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png

Image credit: NIH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Visuals Online, Elisabetta Palazzo.

  正式介绍这项突破成果前,先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es)”这类疗法。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溶瘤病毒是一类能够优先感染和杀死癌细胞的病毒。

图片.png

图片来源:Science

  自1991年《科学》杂志报道了第一个基因工程的溶瘤病毒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这类抗癌疗法已经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006年,中国批准了世界上第一个溶瘤病毒(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上市,用于治疗晚期鼻咽癌。2015年,安进公司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肿瘤疫苗T-Vec正式获批,成为美国FDA批准的首个溶瘤病毒疗法。

  去年,JAMA Oncology上的一篇综述称,目前是溶瘤病毒临床研究最活跃的阶段。有多种多样的病毒已经被作为一种潜在的抗癌疗法,包括疱疹病毒(Herpesvirus)、腺病毒(Adenovirus)、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柯萨基病毒(Coxsackie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 Virus)、逆转录酶病毒(Retrovirus)等。

  巧妙的“改装”

  前文提到的能够实现“双杀”的病毒正是“腺病毒”的一种,叫做enadenotucirev。当然,之所以能够实现“双杀”,是因为科学家们对这种病毒进行了巧妙的“改装”。

  具体来说,经研究人员处理后的enadenotucirev只会感染癌细胞,而不会感染健康细胞。此外,科学家们给这种病毒添加了一组“遗传指令”,使得被病毒感染的癌细胞会产生一种名为“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specific T-cell engager,BiTE)的蛋白质。

  BiTE这种蛋白质能够结合两种类型的细胞:T细胞(一种免疫细胞,负责杀死体内缺陷的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然后让T细胞杀死成纤维细胞。

  为什么要“杀死”成纤维细胞呢?因为在肿瘤中,这类细胞会充当癌细胞的“保护伞”,使癌细胞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同时,它们还会给癌细胞提供生长因子和营养。很多时候,即便大多数癌细胞被杀死了,成纤维细胞也能保护残余的癌细胞,帮助它们卷土重来。

  延时视频显示,癌细胞(黑色)在被病毒杀死时会变成明亮的绿色。此时,成纤维细胞(红色)并不受影响。Credit: J Freedman/Cancer Research

  先前的局限

  先前,其他科学家也尝试开发了用于杀死帮助癌症发展的“坏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但这些方法都产生了毒性作用,因为它们不仅会杀死与癌症相关的“坏成纤维细胞”,还会杀死全身的成纤维细胞,包括骨髓和皮肤中的“好成纤维细胞”。

  如何做到只攻击“坏成纤维细胞”呢?在这项新研究中,通过改造enadenotucirev这一病毒,科学家们使得BiTE这种蛋白质只在被病毒感染的癌细胞中产生,而不在机体的其它地方产生。如此一来,BiTE就只能在肿瘤内部激活T细胞,进而攻击“坏成纤维细胞”,发挥抗癌作用。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在人类癌症样本中成功测试了这一疗法。同时,他们也在健康的人类骨髓样本中检测了这一“双杀病毒”,并发现,该病毒并没有引发毒性或不恰当的T细胞激活。

图片.png

图片来源:Cancer Research

  未来的前景

  上述研究成果于11月18日以“An Oncolytic Virus Expressing a T-cell Engager Simultaneously Targets Cancer and Immunosuppressive Stromal Cells”为题发表在《Cancer Research》杂志上。这是实体瘤中与癌症相关的成纤维细胞首次以这种方式被“攻击”。

  科学家们称,如果进一步的安全性测试取得成功,这种双作用病毒(dual-action virus:既能杀死癌细胞,又能杀死成纤维细胞)最早可能会于明年在癌症患者身上进行测试。

  对于这项突破成果,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分子与细胞医学部门负责人Nathan Richardson博士表示,作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途径,免疫疗法目前势头正盛。“双杀”病毒这种创新的、能够同时靶向癌症及其周围保护组织的新技术有望帮助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疗结果。不过,他也强调,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非常关键,这将确定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是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相关文章

少见、罕见驱动基因靶向药物研发取得新进展

成功识别少见靶点为肺癌患者等带来了希望。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15日表示,精准识别肺癌患者的驱动基因,尤其是那些少见的靶向基因,是治疗的关键。周彩存教授表示:“尽管这些基因的发生率低......

古老病毒序列,竟可调控鸟类大脑基因!

病毒与宿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会对宿主产生深远的影响。近日,我国科学家最新发现了古病毒与鸟类演化的有趣关联。研究人员发现,古老病毒曾经插入到鸟类DNA中,并伴随着雀形目鸟类的物种大爆发,从而......

肿瘤治疗新突破!复旦团队发现全新免疫检查点

4月12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员许杰课题组发现CD3的首个配体CD3L1(或ITPRIPL1),揭示了CD3L1在肿瘤免疫逃逸与睾丸免疫豁免中的关键作用,表明CD3L1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全新靶点,有......

研究首次揭示骨髓增殖性肿瘤新的致病因素

4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马小彤,教授程涛、肖志坚,主任医师张磊等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GADD45g基因沉默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新......

湘雅三医院新疗法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新选择

4月3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海扶中心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聚焦超声消融技术(FUAS)治疗一例复发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这一创新性疗法成功实施为复发和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薛敏教授术......

科学家首次揭示水稻病毒病害流行波动的潜在机制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周国辉和副研究员杨新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首次揭示了水稻条纹花叶病毒(RSMV)通过降低传毒介体叶蝉的低温耐受性削弱病毒在田间持续流行的分子机制。相关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4月1日,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郭春和教授课题组揭示了程序性死亡因子4(PDCD4)是一个新发现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宿主限制因子,能有效限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相反,为了拮抗PDCD4的抗病......

56分钟!医生将患者肾脏分离切除肿瘤后再回植体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4月7日透露,该院泌尿外科牵头,血管外科、器官移植中心、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协作,完成一台“腹腔镜肾部分切除+肾动脉瘤切除+大隐静脉移植肾血管重建+自体肾移植术”。患者于当日康复出院......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超声介导肿瘤治疗新策略

癌症免疫疗法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实体瘤对免疫疗法的反应相当有限。近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闫军副教授团队联合天津大学生命科学院康君副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用于实现肿瘤的声动力/化学动力/......

我国学者在肿瘤骨转移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迁移体介导的肿瘤-TAOC偶联相互作用和HC&HP@TNL解耦杀伤治疗的行为靶向策略模式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72414、82322043)等资助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