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18 08:30 原文链接: 童坦君院士:科学研究需要“慢性子”

  “从事科学研究绝对是一份细活、慢活,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可能作出点成果。特别是基础研究,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看不到收益。”近日,中科院院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科学研究需要“慢性子”、需要更多的耐心。

  但是现实中,在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支配下,人们往往对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而是更热衷于“立竿见影”的应用研究。“今天你投入一块钱,明天就能回报100万,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在童坦君看来,基础研究是所有技术发展的根源。“如果从长远角度来看,基础研究回报率还是很高的,因为很多基础研究成果,最终都会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

  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不顾外界反对,执意要加大对肿瘤基础研究的投入。“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让纳税人的钱‘打了水漂’。即便是计划实施10年后,仍有部分民众认为是浪费了纳税人的钱。可现在再回头看看,美国的某些肿瘤治疗水平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童坦君说,科学研究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需要一点一点地了解、验证。特别是生命医学领域的研究,毕竟生命现象太复杂了,短时间弄清楚是不太可能的。

  当然,时间成本的确不能忽视。“基础研究从立项研究到出成果再到应用,其间肯定有个时间差,可能是十几年,也可能是几十年。”童坦君说。

  而对于那些急于“求成果、促发展”,而不愿意“放长线钓大鱼”的做法,童坦君认为是一种短视的行为,一定会对科研工作特别是基础研究带来“伤害”。

  “很多基础研究的成果,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并不能完全认识到它的作用和意义,比如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最开始并没有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直到近些年,人们才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与端粒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童坦君说,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便授予了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三位学者。

  此外,童坦君还认为,基础研究不够也是导致创新性不足的重要原因。

  “基础打得不扎实,还怎么谈创新呢?如果基础很牢靠,创新性自然就很强,反之亦然。这就好比盖楼房,在盖之前,就必须先打好地基,倘若连地基都打得不牢固,就算楼房盖得再高,也总有一天会塌下来。”童坦君直言不讳。

  肯定基础研究重要的同时,童坦君并没有否认应用研究的重要性。“应用研究经济效益明显,获取成果的周期短,并且还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童坦君认为,在国家综合实力还比较薄弱时,可以适当地加强应用研究,以首先保证应用的充足。而当国家有一定实力时,就需要注重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否则就会没有自己的东西,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

  “这就要求搞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心中装着与应用相结合的理念,要想到怎么样才能更好地与应用研究结合,让研究成果更早、更好地发挥作用。”童坦君说,科学创新需要长期的培养,才能“开花结果”。

相关文章

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NRF合作交流与双边研讨会项目指南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NRF)的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资助中韩两国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合作交流与双边研讨会项目。一、项目说明(一)项目类型。包括合作交流、在......

科技部等十部门印发《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

10月8日,由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审查办法》)正式公布,意在规范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的伦理审查工作,强化科技伦理风险防控,促......

科技成果也能像收藏品等一样拍卖?

不久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拍卖会在银川敲响“第一槌”。在宁夏首次科技成果竞拍会和科技成果评价沙龙上,来自宁夏农科院的22项优质农业科技成果亮相。经过激烈角逐竞拍,18项科技成果与企业成功“牵手”,成交价总......

我国蚕业科学研究领先“超级蚕”育种计划启动

“我们正着手启动‘超级蚕’育种计划,希望以育种上的跨越,助推蚕桑产业实现向仲怀院士提出的‘重回经济发展主赛道’。”在实验室内忙碌的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

薛其坤院士:关于研究的三个层次,仪器是第一层次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与部分“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南方科技大学青年学者,以“关于研究的三个层次”为题,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心得与经验。他鼓励青年科学家要不畏挫折失败,坚定冲击......

中科院物理所与bilibili联合主办公众科学日

5月22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第18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在北京顺利举行。这场关于物理、关于科学的大型“狂欢”,吸引了数百万公众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共同参与。本次公众科学日由中科院物理所与bilibili......

66人!教育部公布又一批高校重要奖项评审专家名单

11月26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委员会会议专家(第二批)名单,名单公布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序):丁文华、丁汉、丁荣军、于广锁、王超、王福军、王璞、邓建辉、田......

巡山报告|造假、剽窃和荣誉:何谓科学研究

1先说几句题外话吧。你可能还记得,2019年12月份,中国学术界出过一个大新闻——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指控学术论文造假。短时间内,他实验室发表的数十篇论文被人指出,可能存在图片......

聚焦两会|徐旭东委员:生物安全国家中心应对未知疫情

“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但新冠病毒必然不是侵害人类的最后一种病毒,未来完全可能发生更加严峻的未知病原体疫情。”全国两会开幕之际,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在接受《......

欧盟出台首份科研动物使用报告动物数量或在减少

7年前,欧盟出台严格的监管措施,旨在减少科学研究中的动物使用,并尽量减少动物痛苦。该立法被广泛认为是全球对动物研究最严厉的法令之一。2017年欧盟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中,超过60%为小鼠。图片来源: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