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29 01:36 原文链接: “海洋六号”深入南海北部区域再探可燃冰

  □ 可燃冰又称甲烷水合物,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结合形成的白色结晶体,能像天然气一样燃烧,通常存在于大陆架海底地层以及地球两极的永久冻结区域。可燃冰被看作是有望取代煤、石油的新能源  

  □ 经研究人员多年研究,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共圈定11个可燃冰矿体,含矿区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矿层平均有效厚度约20米,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

  核心提示

  5月27日,记者从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近日再次深入南海北部区域,对那里的可燃冰资源进行新一轮“精确调查”。

  此次“精确调查”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我国的可燃冰勘探和开发又具有怎样的前景?请看记者报道。

  “海洋六号”深入南海北部区域进行“精确调查”

  在我国南海北部1600米水深的深海区域,“海洋六号”上的调查队员们正准备把一台重力取样器投放到海中。这台仪器可以通过重力的作用获取海底的泥沙样品,以此分析这片海域是否藏有可燃冰。

  据了解,“可燃冰”是一种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的情况下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因形似冰块却能燃烧而得名,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分布广泛而且储量巨大。科学家们甚至宣称它是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

  对于海洋可燃冰的研究,我国是从1995年开始的,并于2007年5月成功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四个通过国家级开发项目发现可燃冰的国家。

  2010年底,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完成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成果报告》通过终审,科考人员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圈定11个可燃冰矿体,显现出良好的资源潜力。

  但是,在推测储量与实际的开发利用之间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为此“海洋六号”再次深入南海北部区域进行新一轮“精确调查”。

  调查海域包括琼东南海域、西沙海域、神狐海域和东沙海域等区域,调查的重点是在南海北部前期勘探的基础上圈定重点勘探区域,为下一步更加精确的勘探工作做准备。

  海底摄像、海底机器人、深水多波束等,综合运用于海底探测

  参加此次南海北部海域可燃冰“精确调查”的“海洋六号”,是依据我国海域特点和海洋地质需要,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它以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为主,兼顾其他海洋地质、海洋矿产资源调查工作。

  据介绍,“海洋六号”船长106米,宽17.4米,最大吃水5.7米,设计排水量4600吨,续航力15000海里。

  调查船采用了电力推进系统、动力定位、全回转舵桨等国际先进技术及设备,配置了4000米级深海水下机器人“海狮号”、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深水浅地层剖面系统等,总造价4亿元,装备条件在我国海洋地质调查队伍中首屈一指。

  “海洋六号”于2009年10月入列,它的入列大大加快了我国海洋可燃冰调查步伐。预计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内,我国将完成对相关海域可燃冰资源的普查。

  在调查的详察区,“海洋六号”布设了大量先进探测设备及各种综合手段,包括海底摄像,ROV海底机器人等,还增加了深水多波束、海底电磁等比较先进的手段,以探测水合物分布情况。

  据介绍,如果此次取样条件具备,计划明年再次开钻以获取新的可燃冰实物样品。

  我国南海可燃冰资源潜力大,神狐海域可燃冰储量约194亿立方米

  据了解,可燃冰勘探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学科,如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钻探工程、地质实验技术和海洋环境等。因此,虽然全球大洋底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但由于开采和提取技术复杂,还可能带来地质、气候灾害,所以多数国家目前对开采可燃冰仍持谨慎态度。

  而对这次“精确调查”来说,南海北部神狐海域作为可燃冰富集区,是调查重点之一。据了解,在过去的数年时间,研究人员在140平方公里的钻探目标区内圈定出11个可燃冰矿体,含矿区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矿层平均有效厚度约20米,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钻探区水合物富集层位气体主要为甲烷,其平均含量高达98.1%,主要为微生物成因气。

  据介绍,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还只是我国可燃冰蕴藏量的“冰山一角”。在西沙海槽,科考人员已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积5242平方公里,其资源估算达4.1万亿立方米;在南海其他海域,同样也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必备条件……

  对此,调查人员表示,对南海其他区域可燃冰资源的普查也将于今年全面开始,以掌握南海地区可燃冰资源潜力。

相关文章

“微滚筒”机器人可通过血液输送药物

血液的流动阻挡不了微型递药机器人。图片来源:SciencePhotoLibrary/Alamy能够逆着血流方向移动的微型载药机器人,有朝一日可能会被用来向癌细胞直接输送化疗药物。据《新科学家》报道,德......

开采可燃冰速率有望再提速

日前,我国海域可燃冰第二轮试采圆满成功。经过前期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这次试采创新利用水平井钻采技术,使用了多种自主研发的技术设备,有效提高了产气规模、开采效率。从探索性试采到试验性试采,我国的可燃冰产业......

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

26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轮试采日前取得成功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

分布式农业生物质天然气规模化生产与利用产业化项目

青岛生物质天然气项目并网运营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将生物天然气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建立分布......

钟南山团队等研发的咽拭子采样机器人取得阶段性进展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9日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发起的新型智能化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系统研发完成,并在首期临床试验中实现对受试者的有效采样且采样力度均匀,取得阶段性进展......

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排爆机器人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了一款新型轮—腿—履带复合式排爆机器人Scorpio(天蝎),有效提高了排爆机器人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能力。Scorpio具有履带和自平衡两种运动模式,兼具环境适应性与......

沈阳自动化所提出可提升机器人行为智能的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人员近期提出了一种可提升机器人行为智能的新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IEEETransactionsonCognitiveandDevelopmentalSystems。人类在......

沈阳自动化所水下滑翔蛇形机器人强续航、强机动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出一种结合水下滑翔机和水下蛇形机器人特点的水下滑翔蛇形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实现净浮力驱动的滑翔运动和关节力矩驱动的多种游动步态,具有续航能力强和机动强的优点,相关研......

人工智能机器人居然能开发新材料?

柯蒂斯·柏林盖特是一名材料学家,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工作时,他曾要求研究生改进太阳能电池中的关键材料,以提高其导电性。他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潜在的调整变量数量繁多,不同变量可产生千万种可能。比如加入......

聚焦我国首次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可燃冰在哪个海域?

5月18日,一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标志着我国可燃冰开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也是“中国理论”“中国技术”“中国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