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25 15:20 原文链接: 原始鸟类研究揭示鸟类肩带骨骼的发育可塑性

  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周忠和、托马斯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在中国发现的一早白垩世原始鸟类:迷惑巾帼鸟(Jinguofortis perplexus)。巾帼鸟的发现为讨论鸟类的早期演化、生态分异提供了大量关键信息,表明发育的可塑性在鸟类演化早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巾帼鸟发现于河北省早白垩世的大北沟组,2017年周忠和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该地点进行野外考察,并在上覆火山灰中取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孟庆任通过SIMS锆石U-Pb测年方法,确定巾帼鸟生活在距今约1.27亿年前。研究团队对巾帼鸟进行了比较形态学、骨组织学、飞行能力以及系统发育的研究,认为巾帼鸟属于目前已知仅次于孔子鸟目的最原始的尾综骨类鸟类。尾综骨类是指末端的数枚尾椎愈合成一块复合骨(称之为尾综骨)的鸟类,涵盖了除始祖鸟、热河鸟类之外的所有鸟类。反鸟类和今鸟型类(后者演化出所有现代鸟类)是在中生代演化最为成功的鸟类,这两个类群的早期分子已经出现大量进步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属种众多。而较反鸟类和今鸟型类更原始的尾综骨类属种非常稀少,仅有孔子鸟类和会鸟类。从而形成了一个长尾的最原始鸟类(始祖鸟、热河鸟类)和更进步的反鸟类和今鸟型类之间的“演化空白”,极大限制了人们对尾综骨类演化初期的认识。巾帼鸟恰好补充了这一空白,它呈现出高度镶嵌演化的特征组合:齿列、部分头骨和肩带形态与非鸟类兽脚类恐龙相似,但同时具有退化的手指、加长的前肢、愈合的尾综骨等典型的鸟类特征,这也正是其种名的来源。其属名取自“巾帼”的汉语拼音,献给所有工作在一线的女性科研人员。

  巾帼鸟与2016年研究报道的重明鸟(Chongmingia)形态相似。重明鸟保存不完整,尤其缺失尾椎和头骨,因此在其最初的研究中系统位置难以确定。而巾帼鸟的发现则为解决重明鸟的分类位置提供了线索:对大量中生代鸟类系统发育的研究表明,巾帼鸟和重明鸟构成姐妹群,属于已知的除孔子鸟目外最原始的尾综骨类,研究团队将这一支系命名为巾帼鸟科(Jinguofortisidae)。巾帼鸟科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愈合的乌喙骨和肩胛骨(称之为肩胛乌喙骨),这一现象在中生代鸟类仅见于孔子鸟目,在现生鸟类中主要见于古颚类(鸵鸟、鸸鹋等),而在具有飞行能力的多数鸟类中这两块骨骼是相互独立的。愈合的肩胛乌喙骨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特征,它在四足动物的演化历史中甚至早于指(趾)节的出现;二者的分离最早开始于原始的羊膜类动物,并随后广泛分布(如有鳞类、鳄类等),但同时一些类群又独立演化出了愈合的肩胛乌喙骨,包括多数非鸟类恐龙和翼龙等。肩胛骨和乌喙骨在发育上往往显现出相互愈合的趋势,这主要源自它们在发育初期来源于未分异的同质凝结。在软骨发生的过程中,当成骨作用或者先骨细胞分异被推迟时,才会造成这两块骨骼的分离。

  通过追溯这两块骨骼在四足动物主要类群中的发育情况,研究团队提出愈合的肩胛乌喙骨是在孔子鸟目和巾帼鸟科中独立发生的,而愈合的发生有可能源自这两个类群个体发育中相对较快的成骨作用,对原始鸟类骨组织结构的分析也支持这一假说。巾帼鸟和孔子鸟类生长速度快于始祖鸟和热河鸟类,较快的生长速度能够缩短达到成年需要的时间,减小被捕食的机率,但同时加快的成骨作用使得肩胛骨和乌喙骨在骨化过程中“未来得及”相互分离,从而形成愈合的肩胛乌喙骨(可以看作骨化作用加快的“副作用”)。而较巾帼鸟进步的会鸟类、原始的今鸟型类和反鸟类,其生长速度慢。今鸟型类和反鸟类早期代表的个体明显小于巾帼鸟,所以减慢的生长速度并不会显著延长其达到成年所需要的时间;而这两个类群已经具有和现代鸟类相似的骨骼—肌肉系统,在胚胎发育阶段,不同的肌肉会对尚处于软骨阶段的肩胛骨和乌喙骨发生不同方向的作用,有利于这两块骨骼在骨化过程中相互分离。研究团队提出巾帼鸟和孔子鸟具有的肩胛乌喙骨有可能是来自异时性发育中的过型形成作用(因为快速的生长,后裔在早期发育阶段就出现祖先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生长形成新的特征),体现了发育的可塑性。发育可塑性是指当环境改变,生物个体能够改变发育过程的能力,这一过程往往诱导出现一些新的特征。上述的发现进一步表明在讨论鸟类或者其它生物的早期演化(特别是镶嵌演化)时,发育可塑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以及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支持。

相关文章

Merlin:让你轻松识别世界各地的几乎所有鸟类物种

从休闲的鸟友到鸟类学的痴迷者,你现在可以跋涉到全球遥远的角落,识别你发现的任何带着羽毛的朋友-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机。大受欢迎的Merlin鸟类识别应用程序已经超越了它的巢穴,展开了它的翅膀,现在可以识......

鸟类翅膀可能进化自非鸟类恐龙

能够飞行的现代鸟类都有一种特殊的翅膀结构,称为前膜,没有它鸟就无法飞行。这种结构的进化起源仍然是一个谜,但新研究表明,它可能是从非鸟类恐龙身上进化出来的。这一发现来自对化石中保存的关节的统计分析,有助......

海洋所在牡蛎温度适应可塑性进化机制方面获进展

近日,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在线刊发了中国科学院院海洋研究所贝类遗传与进化研究团队关于牡蛎温度适应进化机制的研究论文(Cis-andtrans-variationso......

古脊椎所等揭示中生代鸟类头骨演化特征

近日,eLif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托马斯、周忠和与合作者关于早期鸟类头骨演化的论文(Insightintotheevolutionaryassemblageofcrania......

我国科学家探索鸟类头骨演化奥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863.shtm本报北京12月8日电(记者齐芳)现生鸟类虽然没有“手”,但具有极其灵敏的喙,能够取......

最新研究揭示:骨细胞是骨骼“抗衰老”的关键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骨细胞的重要功能。记者22日获悉,中澳学者的一项最新发现揭示了骨细胞在衰老相关骨代谢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这为未来开发靶向骨细胞治疗衰老相关骨代谢性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悉......

我国科学家发现调节骨骼肌代谢的新机制

骨骼肌由肌纤维、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构成,是机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血管为骨骼肌组织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在肌肉发育、肥大和代谢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对血管在骨骼肌代谢中的机制还不明晰......

3D打印:为患者量身定制“骨胳”

“刘大夫,我中午跟着同事出去健身了。”“我晚上带孩子一起跳操,有时一起跑步。”“学游泳推迟了好久,今年想学起来……”每每收到患者的喜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忠军打心眼里高兴。30多岁的陈女士3......

鸟类维持更多脑细胞秘密找到了

鸟类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认知能力,有些鸟甚至表现出了高水平的智力。与同等大小的哺乳动物相比,鸟类大脑也包含更多的神经元。那么,鸟类如何维持更多脑细胞呢?现在科学家发现,其背后的秘诀是它们的神经元需要更少的......

鸟类的“明天” 一个同质化的世界

地球上,每年可能有数千个物种消失。一项7月21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针对鸟类的独立研究得出结论,地球上最易消失的是那些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且可能不可替代功能的鸟类,比如具有标志性喙的巨嘴鸟,它可以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