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09 11:56 原文链接: 官本位是对科学精神的严重扭曲


科学精神最基本的特质无非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理性、质疑。在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看来,官本位,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讲,都是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

刘兵表示,科学的进步和创新需要怀疑精神,而在官本位思想主导下,往往是下级服从上级,似乎人的职务越高,说话的真理性就越强,这与科学精神本质是矛盾的。

“学而优则仕”现象突出

科技日报:您如何看待中国科技界的官本位现象?

刘兵:官本位,通俗来讲,是一种以官位高低作为评判人的价值尺度或以追求官位作为人生最高目标的心理意识。

在我国科研界,官本位现象确实存在,而且近些年有加重的趋势。究其原因,“学而优则仕”在中国影响很大,在研究所和大学,青年研究人员都想当所长、校长,在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候,却去做了行政工作,这是一种人才浪费。当前,官本位、行政化超过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它比科研经费不足、创新力不足等问题的杀伤力还大。

科技日报:对官位的追求和盲从,会对科研工作产生哪些具体影响?

刘兵:科学的本质是追求真理和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而不是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官本位则强调对官位的追求和职位的盲从,这本身就是对科学精神的扭曲。

具体来讲,当前的科学研究,如果没有项目、资金的资助是很难顺利进行的,官本位的介入,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让没有处在领导位置的科学工作者处于不利的地位,不能真正独立地领导科学研究,甚至申请不到相应的项目,得不到资助。某种程度上讲,这不利于科研成果的产出。

此外,伟大的思想无不来源于自由的探索,官本位意味着管理者有更多干涉、管理的权力,这无疑会影响人们的自由探索。

严重影响科研评价

科技日报:科研评价中官本位问题是否同样突出?

刘兵:1941年,竺可桢曾发表文章,将科学精神概括为“不盲从、不附和,依理智为归。”1942年,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将科学精神具体化为四种规范,即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性。

传统来讲,很多人把科学精神与早期科学社会学派中的精神气质联系在一起,如普遍主义。以科研评价为例,普遍主义认为操作时只看科学成果本身,与研究者本身的社会属性,如宗教、地位等无关,现实中,官本位主导下的评价体制显然不是这样。

传统科学规范中,科学研究强调无私利性,而官本位给研究者带来了很多其他利益,这与科学精神中对科研的追求也是矛盾的。人们从事科研,以发现科学真理,探究未知为最基本目标,而官本位思想下,因为科研做得好,可以升官,升官又带来很多额外的好处,这样人们做科学的动机就变得很不纯粹,成为私利化的追求。

另外,科学本身是有奖励机制的,科学家做出一定的成就,科技界会以各种形式如奖励、职位晋升、资源分配等进行回报,而在官本位情况下,这种奖励往往掺杂了学术界纯粹学术规范之外的因素。如一个项目牵头人和获奖者往往是领导,而不是真正干活的,这在狭义上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是冲突的。

赋权,更需要有约束

科技日报:官本位问题该如何破解呢?

刘兵: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简单说,就是哪儿错了就改哪儿。试问老一辈科学家填过几张单子、写过几个汇报,为什么现在科研人员见了财务人员要低三下四,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

管理是必要的,但对管理的权力要有所限制,对获益的追求有一定的约束,管理是为了更好地遵循科研规律,为科学研究服务,而不是从事管理的人就高人一等。在国外,很多知名高校的领导和管理者,更多的是付出和服务,并不像我国这样有那么大权力。

破除官本位,关键在于改革评价体系。现在很多考核标准都是非常量化的,如SCI发表了多少论文,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从管理角度讲,这似乎是公平的、易操作的、可以避免很多争议和麻烦。而事实上,学术评价应更注重成果本身的含金量,这不可定量且存在着模糊性,但却更重要。

相关文章

CISILE2023:科学仪器行业盛会,展示尖端科技与解决方案

2023年5月10日,第20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2022)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该展览会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世信会展集团主办,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承办,得到中华......

华南植物园获批中科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5月6日,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中科院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对该园申报的《中科院科学家精神基地申报方案》进行了审核,认为该基地基本符合建设条件,批复同意基地挂牌“中科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

多部门联合印发《科学道德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要点》

 2023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要点 2023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作风学风建......

织构压电陶瓷研究成果在《科学》期刊发表

4月7日,《科学》期刊在线发表了西安交通大学在高性能织构压电陶瓷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晶粒定向排列的锆钛酸铅陶瓷》(Leadzirconatetitanateceramicswithalignedcr......

重磅!BCEIA2023双碳战略下的可持续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我国提出了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低碳绿色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新能源器件(如燃料电池......

南开大学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获批立项

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前沿科学中心立项建设的通知》,南开大学“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获批立项建设,这标志着该校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据悉,“有机新物质......

6载磨剑,中国团队领衔的野火研究登上《科学》

近日,清华大学主导的一项关于北方野火的国际合作研究登上国际科学顶刊Science(《科学》)。研究发现2021年北方森林野火二氧化碳排放创历史新高,占当年全球野火碳排放的23%。而二十年前这一比例通常......

重磅!国务院机构改革提请审议: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该议案提到,加强科学技术部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

关于征集CSTMFC98科学实验标准化领域团体标准的通知

......

探索教师“科学加”做法,培育学生“科学家”潜质

2023年3月2日下午,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首期“海淀区中小学科技教师系列培训”(以下简称“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