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08 14:13 原文链接: 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50例

  糖尿病是影响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之一,其中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轻者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及间歇跛行,重者可出现下肢缺血性坏疽,面临截肢的危险,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在糖尿患者人群中下肢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亦明显升高。为了临床早期诊断和尽早治疗,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这一无创伤检查技术,来对患者进行下肢血管检测,观察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分布特点和形态学特征 ,为临床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 2014年1月在本院B超室检查糖尿病患者50例。纳入标准为根据WHO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年龄在50岁~75岁,平均年龄62.5岁,病程1-10年。 
  2.方法 采用PHILIP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7.5MHz,超声束与血流夹角≤60°,患者采取仰卧及俯卧位常规检查双下肢股总动脉、股浅动脉、动脉、胫前、胫后动脉及足部动脉,沿解剖位置以二维超声显示血管壁、内膜、有无斑块、部位、大小及管腔狭窄或闭塞情况,再以CDFI观察血管腔内的血流充盈状况,以PW于血管中取样,以获取最大的血流频谱,观察频谱形态,并测血管峰值速度、频谱宽度及阻力指数等。 
  二、结果  1.5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46例下肢血管及血流情况:二维超声表现:动脉内膜粗糙、增厚,病变处动脉血管内膜回声增强,连续性差,有中断现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内单发或多发低回声、强回声或混合回声斑块形成,较大斑块处管腔狭窄;斑块破裂出血,斑块内部出现不规则低回声区;若继发血栓形成引起闭塞时,于阻塞处血管内充满实质性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流束边缘不规则,血管腔内见较大斑块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狭窄部血流速变细,流速加快,呈五彩镶嵌血流。若动脉管腔完全闭塞,则彩色血流于闭塞部位中断。PW检测动脉狭窄处显示收缩期峰值流速加快,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狭窄部位远端收缩期峰值流速减慢,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若完全闭塞,阻塞部位及远端则无血流信号。  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特点: 5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4例未见异常,其余46例下肢动脉的中内膜不同程度的增厚。46例下肢动脉内有不同程度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斑块发生率为92.3%,有3例血管完全闭塞。其中动脉硬化斑块主要分布于下肢主干动脉,显示为弥漫性或多节段病变。 
  三、讨论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近年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增高,而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血管内膜呈不规则的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的动脉显示不规则的扭曲,变硬呈条索样,粥样硬化的斑块可发生出血,并可继发血栓形成,以致管腔狭窄或完全阻塞。使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发生缺血以致坏死,形成糖尿病足。其病理改变与非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相似,但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进展快,下肢血管病变在糖尿病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主要累及下肢远端动脉。本文通过对50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检查结果证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达92.3%,其表现为内-中膜不规则增厚,多发斑块形成,血管狭窄甚至闭塞,病变随病程延长而加重。病变主要侵犯下肢动脉远端的中小血管,尤以足背动脉明显。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下肢血管,无创、方便、可重复性好,已成为诊断下肢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①软斑:斑块呈中等或低回声,由内膜向管腔内突入,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或均匀的低回声。②硬化斑:斑块内存在有钙化灶,呈块状,后方伴声影。③混合斑:斑块较大,形状极不规则,有软硬两种斑构成,常造成管腔狭窄,如斑块内出血可见无回声区。通过对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动脉血管检测,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阳性发生率显著增高,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血管病变,病变进展较快,并程度加重,对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有重要意义,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价值。由于下肢动脉走行明确,位置表浅,应用高频超声很容易获得高质量的声像图,可以直接显示血管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血流参数等。故近年来已成为临床应用超声技术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密切观察血管内膜厚度、斑块形成的血管病变,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为临床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疾病的诊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