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25 15:19 原文链接: HIV宿主中发现新的抗病毒机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获悉,该所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高光侠研究组在HIV病毒宿主中鉴定了一个新抗病毒因子,将其命名为Shiftless(以下简称SFL)。SFL可抑制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的程序性-1位核糖体移码,有望成为新的抗病毒药物靶点。相关研究成果25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HIV是一种RNA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艾滋病。研究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深入了解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机制,为临床诊疗和新药研发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基础。此前已知,HIV病毒利用-1位程序性移码翻译结构蛋白Gag和包含复制酶的融合蛋白Gag-Pol,其中Gag-Pol蛋白是-1位移码的直接产物。Gag和Gag-Pol都是HIV-1复制所必需的蛋白,而且它们之间的比例对于病毒的复制也至关重要,但宿主如何调控这一过程一直不是很清楚。高光侠团队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调控这一过程的宿主因子SFL。

  该团队发现,SFL结合-1位程序性移码过程中的核糖体和RNA上的移码信号,阻断移码过程,抑制Gag-Pol的产生,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高光侠表示,-1位程序性移码不仅在HIV中存在,在其他多种病毒中也广泛存在,SFL对这些病毒的-1位程序性移码都有抑制作用。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将来人们可能通过改变SFL在体内的蛋白表达水平或活性来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1位程序性移码调控因子,SFL为进一步深入研究-1位程序性移码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高光侠说。


相关文章

村医用四件套打败专家?抗生素、激素应避免非必要使用

因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今年87岁的河南安阳某村李奶奶从未接种过疫苗。高烧三天后,她用孙女李雪半个月前从北京寄回来的抗原自测,发现自己“阳了”。随后,她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家门口的小诊所问诊,医生并未问及其......

我国学者人工合成“抗病毒系统”

一个全新的抗病毒思路让世界卫生组织病毒学领域的顾问委员、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王林发感到出乎意料——居然可以将生命机体中侦测病毒的能力改装成一个“元器件”,并用它合成一个系统在体内“检测”多种病毒。这一引......

我国学者人工合成“抗病毒系统”

一个全新的抗病毒思路让世界卫生组织病毒学领域的顾问委员、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王林发感到出乎意料——居然可以将生命机体中侦测病毒的能力改装成一个“元器件”,并用它合成一个系统在体内“检测”多种病毒。这一引......

“父子档”联手为感染HIV患者切除听神经瘤

今年30岁的小亮(化名)近半年来右耳反复耳鸣,同时出现了听力进行性减退,在当地医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后,发现患上了右侧听神经瘤。他在8年前意外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并一直在当地疾控中心规律治疗......

世界艾滋病日|每人必须知道的10个事实

在世界艾滋病日,以下是每个人都必须知道的关于艾滋病毒HIV/艾滋病AIDS的10个重要事实。1.AIDS和HIV不同,HIV感染者并不总是感染艾滋病AIDS。艾滋病是艾滋病毒感染的最晚期阶段。2.如果......

南非发现新冠新变种,样本来自HIV病人

南非实验室近期研究表明,新变种病毒可能比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奥密克戎更具致病性。11月26日,南非实验室使用来自一名免疫抑制个人的新冠样本进行了6个多月的研究,结果显示,新的变体可能比目前主要的奥密克戎菌......

基因编码迈出“抗病毒”第一步!

人类有两万多个基因,储存着生命从生长到凋亡的全部信息。从发现DNA结构,到解读、编写DNA,科学家们不遗余力地探索DNA的秘密,赋予生命规律以科学意义。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与......

研究发现抗HIV药物奈非那韦可望治疗包虫病

抗HIV病毒药物奈非那韦在免疫正常或抑制状态下可以有效抑制包虫生长。兰州大学供图日前,兰州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副教授王帅课题组在包虫病治疗药物方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发现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马普所新发现令人哭笑不得,称HIV和COVID19不可得兼

一名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严重COVID-19风险增加与HIV感染风险降低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重叠。马克斯普朗克进化研究所研究员HugoZeberg说:“这表明基因变异既可以是好消息,也可以是坏......

NatCommun:广泛中和抗HIV抗体将病毒颗粒固定,阻止传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巴斯德研究所、疫苗研究所(VRI)和巴黎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将前沿显微镜技术应用于体外病毒培养,发现了抗HIV-1抗体的新功能。他们发现,某些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