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7-30 01:01 原文链接: 水生所发现p53对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起重要保护作用

  心肌梗塞或脑中卒发生时,组织缺血所形成的低氧环境,往往造成组织的严重坏死,其中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是其主要原因。在心肌梗塞或脑中卒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因子BNIP3被低氧环境诱导表达,导致心肌细胞或脑神经细胞等大量死亡,这种损伤难以修复。阐明低氧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及其分子机制,对于发展心肌梗塞和脑中卒治疗的新技术以及培育耐低氧鱼类新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p53作为经典的肿瘤抑制因子,它有效地诱导细胞凋亡被认为是它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但是对于p53在低氧诱导细胞凋亡途径中的功能一直存在争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肖武汉实验室的博士生冯希、刘兴等首先利用体外培养细胞系,阐明p53无论在低氧或正常氧条件下,显著抑制BNIP3启动子的活性以及BNIP3的转录和翻译。通过深入分析发现:p53可以通过招募抑制子mSin3a到BNIP3启动子上的p53反应元件区,来抑制BNIP3的转录。并且,p53能通过特异性抑制BNIP3的表达对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起保护作用。此外,他们进一步利用斑马鱼的p53突变系,从斑马鱼模型阐明:p53对斑马鱼BNIP3的同源基因nip3a起抑制作用,p53突变系在低氧条件下,细胞凋亡显著增加、胚胎死亡率明显增高,而nip3a的显性失活体能有效地阻止低氧诱导的斑马鱼细胞凋亡。因此,他们从体外和在体阐明了p53通过抑制BNIP3的表达对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起重要的保护作用,揭示了p53在低氧诱导细胞凋亡途径中的新功能。

  目前该研究结果已于7月26日在线发表于EMBO Journal。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资助。

相关文章

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细胞凋亡新机制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施松涛团队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畅团队合作,揭示硫化氢介导的蛋白硫巯化修饰调节免疫稳态机制。12月18日,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于《细胞代谢》。《细胞代谢》杂志202......

研究揭示硫化氢介导的蛋白硫巯化修饰调节免疫稳态机制

硫化氢(H2S)是机体第三类气体信号分子,对机体骨稳态和免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凋亡过程中,可释放一类特殊的细胞外囊泡,称为凋亡囊泡。凋亡囊泡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和促再生作用,而凋亡缺陷会导致严重的自......

《自然》重磅:细胞衰老、癌变和死亡竟同源!科学家首次发现细胞凋亡程序参与衰老,为抗癌抗衰药的研发打开新方向

2015年初,英国格拉斯哥大学StephenW.G.Tait团队报告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现。当他们将新型成像系统对准低剂量细胞凋亡剂处理的细胞时,他们意外地发现,标志着细胞要快速死亡的“线粒体外膜透化”......

揭示人巨细胞病毒对外源性细胞凋亡与抗病毒天然免疫双重抑制的分子机制

10月4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溪团队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HumancytomegalovirusUL36inhibitsIRF3......

斑马鱼出生就识数!

意大利科学家发现,斑马鱼幼鱼在孵化后96小时里可以识别不同数量的黑条,研究者表示这一发现表明数字能力可能在新生斑马鱼中是与生俱来的。相关研究3月24日发表于《通讯—生物学》。过去的研究表明,人类新生儿......

研究揭示斑马鱼“自我定位”神经回路

斑马鱼幼鱼能够弄清它们在哪里,去过哪里,以及如何回到原来的位置。幼体斑马鱼在被洋流推离航道后如何追踪自己的位置并导航呢?科学家发现,这与一种多区域的大脑回路有关。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我们研究......

被氯酚污染后鱼类“女宝”更多的分子机制获揭示

2,4-二氯酚通过雌激素受体ESR2a依赖的信号途径导致斑马鱼原始生殖细胞数量增加兰州大学供图氯酚作为化工原料被广泛使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为水环境普遍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氯酚类化合物可......

问天未来开展哪些实验?线虫、果蝇等将入住

中新网海南文昌7月24日电(马帅莎)7月24日,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问天实验舱。“问天”已奔“天宫”,未来将开展哪些实验?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问天实验舱部署的生命生态实验柜......

斑马鱼行为变化及免疫调节研究新进展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生物技术研究室基因中心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在锌离子污染环境下,对斑马鱼行为变化、免疫调节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评估了雄性斑马鱼(DanioRer......

国际首例他们用光指挥斑马鱼的白细胞

未来,如果你生病了,除了吃药外,还有更多简单高效的治疗方式可选择,比如用光照一照身体就能远程遥控白细胞,从而主动调动身体的免疫能力。这并非科幻。我国科学家已实现了在活体上用光将白细胞变成“医学微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