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08 08:49 原文链接: 袁增强:最大愿望是阻止大脑“跳崖”

  实验室里,试管中如同黑芝麻粒儿大小的“小腻虫”在快活地蹦跳着。通常,人们见到它们时,一定会想尽办法将其驱赶或干脆一掌拍死,但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生们对其珍爱有加,每天都小心翼翼地侍候着。 

  一位学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小腻虫是他们培养的一种果蝇。他们还饲养了很多小鼠的品系,对这两者的研究关乎中国即将到来的老龄社会。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袁增强说,课题组正在利用这些果蝇和小鼠作为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模型,以探求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 

  渴求神经“退行”转“进行” 

  学医出身的袁增强曾在北京301医院读硕士。他知道,即使是再伟大的人,到一定年龄后也易患神经退行性疾病,如美国前总统里根患有老年痴呆症,毛主席有脊侧索硬化症,邓小平患有帕金森氏症。这些都属于渐进和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袁增强在301医院学习病理生理。求学期间,他明白,人类迄今为止对中风等脑出血病,尚未找到更好的治疗手段。因此,他一直希望能从分子学方面,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机制,并找出有效的措施,为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或早期治疗。 

  “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的最大区别是,神经细胞不能自我更新,一旦出现问题,没有自我恢复能力。神经细胞死亡后,没有再生细胞可替代,不像皮肤等细胞,有自愈能力。”袁增强说。 

  “神经退行性疾病对老龄社会的危害,可能比癌症更可怕。一般人到65岁后,开始出现症状,且过程缓慢。”但袁增强介绍说,5年后,脑细胞会突然大量死亡,医学上称为“跳崖”现象。若控制学习和记忆的海马区出了问题,人就会失去记忆。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后,社会负担将成倍增加。 

  袁增强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的大脑别出现“跳崖”现象,通过基础研究寻求预防和治疗的靶点,希望人类神经细胞的凋亡能变得迟缓。 

  潜心分子生物学研究  

  大学期间,袁增强喜欢看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论文。他发现,分子生物学在1998年前后发展异常迅速,各种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突破。 

  那年,袁增强决定申请去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攻读博士,并获得了美国国防部66000美元的博士研究奖学金。2003年,他顺利获得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亦获南佛罗里达优秀博士论文奖。此后,袁增强再次获得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奖励基金。 

  袁增强一直致力于Hippo/MST1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Hippo/MST1是一个从低等到高等动物保守的蛋白激酶,其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据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负责人介绍,袁增强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拓展了与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FOXO转录因子和MST1蛋白激酶在细胞凋亡方面的分子调控机制。更重要的是,为研究许多与细胞凋亡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打下了基础,并为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潜在的靶位。  

  回国发展势头更猛

  2007年,袁增强回国。 

  在中科院“百人计划”的支持下,他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迅速组建了一支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交叉学科方面的科研团队。 

  经过3年多的建设,目前该团队已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和中科院创新工程等多个科研项目。 

  几年来,袁增强在《细胞》、《科学》等国际著名期刊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单篇最高引用167次,其中他引159次。 

  目前,袁增强课题组先后与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院以及301医院、安贞医院等临床研究室,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

  2011年,他联合多方力量,成立了中国第一个Hippo联合科研团队,形成了以Hippo/MST 通路在各种重大疾病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研究核心的联合攻关小组,开辟了合作研究的新模式。 

  由于出色的工作,2011年,袁增强获得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此外,他还承担了多个国内外专业杂志的审稿工作,包括《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报告》、《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等国际期刊。

相关文章

“干细胞动物园”里有张发育时间表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团队揭示了生化反应速度的差异是导致小鼠和人类时钟差异的原因。为了确定这一发育原则,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动物园”重现了除小鼠和人类之外的4种哺乳动物的节段时钟。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

生物的昼夜节律是如何工作的?

一个多学科研究小组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昼夜节律的基本机制,为管理时差、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提供了新的希望。通过利用先进的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科学家们发现了支配昼夜节律的光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它在果蝇(......

从棋盘走向蛋白质会带来更有效的疫苗?

科学家已成功将强化学习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挑战: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款功能强大的新型蛋白质设计软件,该软件改编自一种被证明擅长棋盘游戏(如国际象棋和围棋)的策略。实验发现,用新方法制造的蛋白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张友尚逝世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张友尚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张友尚,1925年11月2日生于湖南长沙。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61年中国科学院......

巨星陨落,深感痛惜,分子生物学专家王琳芳院士逝世

分子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琳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逝世。王琳芳,1929年11月出生于山东莱州。1951年毕业于哈尔滨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5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

深切哀悼!肿瘤分子生物学专家顾健人院士病逝

肿瘤分子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著名病理学和肿瘤分子生物学家顾健人于9月27日在上海病逝。顾健人院士1932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giantcellglioblastoma,GCG)为WHOⅣ级胶质瘤,是一种罕见的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变异,仅占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1%。一般预后较差。由于病例罕见,目前还没有对......

2021年测序技术培训班第四届全国NGS建库及创新大赛通知

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NGS(新一代测序)结合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种基于NGS的创新研究及其应用越来越广。随着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为了适应......

这家重点实验室388万采购分子生物学配套仪器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对共享设备——热带果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方向配套仪器购置进行公开招标,预算总金额达388万人民币。本次招标采购的配套仪器包括全自动核酸......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等单位在山东临沂建立科普教育基地

9月26日,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认知科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在山东省临沂市华盛学校举行科普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暨科普报告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徐涛、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马原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