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05 14:34 原文链接: 中科院院士郭华东:让科技创新护航“一带一路”

郭华东

古丝绸之路连通亚洲、欧洲和非洲,孕育和繁荣了多个伟大的人类文明,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带动了沿线经济文化的崛起与发展。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之际,我们欣慰地看到,丝路沿线国家一个个工程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蓄势待发,“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具有规模大、周期长、范围广、变化多、环境复杂等一系列特征,同时面临着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数字鸿沟、城市扩展、人口密集、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缺乏等一系列挑战。

“一带一路”区域拥有全球65%以上的人口,包括北京、开罗、莫斯科、马尼拉、伊斯坦布尔等18个人口超过一千万的特大城市群。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如何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一项关键挑战。

“一带一路”区域具有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了高亚洲的积雪、冰川和冻土,俄罗斯的森林和草原,蒙古的沙漠等众多类型。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突出,众多丝路沿海地区正遭受海平面上升、过度捕捞和污染带来的影响,中亚地区咸海的水量在过去50年里减少了近90%。

“一带一路”区域还有不少濒危世界遗产地正在遭受城市无序扩张、森林砍伐、过度开采等威胁,例如苏门答腊的热带雨林、乌兹别克斯坦的沙赫利苏伯兹历史中心、所罗门群岛东伦内尔岛上的珊瑚环礁等。

“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多属农业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以上,有4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社会经济发展受粮食供应波动的影响很大。

自然灾害则是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另一个威胁因素。全球约有85%的重大地震、海啸、台风、洪水和干旱灾害发生在丝路区域。1995年至2014年间,全球遭受灾害损失最严重的10个国家中,有7个位于“一带一路”地区。

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一带一路”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将会加速消失,丝路建设面临的风险有加剧的可能。

科学、技术和创新是应对上述问题与挑战的强大武器。比如用科学的理念认知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用天地一体化的观测来分析宏观格局与发展潜力问题,用重大基础设施的集成信息服务管理决策问题,以开放访问的方式使科学家、决策者和公众用户及时掌握“一带一路”的历史变化、发展过程和趋势等。

当然,在“一带一路”实施科技创新尚面临一系列障碍,比如一些决策者和科学家及从业者对科技创新的潜力认识不足;丝路沿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数字鸿沟;国家间、领域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沟通机制;大量宝贵的科学数据沉寂在大学、政府机构的资料库里而难以发挥作用等。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5月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足见科技创新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石,科技创新是“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锐器,科技创新的程度决定着“一带一路”成功的高度。应该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对“一带一路”发展的支撑,使“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树立科技创新促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视对空间科技、纳米科技、量子科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当代高科技手段的作用和能力的宣传,让决策者、企业界、科技界等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和创新对建设“一带一路”的促进作用,让“一带一路”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来说,建设重大基础设施以保证数据的获取与更新、权威汇集与高效处理,实现对重要科技数据的长期保存和管理,建立大型、可共享、多功能的开放平台,保障数据的收集、存储、维护、管理、分析等,实现科学分析和集成应用能力。

促进数据共享和互通互用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数据的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均衡,而数据开放共享是保障各国民众共同受益的基础。要提高“一带一路”国家数据的互通互用能力,达到只要有终端和互联网,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享受到大数据提供的多样性服务的目标。

发起“科技丝路”国际大科学计划。把“一带一路”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使沿线国家在适应气候和环境变化、减轻灾害风险、科学管理水资源、提高农业和粮食安全、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城市和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发展和管理海洋及海岸带等方面充分合作,支撑“一带一路”发展。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联合国机构、国际科技组织与国际科学计划的协作,汲取与分享更多的智慧资源;共同发起联合研究计划,共建联合实验室,建立科技联盟,成立国际卓越中心等,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5年前,“一带一路”扬帆启航,开启未来;5年来,“一带一路”乘风破浪,成果丰硕;在新的征程中,“一带一路”将驶向浩瀚的大洋,而科技创新肩负着光荣的护航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一带一路”这艘历史的巨轮驶得更稳、更远、更长。


相关文章

聚焦国产医用检测诊断仪器,促开发!迎创新!谋发展!

——国产仪器开发与创新系列主题沙龙医用检测与诊断仪器专场9月12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协创业服务中心、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指导,金隅智造工场、首都创新大联盟主办,中科智汇工场、徐州淮海生命科学产业技术研究......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习近平主席为科技交流合作指明方向

“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致贺信,在会场内外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阐明了当前科技创新之于人类和平和发......

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学习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实......

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学习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实......

数字技术助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

9月4日,第七届“数字丝路”国际会议在京开幕。作为科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全球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大会以“数字技术助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来自芬兰、德国、英国、巴基斯坦等20余个国家约250......

2023服贸会|企业纷纷展示新技术、新服务、新成果

9月2日,召开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

携手广州、中山,香港生产力局以科技引领企业升级转型

8月27日,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换届暨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芳致贺信,向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

“一带一路”大健康论坛暨重组胶原蛋白研讨会召开

8月21日至22日,“一带一路”大健康论坛暨重组胶原蛋白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西北大学联合主办,并得到“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

上海市科技创新券政策解读

......

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杭州开幕

7月26日,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杭州开幕,众多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成果集中展出。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小巨人”企业1.2万家。下一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