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12 14:52 原文链接: 惩治学术造假,打1只“老虎”胜过拍100只“苍蝇”

   李真真走上讲台,一开始就讲起了去年4月21日的撤稿事件。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因涉嫌同行评审造假,撤销《肿瘤生物学》发表的107篇论文。论文作者全部来自中国。“这次撤稿创下了多项纪录:国外学术期刊单次撤稿量最多,单个期刊撤稿总量最多,中国学者遭集体撤稿总量最多。”

  李真真是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的研究员,她是在11月8日中科院学部举行的“重大学术不端事件的应对机制与管理”研讨会上做这番演讲的。

  近一二十年,中国科技界在世界上曾创造出一些成果的全球第一、最快、水平最高等纪录。但撤稿创纪录则是许多人没有想到的。但李真真料到了。她说:“在此次撤稿之前,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5到2016年间,几大国际出版集团,先后撤销了117篇由中国作者发表的论文。”

  为什么学术不端在中国屡禁不绝?清华大学物理系朱邦芬院士认为,在中国科技界,戴着人才“帽子”的和没戴上“帽子”的其待遇极为悬殊;对科研人员重复奖励或重奖等都诱使科研人员快出成果;再加上学术不端行为的风险与“收获”极不相称,所以才有不少人对此趋之若鹜。

  对于我国科研诚信的现状,朱邦芬用两个“史无前例”来形容:科研诚信问题涉及面之广、程度之严重史无前例;社会各界对于科研诚信问题的关注史无前例。

  高校自主招生时高中生提交的虚假论文;学术界教育界的推荐信、评价意见等普遍由被推荐人起草;教师和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学术成果包装、浮夸和署名不规范;众多人才计划、评奖中的拉关系;中介公司买卖论文已成一个庞大的盈利行业……这一切,令人触目惊心。

  “其实,每个国家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然而对中国来说,严重的问题在于严重学术不端的重大典型案例调查不彻底、处理极轻,比如汉芯事件中的陈进和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朱邦芬一脸无奈的表情。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裴钢院士指出,在惩治学术造假上,打一只(影响大的)老虎比打100只苍蝇的效果更明显。“欧美以及日韩等国在面对此类突发性重大科技事件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2012年,时任匈牙利总统施米特·帕尔因20年前的博士论文抄袭被查实而被迫辞职。2014年,小保方晴子因在论文中存在篡改、捏造等造假问题,被日本理化所开除并被要求退还科研经费、人工费以及验证试验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副主任何鸣鸿建议,在国家层面应建立一个详细的调查不端行为的判则和程序要求,比如怎样制定调查核实方案以及遵循哪些规范等等;主管部门或国家层面应有一个专门机构作为第三方,对于学术不端的事件,特别是社会影响大的事件、以及“学术不端行为者”所在单位的调查结论明显存在“质疑”等,都应记入督查档案,独立开展调查或督促所在单位重新核查。

  专家点评

  裴钢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院士

  科学家在创造知识的同时,也与各种利益难以切割。首先,既需要承担同行之间的竞争,也要承受住房、医疗、教育等带来的压力;其次,进入科研领域就伴随着职称晋升和各种人才头衔的获取,紧跟着的是各种相应的待遇;再次,晋升职称及取得头衔所必须经历的各种评审中,评审标准和方法的不妥则为通过不端手段取得成功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学术造假的得利者除了当事人之外,其所在单位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名声、荣誉、同行业评比时的加分、当作科研成果申报的各项奖励等等。在各种压力和巨大的诱惑刺激下,一些人急于求成,铤而走险,通过不端手段获得虚假的科研成果,来获取不当利益。

  “撤稿”可以说是近期学术界的一个热词。2015年8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64篇中国作者论文;2017年4月,再次撤下107篇中国作者论文;2018年,清华大学撤掉11篇材料科学领域论文。学术不端是中国学者被撤稿的主要原因。还有众所周知的韩春雨事件以及其他一些难以推进的事件,都凸显了我国科研不端问题的严重性。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科学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科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形象,影响了社会对科学研究的信任。对重大学术不端问题处理,不仅关系到如何有效地拨乱反正,也关系到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


相关文章

教育部: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期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就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做出部署。9月27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

科研诚信与负责任创新专委会成立

9月21日,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研诚信与负责任创新专业委员会成立。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论坛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举办。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到会祝贺,他宣读了同意成立科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矢志空天报国培养一流人才

“同学们要抓住时代机遇,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为建设航天强国矢志奋斗。”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节思政课上,宇航学院名誉院长、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的讲授赢得了学生经久不息的掌声。今年89岁的戚发轫......

12起!自然基金委公布2022年查处的学术不端案件处理决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精神,持续深入开展科研诚信建设,对涉及国家自然......

将“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

今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二批认定命名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名单,贵州省赤水竹产业示范园位列其中。这里的竹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2020年,赤水竹产业产值达62亿元,带动20万人人均增收3......

Nature:UCSD生物医学博士教你摆脱论文囤积症

又是一年开学季,对于刚加入实验室的科研新人而言,这段时间正是掌握领域内核心文献、确定研究方向的重要过渡时期。然而,从下载论文开始,不是遗漏所在领域的关键研究,就是同一篇文章重复下载。想找导师在组会上推......

张涟漪论文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毕业生张涟漪博士的学位论文《印度洋偶极子的触发及外源影响机制研究》,近日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导师杜岩研究员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教育部: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高质量、更......

相比国人发SCI论文量,中国SCI期刊不够用

文|赵广立孟凌霄“与中国作者发文规模相比,中国SCI收录科技期刊(以下简称中国SCI期刊)的发文量远不能满足现实发文需求。”8月25日,由中国科协主编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以下简称......

历时7年发《科学》论文,审稿人为延迟发表道歉

2021年5月,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刘默芳团队向知名学术期刊《科学》递交了一份投稿。不久,编辑部就反馈了第一轮修改意见。看过之后,他们倒吸了一口凉气。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