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0 14:59 原文链接: 因纯天然、无添加被捧上天手工食品没你想得那么好

  吃,很容易点燃人们的热情,从《红楼梦》里做法奢侈把刘姥姥听傻了的茄鲞,到用几十道繁琐的工序把草莓重新做成糖皮草莓的日本龙吟草莓料理,人们对吃饱吃好的追求没有穷尽。


   近来,号称纯手工、无添加的食品越来越紧俏,私房、手作——这些名头仿佛光环附体,让平凡食物有了不凡出身。

   纯天然真的那么好?无添加就等于健康?是真厉害还是真忽悠,咱们听听科学的。

   纯天然≠更营养 未经相关检测,或含有害物质

   很多人觉得手工食品基本都采用纯天然的食材,纯天然的就是好的,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是:不一定。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陈芳表示:“纯天然的食材只是吃起来更符合消费者的传统要求,可能口感好一些,但其营养成分并不会比人工养殖、培育、加工后的食材更丰富。”她认为,过分追求“纯天然”并不能摄取更多营养。比如有些妈妈担心奶粉的安全问题,考虑给孩子选择更“天然”的鲜奶,但其实对于鲜奶来说,配方奶粉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了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结构更科学,更利于吸收。“婴幼儿奶粉通过适当添加牛磺酸、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等营养强化剂,能保证宝宝在各生长发育阶段获得合理均衡的营养,满足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需要。”陈芳解释道。

   除了营养并不占优之外,手工食品还可能因为没有经过相关检测,而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陈芳举了土法压榨花生油的例子:由于精炼环节少,因此那种花生油闻起来特别香,但黄曲霉素超标的可能性也非常高。而正规企业加工的花生油,由于从原料就有严格的把关措施,加上加工、检测工艺标准,有多个环节管控,质量更有保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也曾表示,有些地区的“传统工艺”本身就不安全,比如用含铅配料做松花蛋、用硼砂处理米粉和粽子,用含铅小转炉爆米花,用硫磺熏果脯蜜饯,这些都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工艺”。

   无添加≠更安全 容易腐烂变质,很难保证品质

   而手工食品主打的“无添加”,似乎也不像看起来那么可靠。

   谈到无添加是不是更安全,陈芳直接否定。她详细解释了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多样、功能强大,不仅可以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减少食品腐败,防止食源性疾病,还可以满足口味或营养的需求,形成更好的色香味。

   我国国标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各种食品添加剂允许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限量。这是参考了国际标准和我国消费者的食用习惯,在充分考虑到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前提下制定的科学标准。因此,合理、适量地使用添加剂不仅不会影响人体健康,还可以延长保质期,保障食品安全,优化营养和口味。

   相对于企业生产的食品,纯手工制作的食品可能确实如宣传的那样没有添加防腐剂、抗氧化剂等食品添加剂,但是正因为这样,它们更容易出现腐败变质等问题。尤其纯手工食品主要通过网络销售,更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也就是说没有添加剂反而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风险,效果适得其反。

   另外,绝对的“无添加”很大概率上是个伪命题。毕竟食用盐中有抗结晶剂、食用油中有抗氧化剂、醋里有防腐剂,宣称“绝对无添加”的制作者除非自己晒盐酿醋,否则一定是使用了含有添加剂的原材料的。


相关文章

因纯天然、无添加被捧上天手工食品没你想得那么好

吃,很容易点燃人们的热情,从《红楼梦》里做法奢侈把刘姥姥听傻了的茄鲞,到用几十道繁琐的工序把草莓重新做成糖皮草莓的日本龙吟草莓料理,人们对吃饱吃好的追求没有穷尽。近来,号称纯手工、无添加的食品越来越紧......

因纯天然、无添加被捧上天手工食品没你想得那么好

吃,很容易点燃人们的热情,从《红楼梦》里做法奢侈把刘姥姥听傻了的茄鲞,到用几十道繁琐的工序把草莓重新做成糖皮草莓的日本龙吟草莓料理,人们对吃饱吃好的追求没有穷尽。近来,号称纯手工、无添加的食品越来越紧......

野生有毒、土法致癌、无添加是废话?博士集中辟谣

野生蘑菇吃死的都是老司机。有虫眼的蔬菜不一定没有农药,可能是耐药的虫子。土法压榨的花生油黄曲霉可能超标。排骨汤喝了不能补钙,只会让你长胖。小龙虾吃多了只会变穷,因为太贵……昨日,多家武汉市直机关的代表......

实验室生产“人造肉”将进入餐桌,谁来监管?

虽然我们随处可见标榜着“天然无添加”的食品广告,但事实上,随着人口增长,食物紧缺等问题的出现,未来的食品可能更加人工化。在2013年推出的试管汉堡就已经将美国政府应如何规范新兴的细胞农业领域这一问题放......

食品中所谓的“无添加”大多是骗人的

德国著名杂志《明镜》网站8月9日报道称,食品中含有色素、香精、防腐剂等令人反感的添加剂。为了不吓跑消费者,厂商们通常采用一些技巧来将这些添加剂隐藏在他们的产品中。报道称,餐点、奶油制品、速食汤、一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