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1 16:19 原文链接: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的诊疗思路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IHH)是因先天性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元受损或GnRH合成、分泌或作用障碍,导致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减少,进而引起性腺功能不足。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较复杂,因此很多临床医生对IHH的正确诊治存在诸多疑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章秋教授就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的诊疗思路进行了概述。

  IHH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目前,国内尚缺乏IHH流行病学的相关数据报道,一些国外数据显示IHH总体发病率为110∕10万;且不同性别患病率存在差异,男女比例约为5:1。IHH的发病机制是GnRH脉冲异常导致青春期不能启动,主要由遗传因素所致,目前已知有如下几种致病基因:①与GnRH神经元迁移有关:KAL1、FGFR1、PROKR2/PROK2以及CHD7;②与GnRH分泌相关:KISS1/KISSR1、LEP/LEPR、TAC3/TACR3、PCSK1;③与GnRH发挥作用相关:GNRHR等基因。IHH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包括第二性征不发育、骨骺闭合延迟、嗅觉障碍、面中线发育障碍、骨骼畸形以及超重和肥胖等。

  IHH诊断

  IHH诊断需要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出生史、手术史、家族史、身高发育曲线、嗅觉、阴茎勃起及遗精等;正规、准确的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上下部量、指间距等参数,男性甚至需要测量阴茎长度、睾丸体积、阴毛Tanner分期等;并借助相关辅助检查,包括性激素测定、下丘脑-垂体前叶功能评价、鞍区MRI、骨龄和骨密度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嗅觉测试等。此外,可以借助戈拉瑞林兴奋试验评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兴奋试验评价睾丸间质细胞功能。

  IHH的诊断依据包括:①男性骨龄>12岁或生物年龄≥18岁尚无第二性征出现和睾丸体积增大;②性激素水平低下(T≤3.47 nmol/L),FSH、LH低或"正常";③排除其他疾病,包括:垂体前叶激素分泌障碍、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营养状态对青春发育的影响、慢性系统疾病、合并性腺功能减退的遗传性疾病或综合征、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需要注意的是,青春发育是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诊断需综合考虑年龄、第二性征、性腺体积、激素水平和骨龄等诸多因素。对于14岁尚无青春发育的男性,首先应进行青春发育相关检查,对暂时难以确诊者,应随访观察到18岁以后,以明确最终诊断。

  IHH的治疗

  IHH的治疗目标是启动青春发育,恢复生育能力,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和心理治疗。分青春期与成年期两个阶段,青春期治疗目标是启动青春期发育,诱导第二性征出现;成年期治疗目标则是获得接近正常的第二性征和生育能力。

  男性IHH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睾酮替代治疗、HCG生精治疗和脉冲式GnRH生精治疗,需要根据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状态以及患者的年龄、生活状态和需求进行选择,并可互相切换。需要注意的是,替代治疗前关注生长激素部分缺乏患者的身高;注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自主恢复正常;生育前进行遗传咨询;常规补充钙和维生素D;进行心理评估及治疗以及注意睾酮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结

  青春发育是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诊断需要综合考虑。IHH诊断时应该排除其他疾病,对暂时难以确诊者,应随访观察到18岁。同时,IHH治疗应个体化,并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骨代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