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8 11:02 原文链接: 世界首条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诞生

  记者6月7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徐文涛团队与美韩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世界上首条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让更智能的人造皮肤离现实又近了一步。这一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国际刊物《科学》上全文发表。

  人类皮肤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其中有成千上万个感受器用于感知压力、温度、位置等信息。这些信息被转化成神经信号,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逐级传送。如果能让机器人拥有类似皮肤的触觉,可以感知温度、压力,甚至具有神经活动,那么它们将“解锁”更多新技能。中美韩三国科学家实验中利用柔性有机材料成功地模拟制造出来类似人体SA-I触觉神经,这种人造感知神经由3个核心部件组成:电阻式压力传感器、有机环形振荡器、突触晶体管。该系统首先利用一系列感受器感知极为细微的压力,并产生相应的电压变化,随后通过环形振荡器(人工神经纤维)将电压变化转变为电脉冲信号。多个环形振荡器得到的电信号被突触晶体管集成转变为突触电流,进而传递到下一级神经。

  据介绍,这种人造神经能够很好地模拟人类皮肤触觉功能,能够与生物体神经信号兼容,开创性地制造出了柔性人造感知神经,并实现了人造神经与动物神经形成的杂化反射弧。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其与蟑螂腿实现的连接以及运动控制,初步证实了这种兼容性。

  这种人工神经触觉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柔性和高灵敏度,它可应用于假肢中与人体神经系统相兼容的感知的实现,柔性轻质的结构将使相关产品具有很好的舒适性,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具有潜在意义。同时,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

相关文章

第四届国际柔性电子技术大会召开

为保证学术交流不“断档”,继续努力引领国际柔性电子学术研究发展,12月10-11日,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钱塘科技创新中心以“云端会议”形式联合举办了第四届国际柔性电......

我国科学家设计出高性能可穿戴柔性传感器

导电水凝胶制成的柔性表皮传感器在个性化医疗、多功能电子皮肤和人机界面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可穿戴人机交互的高性能医疗(尤其是电生理信号)传感以及后续医疗的加速伤口愈合方面,同时具有可靠自愈能力......

中科院团队在4D打印柔性执行器方面取得进展

气动执行器因其弯曲程度高、自由度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医疗保健、复杂地形勘探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压力系统离不开笨重且刚性的泵驱动气体设备,极大地限制了执行器的尺寸和移动性,以及在室外环......

科学岛团队在轻量化柔性组件机械臂的动态特性分析

日前,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装置主机工程研究室遥操作课题组在轻量化柔性组件机械臂的动态特性分析和运动控制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AppliedMathemati......

理化所研制柔性显示用无色聚酰亚胺薄膜及器件

聚酰亚胺(PI)被誉为处于高分子材料金字塔顶端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绝缘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器件、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高透光度的无色PI薄膜是一类新型战略性功能材料......

香港城市大学研发第三代柔性太阳能电池

中新网8月22日电据香港星岛网报道,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教授任广禹及叶轩立团队研发如菲林(胶片)般轻薄又可弯曲的第三代“柔性太阳能电池”,并把此突破性技术用于研发兼备光伏发电及隔热节能功效的......

科研人员在柔性热电技术研究中获进展

柔性电子被誉为未来革命性的电子技术,有望广泛应用于能源、医疗等领域,但其发展受制于可自供电、易携带、高可靠的超薄柔性电源的缺失。热电转换技术可将人体或环境的热量转换为电能,具有体积小、无传动组件、无噪......

宁波材料所制备效率突破16.5%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

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葛子义带领下,该所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实现了高延展性活性层薄膜的制备,固化的薄膜形态也提高了器件的热储存稳定性。日前,相关成果发表于《物质》。有机太阳能电池(O......

触嗅联觉,让呵护生命之“手”更聪慧

瓦砾、碎石、破损的家具、飞扬的尘土……在一线消防救援单位实地调研并经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专业人员指导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陶虎团队构建的,人体被瓦砾石堆覆盖......

触嗅联觉,让呵护生命之“手”更聪慧

 触嗅一体仿生智能机械手  受访者供图瓦砾、碎石、破损的家具、飞扬的尘土……在一线消防救援单位实地调研并经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专业人员指导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