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05 15:32 原文链接: Nature子刊:DNA6mA调控线粒体胁迫适应性的跨代遗传

  线粒体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细胞日常所需能量的90%以上都是由线粒体提供的。线粒体功能失常与人类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环境中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如微生物毒素、部分农药或抗生素。与此同时,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等也会对线粒体造成伤害。这些能够对线粒体造成损伤的因素统称为线粒体胁迫。鉴于线粒体的重要性和线粒体胁迫的广泛存在,生物是否在长期演化的过程中进化出了将线粒体胁迫信息传递给子代,从而使得子代能够更好地适应线粒体胁迫的机制呢?

  2018年12月3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刘颖课题组在《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N6-methyldeoxyadenine is a transgenerational epigenetic signal for mitochondrial stress adaptation”的论文,报道秀丽隐杆线虫可以将亲代受到的线粒体胁迫信息通过DNA和组蛋白甲基化传递给子代,使得子代对线粒体胁迫有更好的适应性。

  刘颖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用线粒体抑制剂或者病原菌处理线虫造成其线粒体胁迫时,亲代线虫的发育延缓。但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子代线虫的发育明显优于亲代,并且这种适应性在线粒体胁迫移除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维持传递4代。通过遗传学手段,刘颖课题组发现线粒体胁迫适应性的跨代遗传受到组蛋白H3K4me3和DNA 6mA两种甲基化修饰的调控。进一步研究发现子代建立的组蛋白和DNA甲基化通过修饰线粒体胁迫响应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区,使得这些应激基因在子代遭遇线粒体胁迫时能够更快速高效地被启动,进而使得子代具备对线粒体胁迫更强的适应性。

线粒体胁迫使得亲代DNA 6mA甲基化水平升高并遗传至子代

  DNA 6mA甲基化于2015年首次被证明存在于衣藻、线虫和果蝇基因组中,近两年来也相继有报道证实DNA 6mA甲基化形式存在于更高等的生物甚至是人类基因组中。然而,该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刘颖课题组首次发现DNA 6mA参与线粒体应激,并与组蛋白H3K4me3共同调控了线虫线粒体胁迫适应性的跨代遗传。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后马成川为论文第一作者,刘颖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博士生牛荣在研究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973计划、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HHMI国际研究学者项目的支持。马成川获得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后基金的支持。

  

相关文章

南大科学家发现“返老还童”因子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辰宇、陈熹、王延博,医学院教授方雷等人通过研究揭示了一项重大发现:年轻血液中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具有显著延长寿命、恢复整体生理功能以及逆转与年龄相关的退化变化的能力。4......

遗传发育所揭示水稻RNA识别结构域蛋白抑制外源基因沉默的机制

植物是复杂的生物系统。植物体内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水平的调控,如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DNA甲基化/去甲基化等,从而对基因表达进行精密高效的调控。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劲松研究组筛选OsEI......

度量衰老,科学家创建中国人复合DNA甲基化时钟

时间如梭,衰老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但衰老的步伐并非一成不变——即使在同龄人之间,生理功能的衰退和器官老化的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性说明个体的生物学年龄,即生理状态所反映的年龄,可能与其实际年......

NatureCancer:线粒体DNA突变增强免疫检查点疗法的癌症治疗效果

几十年来,我们已经知道超过50%的癌症存在体细胞的线粒体DNA(mtDNA)突变。而生殖细胞中的线粒体DNA突变是人类遗传性代谢疾病最常见的原因,其影响已经得到证实。然而,线粒体DNA突变在癌症中的生......

科学家绘制正常组织DNA甲基化单体图谱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石建涛,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方海,在《基因组研究》(Genome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DNAmethylationhaplot......

6mA甲基化修饰调控工业微藻油脂合成过程揭示

微藻在全球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固定及初级生产力中贡献卓著,是颇有前景的合成生物学底盘细胞。为了探索工业固碳产油微藻的表观遗传机制和生理作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研究中心以海洋微拟球藻......

遗传发育所玉米籽粒发育机制研究获进展

RNA编辑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编辑作为一种RNA转录后加工机制,对于调控基因表达具有重要意义。RNAC-U的编辑是胞嘧啶(C)经过脱氨转变为尿嘧啶(U)的过程。在此过程中,PPR(......

研究揭示肿瘤浸润CD8+T细胞代谢适应的新机制

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效应功能的丧失是免疫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代谢适应对T细胞功能和命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线粒体能量代谢受到多种线粒体行为的影响,包括线粒体融合和线粒体-内质网耦连,而目前人们对肿瘤......

研究人员基于FFPE样本构建甲基化图谱预测癌症原发部位

9月14日,《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石建涛组完成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DNAmethylationprofilingtode......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Rpd3S核小体去乙酰化和DNAlinker收紧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澳门大学,在《细胞研究》(Cell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basisofnucleosomedeacetylation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