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3-26 14:04 原文链接: 王庆礼:看住用好云贵生物资源

  相对中科院上海分院等东部地区的分院,昆明分院规模较小,目前只有5个所,包括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

  “但昆明分院的特点非常突出。中科院‘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学部中,‘天地生’都有我们的份儿。而云贵高原除得天独厚的天文科学资源及矿产资源外,其丰富的生物资源也令世界瞩目。”昆明分院院长王庆礼说。

  生物资源潜力大

  时光回溯。建国初期,植物学家蔡希陶主动请缨,到云南的大山绿林中寻找适合三叶橡胶的宜林地。

  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冒着遭遇残匪的危险,蔡希陶走遍了滇西南的山山水水、大寨小坝后发现,我国北纬21°~23°之间的广阔土地适宜橡胶栽培生长。这一发现结束了中国无橡胶宜林地的历史,打破了当时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橡胶禁运的迷梦。

  时至今日。踏着蔡希陶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足迹,中科院昆明分院各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们依然在探索西南资源与生物多样性领域中贡献着力量。目前,昆明分院正在构建“西南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创新集群”,努力为推动云贵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

  对于促进地方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思路,昆明分院已形成清晰的认识:必须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而后找到中科院技术与区域产业需求的结合点,最终实现产业化突破,带动当地产业和整体经济发展。

  “我们看好云贵区域资源优势的发展后劲。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要看住云贵两省的好资源,否则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王庆礼说。

  以橡胶为例。云南热带地区是我国三大天然橡胶优势种植区域之一。过去,因常年种植橡胶林,该地区地力下降、病虫害发病率提升。更有甚者,因为橡胶林的种植,影响了当地居民生活,有的区域出现了“有了橡胶没了水喝”、“有了金山银山没了绿水青山”的现象。虽然不断有声音呼吁保护橡胶林健康发展,但因为见效慢、影响产量等因素,保护措施一直未受重视。

  王庆礼介绍,从2009年起,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与地方政府携手,按照建设健康生态系统的原则,提倡建设“生态友好型橡胶园”,推行混种、兼种等模式,既保护橡胶林的健康发展,又不影响种植效益。“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示范基地。”

  除此之外,昆明分院在天然药、民族药的研制领域亦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12月9日,“云南省民族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在昆明召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等科研单位是其中的理事会单位。有关研究所在新药创制方面已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重大突破可期待

  星油藤、小桐子,这些植物的名称听起来并不熟悉。而在未来,这些植物或将走入千家万户。

  我国2006年从秘鲁引进了星油藤。2008年,星油藤在西双版纳园试种成功,并在2010年底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良种认定,获得了林木良种证。

  “星油藤原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热带雨林,在南美洲已被当地土著人应用了3000多年。”王庆礼说,“其种子富含油脂,含油量高达56%。特别是欧米伽3的含量极高,被誉为陆地上的‘深海鱼油’。”

  科学研究表明,从星油藤种子中榨取的植物油不含任何毒素和对健康有害的物质。可用于食品、保健、制药、化妆品等方面,对调整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保养肌肤等也有显著作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植物油。

  “这一植物产油量很高,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但是种植区域只能选择热带,我们正在计划向周边适宜地区延伸。这将是一个有重大突破和贡献的领域。”王庆礼说。

  小桐子俗称麻风树,有着“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特点,可在干旱、贫瘠的荒山、坡地上生长,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有发展潜力的能源植物之一。

  王庆礼说:“去年,我国一架747客机首次使用航空生物燃料试飞成功,所使用的生物燃料中便添加了小桐子榨取出来的生物燃油。”只是,目前小桐子产量有限,中科院技术人员们正在研究如何提升产量、降低成本。“小桐子具有战略意义,是柴油的补充品。我们提供科技支撑,培育新品种,将会有所突破。”

  “在中科院的‘创新2020’规划中,昆明分院负责‘西南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创新集群’建设。目前,该规划已初步完成,正在逐步制定实施方案,下半年会开始启动实施。”王庆礼表示,该集群计划设置4~5个子集群,将研究所技术与区域需求紧密结合,其中涉及天然药物发掘与创制、特色生物资源利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喀斯特环境综合治理等。

相关文章

中科院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召开京区院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主持会议,党组成员、秘书长汪克强出席会议。座谈会上,......

科研团队在电化学合成尿素方面取得新进展

2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科研人员在电化学合成尿素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上。近期,中科......

西安光机所研发的有效载荷将参与梦天实验舱实验

发射现场图像 。 燃烧诊断光学子系统。 激光干涉形貌测量仪和气体密度光学测量仪。箭载/船载摄像装置拍摄的画面。图片均由西安光机所提供10月31日,我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搭载......

深入认识大脑微环境新支持,12种分泌因子的同时检测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陆瑶团队利用单细胞多种类分泌因子检测技术,实现了对神经—免疫细胞互作网络的解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随着全球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神经......

西安光机所等提出广义电磁虚动量力高阶理论模型

验证光学虚动量力的微粒旋转实验。(a)产生光学虚动量涡旋的全息光镊实验装置;(b)两个金小球被分别捕获在IPM涡旋光束的内外侧平衡位置,并沿不同方向做轨道运动。论文作者供图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

北半球夏季延长20天,罪魁祸首竟是自己?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春在团队发现以温室气体为主导的人类活动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北半球夏季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以博士研究生林蔚为第一作者、王春在为通讯作者......

金属所材料在梦天实验舱任务中获应用

10月31日15时37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获悉,该所研究员马宗义团队研制的新型铝基复合材......

走进中科院科学节植物科学专场活动

10月29日至30日,“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主场活动在中科院植物所(以下简称植物所)举办。在为期2天的主场活动中,植物所(国家植物园南园)特别推出“零距离”板块作为植物科学专场活动,旨在向公众......

揭示单原子驱动载体表面动态碳化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副研究员杨冰团队,与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朱倍恩合作,在单原子催化剂动态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单原子不仅提供活性位点,同时还可以在长时反应过程中......

揭示单原子驱动载体表面动态碳化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副研究员杨冰团队,与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朱倍恩合作,在单原子催化剂动态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单原子不仅提供活性位点,同时还可以在长时反应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