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27 09:28 原文链接: 国家发声反对基因编辑防艾滋

  昨天上午,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深圳诞生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记者从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获悉,该项试验进行前并未向该部门报备,正开会研究此事。

  据人民网报道,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在一片争议声中,国家卫计委立刻发声了。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11月26日最新消息,26日,有媒体就“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报道。我委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image.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截图

  今天(26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分会发布声明,表示科研伦理的高压线不容碰触。

  以下为全文: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副教授通过媒体宣布,11月在中国诞生了一对CCR5基因编辑的婴儿,他认为敲除CCR5基因会预防父亲携带HIV病毒可能产生的感染。虽然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和细节仍有待证实,我们对这一严重违反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违背医学伦理和有效知情同意的违规临床应用表示强烈反对并予以严厉谴责。

  CRISPR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自2013年出现以来,立刻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对疾病的治疗可能产生划时代的意义。过去几年中基因编辑技术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精确编辑效率低和脱靶突变等问题,因此科研人员对于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到人类胚胎方面的研究一直保持着极其谨慎的态度。2015年12月在华盛顿召开的基因编辑大会中,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就人类基因编辑的科学技术、伦理与监管开展全面讨论,就人胚胎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达成共识,形成了涉若干重要原则,限定人胚胎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只能用于基础学术研究,禁止一切以生殖为目的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中国对于涉及人类胚胎操作的科学研究有着详细严格的规定和规范,如科技部和原卫生部2003年联合下发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中就明确规定:“不得将获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在2012年公布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中,中国政府也对于收集、保藏和利用人类遗传资源过程中的知情同意等重大原则做了明确的规定。2017年科技部最新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办法”中也明确将“涉及存在重大风险的人类基因编辑等基因工程的研究开发活动”列为高风险等级,要求各科研机构进行严格管理。中国基因编辑相关领域研究人员近年来也多次召开研讨会并达成广泛共识,即:坚决反对现阶段开展以生殖为目的的基因编辑临床实验。

  贺建奎课题组的基因编辑婴儿研究严重违反中国政府的法律法规和中国科学界的共识,在科学、技术和伦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科学层面,CCR5基因的敲除是否能确保孩子的健康极不明确,而该基因的已知以及其他未知功能的一并缺失,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比如对其他病毒更加易感等)难以判断;从技术层面,CRISPR技术在人胚胎研究中的安全性还有待于全面深入的探讨,目前脱靶和基因型嵌合等技术障碍依然无法避免;从伦理层面,对于CCR5基因的敲除并不能给这个原本健康的婴儿带来明显的益处,却要承担未知风险。开展基因编辑婴儿的研究不符合中国及世界当前对基因编辑在人类健康领域研究的普遍共识。

  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大大降低遗传操作的技术门槛,因此更需要研究人员的自律,敬畏生命,遵守规则。“科学的前沿,伦理的边缘”,正是基于对基因编辑技术不完善的种种担忧,我们反对在技术不完善、风险不可控、伦理不明确的前提下将该技术用于人类胚胎和生殖细胞的修饰及临床应用。同时我们呼吁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基因编辑专家能够恪守相关的行为规范,严格自律,共同维护好国内基因编辑等前沿生物技术领域的净土。中国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冒险家的乐园!

  我们代表中国从事基因编辑、干细胞等前沿生物技术研究的科学家群体声明:贺建奎课题组的研究属于个人行为,该研究既违反中国目前的科研管理规则和伦理规范,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坚决反对这一研究,建议涉事单位、各级政府积极进行调查,采取必要手段厘清事实,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涉事人员予以严肃处理。同时呼吁中国科研界团结起来,共同维护科学界的声誉,建设良好的创新环境。

  中国遗传学会基因编辑研究分会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

  2018年11月26日

  延伸阅读:

  南方科技大学官网11月26日针对人民网《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一文所引起的社会伦理讨论发布公告称,对贺建奎副教授研究实验不知情,其人体胚胎研究违背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image.png

南方科技大学官网截图

  公告如下:

  今日,有媒体报道贺建奎副教授(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2021年1月)对人体胚胎进行了基因编辑研究,我校深表震惊。在关注到相关报道后,学校第一时间联系贺建奎副教授了解情况,贺建奎副教授所在生物系随即召开学术委员会,对此研究行为进行讨论。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我校形成如下意见:

  一、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二、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三、南方科技大学严格要求科学研究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和遵守国际学术伦理、学术规范。我校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据此前人民网报道,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相关文章

新突破!CRISPR技术成功实现高通量筛选,杀灭癌细胞能力极大增强!

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技术对人类免疫细胞中的基因功能进行了高通量筛选,并发现基因组的单个主调节器可用于重新编程T细胞中数千个基因的网络,并大大增强癌细胞的杀......

新突破!CRISPR技术成功实现高通量筛选,杀灭癌细胞能力极大增强!

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技术对人类免疫细胞中的基因功能进行了高通量筛选,并发现基因组的单个主调节器可用于重新编程T细胞中数千个基因的网络,并大大增强癌细胞的杀......

新突破!CRISPR技术成功实现高通量筛选,杀灭癌细胞能力极大增强!

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技术对人类免疫细胞中的基因功能进行了高通量筛选,并发现基因组的单个主调节器可用于重新编程T细胞中数千个基因的网络,并大大增强癌细胞的杀......

镁离子与CRISPR基因编辑酶相互作用的高分辨率图像诞生!

被称为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在农业、健康研究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发表在《自然催化》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制作了第一张高分辨率的延时图像,显示了当CRISPR-C......

一文带你了解基因编辑行业的竞争现状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对基因进行编辑和修改的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医学、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竞争也日趋激烈。本......

Exacel疗法通过FDA大考,基因编辑疗法前景可期

2012年,CRISPR基因编辑横空出世。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将会是生物科技领域最强大的工具之一,然而,在疗效与安全性问题的双重困扰下,CRISPR基因编辑exa-cel疗法在临床中运用步履维艰。如今......

CRISPR创新“发现和替换”基因组编辑,基因治疗被重新定义

基因组编辑,特别是CRISPR-Cas9方法,为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s)和其他遗传疾病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巴伊兰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他们的GExHDR2.0策略加强了这种方法,旨在实现精确的基......

全球首个CRISPR基因编辑疗法迎来关键时刻:FDA顾问小组积极回应,股价大涨

近日,基因编辑公司CRISPRTherapeutics(CRSP.US)的股价在美股市场表现强劲,周三盘前上涨约10%,开盘初期延续强劲涨势。这一涨势的背后,是该公司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顾问......

Nature子刊发布CRISPR突破性技术:替换整个编码序列同时保留关键的调控元件

以色列Bar-Ilan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名为GExHDR2.0:FindandReplace的新方法,将crispr -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与重组腺相关血清型6(rAAV6)DNA......

Science:有比CRISPRCas更安全的技术吗?基于retroelement的基因组编辑工具

在一篇展望文章中,StephenTang和SamuelSternberg讨论了基于retroelement的基因编辑作为CRISPR-Cas方法的一种更安全的替代方法。精确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改变了现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