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11 09:19 原文链接: 第十一届亚洲玉米大会在南宁举行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亚洲玉米大会于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应对气候变化,满足亚洲玉米需求”。来自印度、泰国、伊朗和中国等23个亚洲国家的350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亚洲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如何依靠科技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推进玉米产业发展,展开了讨论。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韧表示,中国是世界玉米第二生产国兼消费国,专家预测中国每年的玉米需求量将达到2.3亿吨,这是对政府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巨大挑战。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表示,亚洲的众多专家学者聚集南宁,通过探讨玉米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将对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主任托马斯·蓝普金说,玉米是世界种植最广的谷类作物,到2050年,亚洲玉米消费将达到5亿吨,但提高单产却越来越难,因此必须加大玉米的科学技术研究。

  广西玉米研究所所长程伟东认为,广西环境和气候条件复杂,玉米单产低、稳产性差,加强合作交流,引用国外优良育种材料,有助于玉米良种的选育,推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小麦面筋含量的测定注意事项

小麦面筋的含量,决定于小麦自身的品种、种植条件和受病虫害及其它灾害等多方面的影响。1小麦面筋浏定应用范围小麦面筋的测定,只适用于在收购和加工过程中衡量同一地区、同一品种,水份和芽麦,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

全国玉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协作平台建立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和齐鲁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玉米功能基因组学术研讨会在海南三亚召开。会议旨在通过创新共享玉米EMS突变体库种质材料,搭建全国玉米功能基因组研究协......

农科院生物所搭建全国玉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协作平台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和齐鲁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玉米功能基因组学术研讨会在海南三亚召开。会议旨在通过创新共享玉米EMS突变体库种质材料,搭建全国玉米功能基因组研究协......

史上最全小麦基因组序列图集问世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领导的国际团队在一项对全球小麦生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10+基因组计划中,对代表全球育种计划的15个小麦品种的基因组进行了测......

新型抗小麦白粉病基因被找到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育种上主要利用全生育期抗性及成株期抗性基因。然而单一抗源抗性的频繁丧失,使育种工作总是在......

作科所: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出高抗性淀粉小麦新种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作科所)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定点编辑敲除冬小麦品种“郑麦7698”和春小麦品种“Bobwhite”中的SBEII......

杂交小麦“一步到位”

杂交水稻的成功种植让国人摆脱饥饿困境,对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有着重要意义。玉米的杂交育种技术研发也非常成功。但是同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小麦,受其六倍体复杂性所限,却在杂交育种上停滞不前。多年来,世......

南京土壤所揭示小麦种子萌发期应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环境胁迫或自然灾害的影响。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其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干旱、高盐和洪涝等逆境的影响;其中,小麦种子的萌发易被各种胁迫延缓乃至打断,进而影响幼苗生长和最终的产......

新研究构建出小麦属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

小麦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作物之一,它起源于新月沃地一个狭小的核心区域,一万年间,从地区性的野生植物迅速转变成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在多种多样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然而,小......

玉米育种:走向专业与精准

  玉米,是全世界种植范围最广、总产量最高、用途最多的作物,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玉米的价值,让它扛起万亿级产业?10月20日,首届中国玉米产业链大会在北京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