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7-12 11:12 原文链接: 宇宙星际空间现壮观“珍珠项链”无线电喷射流

类星体PKS0637-752核心部位的射电图像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射电望远镜阵列

  据国外媒体报道,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国际射电望远镜阵列观测到距离地球75亿光年远的宇宙空间出现一排链状斑点,这些斑点被证实是由一个神秘的类星体所发出的超级无线电喷射流,该喷流不仅呈现“珍珠项链”似的结构,而且还贯穿了10万光年的宇宙空间,每个斑点的跨度可以达到200光年。天文学家推测这个类星体的背后是隐藏着两个巨型黑洞,并绘制了其内部喷流区域的毫角秒尺度的精细结构。

  在今年的6月29日,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与奥克兰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六座位于澳大利亚的国际射电望远镜阵列(其中三座位于新南威尔士州),观测一个宇宙深空强烈射电源,该射电源被认为是由两个黑洞组成,且相互之间用引力拉扯对方。这个强烈的宇宙射电源天文学家将其编号为PKS 0637-752,是一个距离地球大约75亿光年远的类星体。

  这个类星体发射出壮观的无线电喷流,喷流之间在一定距离上间隔着亮点,就像一串“珍珠项链”。天文学家认为类星体发射的无线电喷射流之所以能形成“珍珠项链”式的分布,是因为类星体的背后隐藏着两个巨大的黑洞,其中一个黑洞定期产生某种未知的触发机制,使得另一个与其相互旋转的黑洞产生吞噬效应,而黑洞在吸积的过程中,就放射出辐射来。

  据国际射电望远镜观测阵列澳大利亚站负责人Brian Boyle博士介绍: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本次使用的射电望远镜阵列是作为人类未来极具进一步发现宇宙奥秘潜力的国际射电天文合作观测计划的一部分,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展到澳大利亚观测站的天线调试工作,即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负责的位于西澳大利亚的观测站与新西兰观测站的光纤链路的调试。观测到的数据汇集到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并进行进一步的图像生成。该大学是国际射电天文研究计划位于澳大利亚的重要数据中心。这个阶段性的成果将在今年于加拿大举行的国际射电观测论坛上公布。

  而进行这种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将有助于国际射电观测计划进行下一步部署价值25亿美元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其由数千个碟形天线构成,阵列网跨度达5500公里,但工作起来却又能整齐划一,就像只有一台望远镜。这样的天线阵列将使得天文学家能观测到距离地球遥远的星系。这个技术就叫做甚长基线干涉射电望远镜测量,使用一种甚长基线干涉仪来实现距离遥远射电望远镜间的关联,可以调动位于地球上不同位置的射电望远镜阵列观测同一个射电天体,并进行天体测量和研究,使分辨率呈现数量级上的提高。

  在调试过程中,Tzioumis博士和澳大利亚天文学家Chris Phillips在位于悉尼控制中心通过光纤网络对澳大利亚全境的射电望远镜进行控制。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0 Gbps。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国际射电阵列观测站今后将拓展至中国、日本和印度,将实现全球范围内进行部署联网。

相关文章

幼小恒星在形成过程中会“打喷嚏”

日本九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幼小恒星如何发育”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新见解。研究小组通过智利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ALMA)射电望远镜发现,环绕着幼小恒星的原恒星盘在其萌芽阶段会排出大量尘埃、气体和电磁能,就......

天文学家发现罕见极环星系NGC4632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宣布,科研人员利用ASKAP射电望远镜探测到了罕见极环星系——NGC4632,距离地球约5600万光年。极环星系是外围环绕的恒星和气体越过极区的星系,在邻近......

日喀则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开工了

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日喀则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正式开工建设。该望远镜是目前中国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网新增的两个望远镜之一,与其同步在建的还有长白山40米射电望远镜。最终,这两台40......

科学家使用类星体破解宇宙时间谜团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指出,遥远且古老宇宙的运行速度似乎比今天观测到的慢得多,但追溯如此亘古的时间是极大挑战。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科学家使用类星体作为“时钟”破解了这个谜团。他们发现,在宇......

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证据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

2022世界科技发展回顾:逐梦星河究极本源

美国TheUS韦布深空探索之旅开启登月计划首次任务完成2022年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以下简称韦布望远镜)升空半年多以来拍摄的首批全彩照片。8月,韦布望远镜......

困扰天文学界20年之谜破解

北京7月7日电(记者刘霞)宇宙中最早的类星体是如何形成的?这一谜团已经困扰科学家近20年。现在,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已经找到答案:第一批类星体是在早期宇宙中罕见气层的......

授时中心洛南40米射电望远镜获得VLBI长基线条纹

6月22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洛南40米射电望远镜成功获得VLBI长基线条纹,表明该射电望远镜初步具备了开展VLBI观测的能力,为后续参加国内VLBI观测任务、开展脉冲星等天体的高精度位置测量以及......

关于SKA专项项目正式申报书填报的通知

各项目牵头单位:根据SKA专项2022年度评审工作安排,你单位牵头申报的项目已通过形式审查,将进入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书)填报阶段,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申报书填报要求项目牵头单位应加强......

银河系中心黑洞首张照片来了

5月12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公布了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首张照片。这一成果给出了该天体就是黑洞的实证,为理解这种被认为居于大多数星系中心的“巨兽”的行为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该照片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