和磁性的差异进行探测。依据瞬变电磁仪的探测数据,可以大致推断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情况。

  2012年中国大洋科考开始应用双拖体瞬变电磁仪,而单拖体瞬变电磁仪是前者的升级版。邓显明告诉记者,双拖体瞬变电磁仪需要在一根几千米长的光缆下,同时拖曳由近40米长的中继缆连接的电子舱拖体和线圈拖体在海底跑,两个拖体在海底的位置很难控制。

  “我们经过这些年的使用发现,双拖体瞬变电磁仪在勘查测线的位置控制方面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国内从2016年开始自主研发单拖体瞬变电磁仪。”邓显明说,两个拖体合二为一的技术难度大大提高。比如,原先的发射和接收线圈单独放置于一个由非金属材料制作的线圈拖体中,可以减少金属材料对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影响。而现在这些装置需要与电子舱等金属材料放置在同一个拖体中,为防止金属材料对电磁感应的近距离干扰,采用了一种叫做等值反磁通的新技术。

  邓显明介绍,中国大洋49航次的核心任务是圈定热液异常区,而单拖体瞬变电磁仪的用武之地主要在于下一阶段的勘查工作,即圈定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区或矿体。现在开始试验的单拖体瞬变电磁仪,更重要的是为未来的海底资源勘查工作进行技术储备。

相关文章

中国研制“云雀”飞行机器人实现高海拔环境科考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简称:沈阳自动化所)11日发布消息,由该所自主研制的“云雀”自主飞行机器人在青藏高原开展高海拔冰川与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实现了中国首次机器人化高海拔环境科考。一......

“科学三号”科考船顺利完成科考任务航次共计19天

12月2日,负责执行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健康海洋”秋季联合航次南黄海航段的“科学三号”科考船顺利完成科考任务,返回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园区码头,航次共计19天。本航次由中科院海洋所徐勇老师担任......

“深蓝”号远洋渔船入列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科考船队

11月24日,“深蓝”号远洋渔船入列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仪式在广州举行。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深蓝渔业工程联合实验室主任徐皓,上海崇和实业......

“科学”号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综合科考

6月22日,我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完成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科学调查”航次任务,顺利靠港厦门。本航次是“科学”号第5次海山综合探测航次,科考队员对马里亚纳海沟南侧、卡......

“雪龙”号中国科考队53名队员取道智利回国

新华社圣地亚哥1月29日电(记者党琦王沛)“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与冰山碰撞后,船上53名科考队员29日从中国长城站搭乘包机撤离南极,取道智利回国。中国驻智利大使徐步说,......

“沈括”号在西太平洋展开海试与科考作业

中国多家机构联合组成的“彩虹鱼”2018马里亚纳海沟海试与科考团队已抵达西太平洋第一个深海站位,4日成功进行基于我国北斗卫星通信系统的4500米级大深度剖面浮标海试。这次作业位于北纬22度、东经130......

我国自主研发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完成首次科考

10月26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星6000”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完成首次科考应用任务,在多个海域获取了环境样品和数据资料后顺利靠岸。其间,“海星6000”最大下潜深度突破6000米,再创我国有缆遥控水......

远赴印度洋的国大洋49航次科考结束

历时250天,航程29821海里,8月12日,赴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任务的“向阳红10”船顺利回国靠港,返航舟山。本航次对履行全球首个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有什么重要意义?“潜龙二号”......

南极科考:敢走别人想走而走不成的路,留下自己的脚印

“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出更深的脚印是创新;踏出新的脚印,走一条自己的新路更是创新。”谈及20年前独特的“企鹅考古法”,73岁的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孙立广说,这是“逼”出来的创新。当时,与他的知识积累相关的领......

深海大洋第48航次科学考察任务“大洋一号”科考船启航

7月31日,经自然资源部批准,“大洋一号”科考船从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起航前往西北太平洋海域,执行我国深海大洋第48航次科学考察任务。自然资源部供图本航次主要任务包括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开展资源环境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