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29 09:12 原文链接: 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成立

  9月28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的“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合肥董铺岛举行,“中国科大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同时揭牌,校、院双方各50名教授、研究员接受了双岗双聘。中国科学院的科教结合工作迈入集成优质资源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的崭新阶段。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为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揭牌并作重要讲话。

  白春礼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科技界肩负着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实现创新跨越的历史重任。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如何调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力量,促进各部分间的融合,从而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形成一个完整链条,已成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促进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发展支撑高水平科学研究,是新形势下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

  中科院长期坚持探索科教结合的体制与机制,与不同类型大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如中科院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通过合作共建法人研究机构的形式成立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通过强强联合共同组建了“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挥平台和项目优势与北京大学天文系共建了“天体物理中心”,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举办了“华罗庚数学班”,目的就是加强中科院与高校在新兴交叉前沿领域的合作研究,加强双方高层次人才的互动,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近年来,中科院每年接受全国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来研究所做科研实习、毕业论文、暑期研修5000余人,高校人员在研究所担任兼职教师600多人,院属单位科技人员到高校授课、讲学约700人。

  中科院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形成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核心、以研究所为基础、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育体系,树立起“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创造出一系列科教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如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共建研究生院数学学院,通过领导互任、教师互聘、教学同担和科研共享,实现了数学学科的“全程设计、分段实施、学以致用、贯穿到底”,不仅体现了具有中科院研究生培养特色的“两段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科研、教育资源,而且有利于教育体制的创新。

  2009年,中科院进一步成立“科教结合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全面指导全院的科教结合工作;同时设立科技英才班、联合共建项目、特聘教师岗位项目、研究生公共教学实验平台等四类科教结合教育创新项目,采用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对院属各单位发展前景良好、特色突出的科教结合项目进行支持。截至2011年,支持科教结合教育创新项目共36项,覆盖了中国科大、中科院研究生院22个主要院系和中科院33个研究所。

  以科技英才班为例,该项目积极创新,深入改革生源、师资、培养模式、条件保障、制度创新和国际合作等,从中国科大录取新生或从大二学生中选拔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努力通过本、硕、博连读的长周期(本科4年+研究生4年)、两段式(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培养模式,将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未来科学与工程的领军人才。中科院已支持中国科大与相关研究所联合创办11个“科技英才班”,招收学生435人。

  此次成立合肥物质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是中科院在长期践行科教结合、教育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寓教于研”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依托一流科学家团队、国际前沿科研项目、国家级科学与工程平台以及野外台站网络,构筑全国科教结合协同创新联盟的又一重要探索。

  这一探索之所以在合肥率先实施,是因为这里科教资源丰富、大科学平台集聚、科教结合基础扎实、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的有利条件。

  白春礼指出:“加强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是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教研结合、研教互动和科学、教育本质的开放性及资源的共享性,符合当代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是加速培养创新型人才、培育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途径,值得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发扬。”

  白春礼指出:“新时期,中科院将全面实施‘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特别是按照‘开放兴院’战略的要求,打破行业、部门与学科壁垒,面向国家与区域各类创新单元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优质科教资源的开放共享,通过进一步发扬‘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紧密结合,实现科教资源配置最优化,努力发挥我院创新引领的‘火车头’作用。”

  白春礼特别强调:“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是一个面向国家与区域各类创新单元、面向国内外用户群开放共享的物质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试验平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要按照中科院‘开放兴院’的指导方针,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与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协同创新,积极服务、对接国家和区域创新单元。”他希望合肥物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中科院新时期“科教结合、教育创新”的试验田,不仅要出人才、出成果,还要出经验、出示范。

  据介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大在物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优势学科,拥有包括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在内的500多名高水平教授、研究员,拥有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多个国家、省部级科研机构,以及同步辐射加速器、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大气环境综合观测和遥感辐射定标实验场、建设中的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一批大型综合科研平台,在量子信息、高温超导、大气环境监测、磁约束核聚变、材料物理与纳米科技等诸多领域拥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据悉,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将致力于建成世界级物质科学技术中心,聚合与培育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突破量子信息与先进核聚变能等领域的世界科学前沿,并在大气环境监测、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和新材料研制等领域服务区域与国家发展需求,在语音和量子通信等领域培育并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近期,中心将在能源与环境、生命与医学和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完善和新建相关创新单元和大科学装置。中心还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在成果与ZL共享、人员双岗双聘、平台与资源开放共用等方面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主持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

相关文章

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物质科学与先进制造领域片区工作交流会召开

近日,2023年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物质科学与先进制造领域片区工作交流会在成都顺利召开。来自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上海材料与制造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东北先进制造与材料大型仪器区域......

又一实验室经CNAS实验室现场评审,获得国家认可证书!

2023年10月30日,广源集团技术中心实验室传来喜讯,经过严格的CNAS实验室现场评审,成功获得国家认可证书。这一认可不仅证明了公司实验室具备按照国际准则进行校准和检测的技术能力,更彰显了广源集团在......

8月16日,2023未来科学大奖三大奖项获奖者即将揭晓!

科学是求真,是向善,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全部想象力。从进化论的提出、非欧几里得几何的产生、电磁学突破、相对论的提出,到宇宙探索、核能开发、量子计算兴起、AI科技的普及……今天,科学已经渗透到社会进步和人类......

磁场助力抗肿瘤药物实现定向快速“穿透”

在现代医学中,将药物装载到磁性纳米颗粒上,利用外部磁场的导向性使其“快递”至肿瘤,已成为一种重要且安全的肿瘤药物治疗新策略。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

“人造太阳”逐日梦“聚变合肥”加速度

11月28日,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建设主体工程“进度条”正全力推进,关键子系统和大型测试平台研制取得阶......

白春礼:追忆恩师唐有祺先生

2022年11月8日,惊闻恩师唐有祺先生仙去,至感悲痛。先生之谆谆教诲,言犹在耳,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数日已过,仍不能释怀,撰以此文,缅怀恩师,以寄哀思。师恩难忘,情谊永存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

超千万!合肥工业大学2022年12月政府采购意向

采购项目名称:X射线衍射仪预算金额:130.000000万元(人民币)采购品目:A02100405射线式分析仪器采购需求概况:高分辨率测角仪,满足物相分析、薄膜分析、0维模式测试需求、高性能阵列探测器......

合肥“量子大街”: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

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云飞路笔直朝着大蜀山延伸,初冬的阳光洒下一片金色。云飞路两侧分布着数十家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一批量子领域尖端科技产业成果在这里问世,因此这条路也被人们称为“量子大街”。......

科研团队在电化学合成尿素方面取得新进展

2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科研人员在电化学合成尿素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上。近期,中科......

科研团队在电化学合成尿素方面取得新进展

2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科研人员在电化学合成尿素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上。近期,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