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19 10:03 原文链接: 南开大学教授周其林:以化学“催化”育人之美

  化学之美,严谨之美、创造之美。

  几百年来,通过化学,人们认识了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

  今天,还有更多的化学家,为了更广袤的未知,为了让世界更好,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周其林,正是其中的一员。


  上世纪70年代,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二批大学生,周其林踏入化学世界的大门,40年来,初心不改,在化学领域里躬耕不辍,如今,更是以化学“催化”育人之美,鼓励更多的青年学子爱上化学,进而打开创造世界的大门。

  为 学

  “在大学里主要学什么?学习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学精神。”9月4日,南开大学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周其林寄语全体新生。

  这样要求学生,周其林也这样要求自己。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当时的周其林是南京农村的一名普通回乡知青,耕田、除草、收割是他每天生活的全部。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他重新拾起荒废已久的学业,第二年,21岁的他成为兰州大学化学系的一名学生。

  从农田到课桌,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周其林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临近毕业,便已明确未来的人生方向——从事有机化学的基础研究。

  此后的十几年,周其林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并先后赴德国、瑞士、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一职,周其林到南开大学任教。自此,这所高等学府严谨的学风、厚重的文化,为周其林提供了最佳的科研环境。

  周其林所带领的课题组主要从事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不对称催化、手性药物合成等研究。创造和发展精准、高效的合成方法与技术是当前合成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因具有高效、原子经济性的特点,不对称催化已成为合成化学关注的焦点,并为社会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手性物质。手性催化剂是不对称催化的关键,它决定了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在过去的研究中,虽然已出现许多手性催化剂,但真正对多种反应都有效的所谓“优势手性催化剂”仍然是凤毛麟角。

  周其林潜心十余年,设计发展了一类全新的手性螺环配体骨架结构,从这类骨架结构出发,合成了系列手性螺环配体和催化剂,共计数百个。手性螺环催化剂对多种合成反应都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和选择性,成为名副其实的“优势手性催化剂”。

  这些催化剂被国内外同行称为“周氏催化剂”,已经成为南开化学的标志性成果。同时成为合成化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被全球40多个研究组借鉴使用,还被多家制药公司用于手性药物的生产。

  瑞典化学家舍勒曾说,“世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发现世人从未见过的新物质。”对周其林而言,最快乐的事,就是带领学生们畅游在化学世界里,尽情享受化学创造之美,尽情畅想未知世界的无限可能。

  为 师

  “我首先是一名教师,也永远是一名教师。”

  周其林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尽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委员和兼职教授等诸多角色,周其林始终珍惜和坚守自己的教师身份。

  从教多年,周其林曾不止一次对同事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在高校里做基础研究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周其林的答案是,教育和培养学生。通过将学生引领到学科的前沿,帮助他们学会探知未知世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栋梁之材,才是高校之根、为师之本。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周其林发展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到南开之日起,周其林就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课《有机立体化学》《当代化学前沿》等课程的讲授,这些课程是前沿课程,也是基础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事关学生能否打好科研基础,能否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否建立起科学的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只有动手实践,方能接近真理。”课堂上,周其林先是通过大班教学让学生了解前沿课题,再要求学生从能源、环境、催化、材料等方向确定兴趣点,查找资料后在小班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尽可能在课堂增加互动和学生自主提问环节,不仅给学生以知识,还给学生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周其林的课题组还有一个特点,在学生中已传为佳话,那就是它的开放性。

  周其林的课题组对全校学生开放,无论本科、硕士或博士,只要对他的研究方向感兴趣,都可以到他的实验室里体验一番。

  几十载春风化雨,几十载桃李满园。

  在周其林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学生纷纷投身化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如今,周其林已为国家培养了70余名优秀博士和硕士,他们大多在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制药公司任职,其中有多人获得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在周其林的办公室里,有许多档案袋摆放整齐,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学生的名字,里面是他悉心保留的每名学生的实验报告,在周其林看来,这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为 人

  人生有很多东西,就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失去以后核还在。但只要守住自己的“核”,就不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迷失自我。

  周其林的为人,也是如此。为人、治学、做事,踏实而严谨。

  “周老师科研选题的标准,从来不是‘好发论文’,而是‘学科前沿’和‘国家需要’”,南开大学2014级直博生李茂霖告诉记者。

  “直到我自己成为一名教师,才真正理解其中的不易和坚守。”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朱守非从2000年读研开始进入周其林的课题组,一直师从周其林,直到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从进入课题组之初,他就发现导师的文章数量并不多, “不为发文章而发文章,而是要真正解决科学问题和满足国家需要。这份定力,值得后辈学习!”

  周其林的严格与极重规则还表现在对于学生的要求。2017级硕士研究生王宸进课题组之初,半年时间都在做单调的实验操作训练,只是因为周其林的一个要求,“遵循规则,练好手艺”。“周老师做人做事都非常遵守规则。”王宸介绍,比如课题组或者研究所的仪器出现故障,周其林会要求学生按照研究所的流程报送相关部门检修,而不是“打个招呼”“说句话”,寻求便利。

  周其林,一名人民教师,质朴从容,大道至简。

  引领更多年轻人走入化学大门,以化学“催化”育人之美,几十载耕耘,周其林,矢志不渝,躬耕前行。

相关文章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将升级为滨海校区

近日,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一行调研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校长陈雨露接待了连茂君一行,并举行工作会谈。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提到,滨海校区在南开大学“一校三区”总体格......

菲尔兹奖得主ArturAvila受聘南开大学客座教授

4月3日,数学家阿图尔·阿维拉(ArturAvila)郑重地从校长陈雨露手中,接过了南开大学客座教授的聘书。陈雨露代表南开大学向阿维拉教授致以热烈欢迎。他说:“阿维拉教授访问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对南开数学......

南开团队创新药获临床试验许可

近日,由南开大学药学院团队自主研发的化药1类新药CP0119片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获准用于治疗结肠慢传输的临床试验。该项目是南开大学作为申报单位的第二项获得临床批件......

让Sora提速10多倍,南开团队开源MDTv2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高雨桐)2024年伊始,Open AI(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公司发布首个AI(人工智能)文字生成视频大模型Sora,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模拟现实世界的动态变......

“75后”朱守非任南开大学副校长

 据南开大学官网消息,日前,上级决定,朱守非同志任南开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朱守非据公开消息显示,朱守非,1977年11月生,安徽省太和县人,博士,中共党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教育部......

南开大学校友梁俊忠获英国顶级科学奖

英国顶级科学奖——“兰克奖”(RankPrize)的最新评选结果日前正式揭晓。南开大学1979级物理系校友梁俊忠凭借其在自适应光学应用于视网膜显微成像领域的原始创新研究,一举获得2024年兰克奖(光电......

南开大学本科生在黑洞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0级伯苓班本科生胡瀚文,在团队指导下,基于超越广义相对论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一个演化黑洞模型,首次将正规黑洞融入奇异黑洞的演化终态,以全新的视角解释了正规黑洞并研究了相关......

南开大学科研人员制备出全天候人体热管理系统

近日,国际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南开大学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仅用太阳光驱动的全天候自持续人体热管理衣物。由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陈永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儒军、化学学院教授刘永胜组成的科研团......

“00后”南开学生CEO的创业故事

今年5月,南开大学2019级化学学院本科生团队“氯之家”,携国内首创的二氧化氯两部释缓消毒系列产品首批顺利入驻天开高教科创园。其团队负责人是南开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佟泽栋,他所创立的“天津氯之家生......

南开大学教授徐文涛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近日,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徐文涛教授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oftheRoyalSocietyofChemistry,FRSC)。科研先锋,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徐文涛积极承担科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