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06 09:33 原文链接: 7月5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运动控制中的神经元活动

  人们长期认为,运动皮层和运动前区皮层中的单个神经元是根据方向等运动参数来调整的。但尽管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工作,它们所代表的参数的具体性质仍不清楚,这样的“代表”得以能够支持日常生活中所做复杂动作的机制也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Churchland等人提出另一个理论:细胞群动态可能会决定运动控制。他们发现,“伸出手臂”的动作是与猴子运动皮层中振动细胞群的活动相关的,尽管这一行为并没有周期性成分。振动的振幅和相位是从之前的状态自然而来的,说明“准备性神经元活动”在“伸出手臂”的动作中发挥一定作用。

  具有发育成胚胎外组织潜力的罕见ES细胞

  在“二细胞”胚胎阶段之后,小鼠胚胎逐渐丧失“全能性”——即发育成所有胚胎细胞类型和胚胎外细胞类型的能力。由较晚胚泡阶段的内细胞质形成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据信不能对胚胎外组织作出贡献。现在,Samuel Pfaff及其同事报告了培养的ES细胞内的一组罕见的细胞,它们表达仅见于“二细胞”胚胎中的转录体,而且获得了发育成胚胎外组织的潜力。几乎所有ES 细胞都瞬时性地进入这种“享有特权的”、类似于“二细胞”的状态,这一过程部分是由组蛋白修饰酶调控的。有趣的是,“二细胞”胚胎转录体中很多都是由类似于“内生逆转录酶病毒”的元素启动的,说明胎生哺乳动物“劫持”了外来序列,用于细胞命运调控。

  年轻太阳类恒星TYC 8241 2652 1发生的剧变

  一个近邻星周围发生的剧烈事件,为天文学家提供一个了解石质行星早期阶段的窗口。名为TYC 8241 2652 1的年轻的太阳类恒星在几年时间内亮度骤减了30倍。在这段时间内,它似乎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在一个与拥有我们太阳系中石质行星轨道的区域相似的区域中拥有大量碰撞后喷出物,变为最多只不过拥有少量温度较低的尘埃。一个多尘埃的碎片盘如此快的消失以前从未被报告过。目前还没有物理模型能够满意地解释这些观测结果,但很显然该恒星系统虽处在其演化过程中的“行星形成”阶段,却已经历了一次剧变事件。

  类人猿A. sediba生活在森林环境中

  2008年发现的Australopithecus sediba 是来自南非的一个距今约200万年的类人猿化石,与其他Australopithecus和早期Homo种有关。研究人员将稳定同位素分析、牙齿“微痕” 模式和对从来自两个形成化石的个体的牙石提取的植物微化石所作的分析相结合,发现A. sediba的饮食主要由树叶、水果和树皮组成,说明它们生活在一个有树林的环境中。这与以前所介绍的其他早期类人猿物种的饮食形成对比,后者表明其生活环境为开阔的稀树草原。

  邮差蝴蝶的基因组被测序

  Heliconius蝴蝶是研究生态学、行为、拟态和物种形成的一个极好的系统。现在,邮差蝴蝶Heliconius melpomene的基因组已被测序。通过对来自不同世系的个体重新进行基因组测序,本文作者们记录了与适应性分化的翅膀颜色模式相关的基因组多样性的异质模式。作为第二个鳞翅类基因组序列,Heliconius的基因组序列还为在这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昆虫目(这个“目”还包括很多害虫,也包括唯一驯化的昆虫,即家蚕)内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新机会。

相关文章

Cell:科学家识别出异常的自然杀伤性细胞亚型

自然杀伤性细胞(NKcells)在机体抵御肿瘤进展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Apan-cancersingle-cellpanoramaofhum......

《自然》(20230824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Nature, 24August2023,Volume620Issue7975, 《自然》2023年8月24日,第620卷,7975期物理学PhysicsPotontranspor......

脱发有救了?《自然》:衰老细胞竟能促进毛发生长!

随着年龄增长,停止分裂但没有死亡的衰老细胞(senescentcell)在体内持续积累。这些细胞总是被我们视作需要清除的危险信号,因为它们与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等一系列与衰老相关的病症相关。现在......

《自然·衰老》:发现皮肤衰老的关键!

皮肤作为我们身体最外层的保护屏障,承受了时间的考验和生活的痕迹。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不可避免地经历一系列变化,如失去弹性、干燥和色斑等。皮肤衰老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和内外因素的共同......

《自然·癌症》:发现了能重塑“癌王”肿瘤微环境的联合疗法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个疯狂的“杀手”,PDAC患者的10年生存率约为1%[1]。近20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不断取得进步,改写了很多癌症的治疗范式;遗憾的是,经典腺体亚型对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案有......

《自然》发表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26家单位联合研究

近日,复旦大学、西安交大、中国医学科学院等26家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人群泛基因组联盟(CPC)一期研究进展。6月14日,相关成果以《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为题发表于《自然》(Natur......

历时9年!我国发掘谷子籽粒产量重要基因

5月31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刁现民团队完成的最新研究论文遴选为植物科学领域的近期标志性论文,该研究发掘了谷子籽粒产量重要基因SGD1,并揭示了其调控禾本科作......

“数字桥梁”助瘫痪者自然站立行走

《自然》杂志24日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指出,一种能恢复大脑和脊髓间通信的植入装置,被证明能帮助手臂和腿部瘫痪患者自然站立和行走。该装置还被发现能促进神经恢复,患者在植入装置关闭后仍能使用拐杖行走。研......

新皮肤贴片变身可穿戴多合一健康监视器

据最新一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工程师开发了一种柔软而有弹性的皮肤贴片,可将其戴在脖子上,以连续跟踪血压和心率,同时测量佩戴者的葡萄糖、乳酸、酒精或咖啡因含量。这是第一......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效率显著提升

据英国《自然·能源》杂志近日发表的最新研究,一组国际联合团队报告成功制造了钙钛矿/硅双层单片电池。在室外条件下,双面串联太阳能电池实现超出任何商用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这也是首次通过实验清晰证明了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