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9 13:33 原文链接: 控制目标明确覆盖范围全面

  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引导与推动行业绿色发展,生态环境部于近日发布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就《技术政策》的背景、亮点以及如何理解、贯彻这一技术政策等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图片.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问:生态环境部出台《技术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答:非道路移动机械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阔,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相对于道路车辆而言,非道路移动机械在功率分布方面更加宽泛,在能源消耗方面更加突出,污染也更加严重。根据《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8)》的统计,非道路移动机械在保有量仅为机动车保有量1/6的情况下,其排放的氮氧化物573.5万吨、颗粒物48.5万吨,与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574.3万吨、颗粒物50.9万吨相当。

  近年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距离目标要求还有很大距离。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并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行业提出具体要求。7月3日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在第十七条明确提出“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行业从污染防治技术和污染防治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

  《意见》和《行动计划》的出台,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行业的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引导行业选择适宜的污染防治技术路线,指导行业开发和应用先进、可靠的技术方案和污染防治技术,推进行业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部制定发布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问:本次《技术政策》的亮点有哪些?

  答:一是控制目标明确。《技术政策》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状况,提出了明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达标的时间表。

  二是覆盖范围全面。《技术政策》除了提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要求,还针对以新能源(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为动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提出了污染防治技术要求,同时对进口二手机械、再制造发动机也提出了控制要求。

  三是全生命周期管控。《技术政策》从产品开发阶段的生态设计、生产阶段的质量控制、在用阶段的检测维修、报废淘汰阶段的方式方法等全生命周期提出要求,保证了非道路移动机械全生命周期中的排放控制和管理。

  四是技术分类清晰。本技术政策不仅给出了满足排放要求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控制技术,还给出了超低排放、零排放的技术路线,对于促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技术升级将起到积极、重要的指导作用。

  问:《技术政策》中非道路移动机械主要指哪些机械,以及排放控制目标是什么?

  答:本技术政策所指非道路移动机械主要是我国新生产、进口及正在使用的以压燃式、点燃式发动机(例如柴油机、汽油机)和新能源(例如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为动力的移动机械、可运输工业设备等,主要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发电机组和机场地勤设备等。

  《技术政策》对新生产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今后5~10年的污染物排放水平提出了控制目标,按照不同类型的机械,分别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对以压燃式发动机(如柴油机)为动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控制目标要求2020年达到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控制水平,2025年与世界最先进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二是对以小型点燃式发动机(俗称小通机,小型汽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为动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控制目标要求2020年前后达到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控制水平,2025年与世界最先进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三是对以大型点燃式发动机(汽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为动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控制目标要求2025年与世界最先进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另外,对在用机械的污染排放控制,鼓励淘汰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大气环境质量需求,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分时、分类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优先控制城市建成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物排放,逐步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的登记制度。

  问:《技术政策》主要有哪些污染防治的具体要求?

  答:《技术政策》主要从新生产非道路移动机械、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油品及反应剂等3个方面提出了污染防治的技术要求。

  新生产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防治技术要求。《技术政策》首先提出了产品设计要倡导低碳绿色发展、绿色生态设计的理念;其次,《技术政策》从机械环保生产一致性、排放在用符合性等多个方面对新生产机械的环保技术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引导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加强新生产阶段产品排放水平的管控;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排放远程监控也将成为未来排放监管的有效技术手段。

  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防治技术要求。《技术政策》首先提出了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维修、保养,只有按照机械说明书要求进行正常的保养、维修,才能确保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保持原有污染物排放水平;其次,非道路移动机械因其无需挂牌的特殊性,增加了有效监管的难度。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施有效监管,应逐步建立在用机械的使用登记制度;另外,针对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保有量大、排放超标严重的问题,《技术政策》提出要对具备改造条件的机械加装或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以大幅降低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

  油品及反应剂的污染防治技术要求。《技术政策》主要从油品和反应剂质量提升、油品及反应剂生产销售环节的质量监管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问:《技术政策》如何引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进步?

  答:为了引导行业采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少走弯路,在总结国内外最先进排放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技术政策》从两个层面提出了污染防治技术路线及具体应用技术。

  第一个层面,鼓励推广应用的污染防治技术。这是从排放达标入手,针对不同类型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燃油类型不同、机械所用发动机功率不同等),分别给出了不同排放阶段应优先采用的排放控制技术路线及具体应用技术,以指导企业选择先进、可靠的污染防治技术,提高装备水平,优化生产流程,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从而提高行业的污染排放控制水平,使产品稳定达标,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第二个层面,鼓励研发的污染防治技术。这是以前瞻性和先进性的视角,直接指向超低排放、零排放的控制技术和新能源的应用技术,例如提出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在非道路移动机械特别是在中小型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应用。


相关文章

土壤污染防治花钱不多也能解决问题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峰江街道亭屿村和山后许村之间,近两公里道路两侧,密布着大大小小的苗木基地,种植各类花卉苗木,一眼望去郁郁葱葱。但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全国最大的废旧金属再生产业基地,土壤受到过严重污染。土......

北京市:2020攻坚战推动首都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2020年2月13日,《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京政办发〔2020〕8号)(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行动计划具体包含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工程减排与......

转危为机同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当前,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是首要任务,但污染防治攻坚战也将在今年迎来阶段性收官,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得,也慢不起。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

湖南: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2月13日下午,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主持召开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20年第一次会议,总结2019年并部署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

2020年必须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说,2019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2020年,要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他是在12日至13日在京召开的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作出这一表示的。“20......

石家庄:将推进本市土壤治理与修复

过去的一年中,河北省石家庄市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工作,部分修复试点取得阶段性进展。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基本结束,初步实现了全市农用地详查数据共享和应用。截至去年底,赵县土壤修复项目完成......

砥砺新征程决胜攻坚战

1月12日-13日,生态环境部新址,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新年伊始,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召开此次会议,目的是总结2019年工作进展,分析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2020......

3年投入2.45万亿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2月2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财政生态环保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作报告时表示,当前财政生态环保资金投入使用呈现出总量持续增长、......

云南榜样: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日前从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自2016年“土十条”颁布以来,云南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着力“摸底数、强监管、推试点”,有力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各项措施落地生效,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实现全省......

专家支招: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怎么打?

近日发布的《生态治理蓝皮书:中国生态治理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过去几年中国在环境问题治理上取得了诸多成效。但多位专家和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的举措上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