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13 09:34 原文链接: 教育是科研诚信建设的治本之策

   2018年以来,大规模撤稿事件、学术造假等重大学术不端事件频发,震动了科学界甚至整个社会,严重损害了中国科学家的形象,也产生了恶劣的国际影响。如何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已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近日,来自科技界、学术界和出版界的专家代表聚首由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办的“2018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技伦理研讨会”,不约而同地,专家们都提到了“科研诚信教育”的问题。

  科研诚信教育缺失

  “当前,仍有一些科研人员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不甚了解,缺乏全面系统的培养。”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规范与伦理研究支撑中心执行主任李真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早在2011年,中国科协就曾做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近四成科技工作者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缺乏了解,近半数没有系统学过科研规范知识,相当数量的研究生科研诚信意识淡薄。

  近年来,情况虽有改观,但形势依然严峻。学生通常在传统的科研实践当中接受行为教育,以师长“言传身教”的方式学习规范,但这样显然是不够的。“现在遇到了很多科研诚信方面的问题,说明了我们教育的滞后。”李真真说。

  “科研诚信与年轻人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然而遗憾地是,我国诚信教育严重缺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B》前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张月红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从全球诚信意识分布来看,中国落后于发达国家。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数据显示,其会员来自6大洲96个国家,共有12095家会员,中国作为全球科技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国家,却只有寥寥的349个会员。此外,全球最大的同行评审期刊文摘和引文数据库——scopus数据库数据显示,110多份与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相关的期刊中,没有一份来自中国。

  “这反映了国内的科研诚信意识比较淡薄”,张月红说,“我们不能只喊口号,要建设科研诚信,需要办以科研诚信和伦理为主题的期刊,随时报道案例,给年轻的学术和科研人员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或教训。”

  中国农业大学情报研究中心主任赵勇课题组梳理了1980-2017年我国中央政府和各部委机关发布的共102项科研诚信政策后发现,政策多侧重事后管理,而对事前的科研诚信教育强调不够,仅有24项。

  认识提高 但资源不足

  科学行为规范主要在系统的科学训练和科技实验过程中获得,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系统的传承方式被打断。需要指出的是,伴随着国家政府部门、科学共同体与公众对学术行为失范、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度关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今年6月5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对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和宣传提出了特别要求:将科研诚信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在入学入职、职称晋升、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等重要节点必须开展科研诚信教育。

  在李真真看来,虽然科研诚信规范教育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重视,但仍然存在制度化教育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在我国高校,科研诚信和规范通常在“入学教育”、《入学手册》中提到,或者部分老师会在课程第一节课进行“温馨提示”。中科院院士翟婉明表示,至少在研究生阶段,应该专门开设讲授学术规范、科研诚信内容的选修课甚至必修课。

  但问题又来了,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参考书是什么?“教育资源匮乏成为我国科研诚信规范教育的一大瓶颈,师资严重匮乏造成大学设立科研诚信课程的困难”,谈及原因,李真真表示,长期以来,科研诚信教育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当中,效果达不到。

  在她看来,科研诚信是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不应该是一次性的,以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宣讲科研诚信规范,会使得科研规范教育与科学实践严重脱节。此外,有些授课教师、学业导师甚至也未接受过全面专业的科研诚信教育,即使设有相关课程,其授课质量也大打折扣。

  借鉴经验 培养师资

  教育重在“防患于未然”,当科研诚信意识和负责人的行为规范内化为科研人员的习惯和自觉行动时,学术不端和学术不当行为可能不复存在。

  事实上,真正有意做出学术不诚信行为的人并非多数,绝大多数尤其是学生和年轻科研工作者并不知道自身行为已经构成学术不当或是学术不端,这也更加凸显教育的重要性。

  在科研诚信教育方面,欧美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重视科研诚信规范教育,以“预防为先,惩罚为后”的理念推进了科研诚信教育制度化的建设。比如:出版系统性教材、将科研道德和科研规范的内容纳入新生手册以及呈现在校园网站和图书馆网站中等。此外,设置以案例为主的专门课程、专题研讨会和学术讨论会。

  “案例教学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教育的形式多样化”,李真真介绍,与国内灌输式课堂不同,国外的课堂有更多的互动,还会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或采取主题夏令营的形式。比如,当实验室中出现学术不诚信行为后,实验室便会聚焦此类问题,组织主任、研究员、学生等进行讨论,“这个过程中,他们对纸面上的规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引路人的角色很关键,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十分重要。李真真表示,国外经验表明,系统化的科研道德规范教育应由做该研究的人来做,他们不仅熟悉科研道德规范的内容,也懂得如何传授相关知识。

  “唯有年轻人在教育上成功,才有诚信社会在未来的成功。”在张月红看来,事后惩戒固然重要,但从一开始就教育科研工作者诚实守信而非谋取利益,这才是遏制学术不端的治本之策。

相关文章

123页材料举报导师学术造假后续:导师又一篇稿件被期刊撤下

近三年前,一位退学硕士研究生以长达123页的材料实名举报时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张裕卿学术不端,如今这一事件又迎来了后续进展。 有人注意到,本月稍早前,原张裕卿团队于2019年2月8日在期刊......

多所高校提出“彻底清理学术不端问题论文存量”

近期,全国多所高校提出“彻底清理学术不端问题论文存量”。科技部办公厅此前已于4月27日印发“关于开展论文学术不端自查和挂名现象清理工作的通知”。据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网站6月7日消息,按照北......

荒谬至极!高校院长将P上自己名字的Nature论文写入简历..

你见过最荒唐的学术造假是什么样子的?有人直接靠P图为自己得来一份Nature还写到了简历里....雷人的学术剽窃据知乎网友爆料,一开始收到匿名检举人发来的邮件,作者本人都觉得是天方夜谭。然而,事实却让......

修订调查处理办法治理基金项目科研不端行为

1月1日,新修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办法》(以下简称《调查处理办法》)正式实施。《调查处理办法》是自然科学基金委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处理所依据的重要规章制度,最早制定于200......

买卖论文篡改数据科技部通报18起科研诚信案件处理结果

2022年12月31日,科技部网站通报18起高校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此次通报中存在买卖图片数据、不当署名、买卖论文、篡改数据等行为,涉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西南医科大......

江西:对被国家部委通报学术不端行为人延伸惩戒

近日,江西省科学技术厅(简称“江西省科技厅”)作出决定,对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国家自然基金委”)有关通报中的7名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延伸惩戒: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取消相关行为人的国家自然科......

北大复旦等52人学术不端曝光国家级科研为何屡次造假?

日前,自然科学学术界再起波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又爆出46起学术不端行为,涉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2名学者。屡禁不止的学术不端事件,引发......

硕士生发现“错误”引发撤稿!论文作者邀其署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201.shtm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硕士研究生保罗•洛德(PaulLod......

《自然》:知名数据库中超34万篇论文涉嫌造假

说起PubMed,很多小伙伴都非常熟悉,这应该算是国内最常用的生物医学相关SCI文献检索数据库,实验室的小白们一开始用的基本都是它。最近,Nature的一篇报道文章称,就是这样一个广受好评的文献检索集......

科研诚信与负责任创新专委会成立

科研诚信与负责任创新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会务方供图)9月21日,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研诚信与负责任创新专业委员会成立。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论坛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举办。中国科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