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6-02 10:48 原文链接: 郑静晨院士:时代呼唤战略科学家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会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曾在2010年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指出,“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目前,无论从国际看还是从国内看,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看还是从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看,我们都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古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既要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作为一名院士级专家或高级科技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身上的使命和担当,不仅要当好本学科领域的领军者,还要争当一名战略科学家。“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我将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

  什么是战略科学家?目前都还停留在称谓和概念上。我想,简而言之,可以有两种表述和界定:一是战略层面的科学家,一是科学领域的战略家。应该说,这两方面意思兼而有之,但我更倾向于后者。作为与战役型科学家、战术型科学家相比较而存在的战略型科学家,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即能够站在时代发展最前沿,着眼拓展和维护我国安全和发展的根本利益,对研究对象的“过去式”、“现在式”和“将来式”有一个整体掌控,形成具有科学内涵的战略思想,并用以指导科技实践,最终实现之。战略科学家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把握准,既能深入专业探幽微,又能跳出专业览全貌,在洞悉学科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

  时代造就英才。在长期的科学技术实践中,我们国家和军队涌现出许多战略科学家。在前不久中央电视台“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上,第一个被推上璀璨领奖台的朱光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获此殊荣,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美国著名学者科林斯在《大战略》一书中写道:“如果说在某个领域里,通才比专才更为可取,那个领域就是战略。”朱光亚既是专业领域的专才、大师,更是战略领域的通才、帅才,无论是深邃的战略智慧、超前的战略思维、准确的战略预测,还是科学的战略决策、独到的战略管理、厚实的战略修养,都堪称世界一流。在他面前,我们高山仰止,感觉自己很渺小。朱光亚是中国工程院老院长,是科技之帅、国之功臣、人之楷模,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工程泰斗,更是一位优秀的战略科学家,为国家的安全和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国家和军队来说,不能没有战役科学家、战术科学家和其他科技工作者,但更需要战略科学家。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党和人民的期待。

  造就更多像朱光亚这样的战略科学家,是战略问题的地位作用决定的。战略一词最早是军事上的概念,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苏联军事学者洛莫夫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军事上的革命》一文中说:“战略是军事学术的最高领域。”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略论》一书中强调:“战略是取胜的关键。”到了现代,战略一词逐渐从军事方面引申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其含义演变为泛指全局性、长远性的谋略、方略和策略。但不管如何引申演变,战略的重要性不仅没有丝毫弱化,而且越来越凸显出来。道理很简单:与战役、战术相比,战略更具有根本性、统领性和决定性。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战略在空间上具有左右全局的功用,二是战略在时间上有高瞻远瞩的意蕴。为什么要把战略称作“最高领域”、“取胜关键”,道理就在这里。

  造就更多像朱光亚这样的战略科学家,是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以苏联解体特别是“9·11”为标志,世界的安全和军事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种特殊的战争形式——战略战争逐渐显现。法国军事理论家博福尔早在其1963年出版的《战略入门》一书中就预言:“大规模的战争和真正的和平将一起进入坟墓。”

  所谓战略战争,并不排除局部战争,但更多的是指大国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为达到一定地缘政治目的,针对特定的对手进行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时间跨度大和空间领域宽、以“不战而胜”和“战而胜之”等多种手段交叉使用的新式战争中,文化的、科技的、经济的、军事的、政治的诸多因素,将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其综合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前所未有。这种形态的战争,不仅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国家意志的较量,更是战略智慧、战略思想的对决。这对作为国家科技领军人物、肩负着国家意志和安全使命的两院院士的战略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战略科学家,其要义是战略,核心是安全,载体是科技。打造一支战略科学家队伍,一方面可以为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的战略咨询,从而提升国家安全战略决策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领悟和实现国家战略意图,从而提高国家安全战略执行力。就拿国际医疗救援领域来说,有了战略思考,就能站到时代制高点,深刻领会和把握国家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从而高屋建瓴地打开思路、谋划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国际医疗救援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争当朱光亚这样的战略科学家,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但关键是树立和强化与战略科学家要求相适应的意识。

  一曰战略思想意识。战略科学家首先要成为战略思想家。中国自古以来盛产战略思想,孙子和毛泽东就是古今战略思想家的杰出代表。战略思想的形成和改变,取决于敌我双方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的现状和发展,又对这种现状和发展以巨大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战略思想的威力决定安全战略的结局。一个没有战略思想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支没有战略思维的军队,是不会有战斗力的;一名没有战略头脑的科学家,是不会有重大建树的。作为国家级战略科学家,必须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善于从战略高度思考学科发展远景、协调学科发展方向和实施学科竞争策略,这样才能在世界科技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二曰时间窗意识。马克思说:“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这个空间很大又很小。着眼未来、争取时间是战略科学家的基本出发点。科技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历来与速度联系在一起,何况我们正面临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带来的巨大压力,只有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才能实现弯道超越,不断缩小差距。如果不与时间赛跑,不与对手赛跑,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甚至丧失发展的战略主动权。胡锦涛主席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了中国15年科技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现在离这个时间节点不到9年。时间不等人,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努力使科技发展速度快些再快些。

  三曰方法论意识。方法问题至关重要。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毛泽东把方法形象地比作桥和船,认为“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从哲学上说,方法无非两种,一是唯物辩证的方法,一是形而上学的方法。前者是科学的方法,后者是错误的方法。对于科技工作来说,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比探索出科学的结果更重要。科学家在战略思维能力上的差距,不仅是在世界观上拉开的,而且是在方法论上拉大的。在学科建设上,只有把战略思维与辩证思维结合起来,坚决摒弃静止地、孤立地、片面地研究问题的方法,才能使主观与客观相符,从而取得决定意义的重大进展。

  四曰善于学习意识。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所谓的知,是指了解把握各种信息。知的基本途径就是学习。但要看到,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显著特点,就是科技信息量成几何级数增长,信息的无限性与人脑生理细胞承载的有限性构成很大的矛盾。即使人脑可以承载,也有一个接受时间差问题。人们常常在惊喜于获取了某种新知识的同时,突然发现这种知识其实已经过时。于是,学不完、学不到、学不起的焦虑纠结着许多同志。由此看来,善于学习比勤奋学习更可贵,筛选知识比掌握知识更紧迫,有时不学就是一种学习。我们不妨对学习内容进行结构性调整,区分需要精通的、熟悉的、涉猎的和可以忽略的4个层次,着眼战略思维,有选择、有重点地获取信息,这样才能使学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学习科学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引领学科建设的整体推进。

相关文章

高校创新能力强,科技才能自立自强

近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成效。数据显示,10年来,高校牵头建设了60%以上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30%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群......

520万中华科技大学采购扫描电镜与拉曼联用分析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就华中科技大学扫描电镜与拉曼联用分析系统采购项目的采购需求征求意见。一、项目编号:HW20220299、ZB0101-2207-ZCHW0747二、项目名称:华中科技大学扫描电镜与拉曼联用......

经费2.3亿!科技部又发布一项重要专项的申报指南

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关......

科技激励要“淡泊名利”和“以权获利”

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指出,科技激励要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笔者认为,作为基础研究原创成果和技术创新科技成果的重要形式和载体,论文和专利在对创作者和权利拥有者的保护......

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将办248场学术活动

7月5日,第25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开幕。开幕活动上,市科协与昌平区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揭牌建立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并聚焦生命科学园重点产业方向举行了首场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

山科大举办首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双选会”

日前,山东科技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双选会”。据了解,此次双选会共征集527名师生和10家企业的538个项目,参与线下双选131项,为项目、导师、学生架起“桥梁”。导师的项目可以招学......

累计签约27亿,136分东西科技合作项目签约

2日,东西部科技合作工作推进会在宁夏召开,136个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进行线上和线下的集中签约,累计签约金额近27亿元。其中,宁夏与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开展合作,新签约45项;内蒙古与北京、江苏、上海等......

国科大举行2022年度毕业典礼

7月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2022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中科院副院长高鸿钧,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

“西部有呼,东部有应;科技为媒,九州同辉”

一花独放不是春。何以百花齐放春满园?“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等机制来增加科技创新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前进......

中国科协:截至2020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1.1亿人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1.1亿人,位居世界首位;而且结构不断优化,年轻化特点和趋势明显。科技人力资源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