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01 10:34 原文链接: 再次飞跃|短短2天,中国学者连续发表11篇CNS

  摘要: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初宝进及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Han Gang共同通讯在Cell在线发表题为“Mammalian Near-Infrared Image Vision through Injectable and Self-Powered Retinal Nanoantenna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可注射眼球注射光感受器的上转换纳米粒子(pbUCNPs)。这些纳米颗粒锚定在视网膜光感受器上作为微型NIR光传感器,以产生具有可忽略的副作用的NIR光图像视觉。这种新方法将为各种新兴的生物集成纳米器件设计和应用提供无与伦比的机会。这一概念验证研究应指导未来的研究,以扩展人类和非人类视觉,而无需任何外部设备或遗传操作。赋予具有近红外视觉能力的哺乳动物也可以为重要的民用和军用应用铺平道路;

  【2】哈佛医学院吴皓,James J. Chou及浙江大学陈枢青共同通讯在Cell发表题为“Higher-Order Clustering of the Transmembrane Anchor of DR5 Drives Signaling”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告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对于死亡受体5(DR5),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中的受体,受体中单独的跨膜螺旋(TMH)直接组装高阶结构以驱动信号传导,并且这种结构未被束缚的胞外域抑制。该研究提供了新的机会和独特的观点来调节这些受体的信号转导,这些数据可用于疾病治疗,包括癌症免疫疗法;

  【3】中国科学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杨辉研究组,上海生科院李亦学及斯坦福大学Lars M. Steinmetz等人在Science发表题为“Cytosine base editor generates substantial off-target single-nucleotide variants in mouse embryo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建立了一种被命名为GOTI(Genome-wide Off-target analysis by Two-cell embryo Injection)的新型脱靶检测技术,并使用该技术发现: 近年来兴起的单碱基编辑技术有可能导致大量无法预测的脱靶,因而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此研究显著提高了基因编辑技术脱靶检测的敏感性,并且可以在不借助于任何脱靶位点预测技术的情况下发现之前的脱靶检测手段无法发现的完全随机的脱靶位点,为基因编辑工具的安全性评估带来了突破性的新工具,有望成为新的行业检测标准;

  【4】中科院遗传所高彩霞团队在Science发表题为“Cytosine, but not adenine, base editors induce genome-wide off-target mutations in ric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对水稻(一种重要的作物物种)中BE3,HF1-BE3和ABE的全基因组脱靶突变进行了全面调查。该研究发现BE3和HF1-BE3而非ABE诱导大量全基因组脱靶突变, 主要是C→T型单核苷酸变体(SNV),并且在富含基因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sgRNA的情况下用BE3或HF1-BE3处理水稻也导致全基因组SNV的增加。 因此,需要优化BE3或HF1-BE3的碱基编辑单元以获得高保真度。

  【5】北京生命组学研究所贺福初,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钱小红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Proteomics identifies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of early-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蛋白质组学和磷酸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110个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早期肝细胞癌的成对肿瘤和非肿瘤组织。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突出了早期肝细胞癌的异质性:研究人员使用它来将该队列分层为亚型S-I,S-II和S-III,每种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结果。本研究中提出的早期肝细胞癌的蛋白质组学分层,提供了对该癌症的肿瘤生物学的深入了解,并提出了针对它的个性化治疗的机会;

  【6】第三军医大学(陆军医科大学)卞修武,刘新东及清华大学董晨等人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Genome-wide analysis identifies NR4A1 as a key mediator of T cell dysfunc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使用小鼠体外T细胞耐受诱导系统,研究人员发现耐受性T细胞中的全基因组表观遗传和基因表达特征,并表明它们不同于效应和调节性T细胞。值得注意的是,转录因子NR4A1在耐受性T细胞中以高水平稳定表达。 NR4A1的过表达抑制效应T细胞分化,而NR4A1的缺失克服了T细胞耐受性并夸大了效应功能,以及增强对肿瘤和慢性病毒的免疫力。该研究将NR4A1鉴定为诱导T细胞功能障碍的关键一般调节因子,并且是肿瘤免疫疗法的潜在靶标;

  【7】康涅狄格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阮一骏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Multiplex chromatin interactions with single-moleculeprecision”,描述了一种多重染色质相互作用分析的策略,称之为ChIA-Drop;证明了ChIA-Drop在捕捉复杂的染色质相互作用的单分子精确性,这是不可能基于群体水平两两接触的方法测定。在果蝇中发现,染色质的拓扑结构主要由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多重染色质相互作用组成;ChIA-Drop还揭示了以启动子为中心的多价相互作用,从而提供了对转录的拓扑观察;

  【8】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辰,翁红明共同通讯发在Nature在线表题为“Catalogue of topological electronic material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介绍了一种有效,高效和全自动的算法,可以诊断大部分非磁性材料中的非平凡带拓扑。该研究的算法是基于最近开发的占用带的对称表示和拓扑不变量之间的穷举映射。研究人员在水晶数据库中扫描了总共39,519种材料,发现其中多达8056种材料在拓扑上非常重要。所有结果均可在具有交互式用户界面的数据库中搜索;

  【9】南京大学万贤纲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Comprehensive search for topological materials using symmetry indicator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将对称指示器的方法应用于所有230个可能空间群中的所有合适的非磁性化合物。数据库搜索显示了数以千计的候选拓扑材料,其中研究人员突出了241个拓扑绝缘体和142个拓扑结晶绝缘体,这些绝缘体具有明显的全带隙或相当大的直接间隙以及小的琐碎费米口袋。此外,研究人员列出了692个具有位于费米水平附近的带交叉点的拓扑半金属。这些候选材料开辟了在下一代电子设备中使用拓扑材料的可能性;

  【10】普林斯顿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王志俊及普林斯顿大学B. Andrei Bernevig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A complete catalogue of high-quality topological materia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代码来计算26,938个化学计量材料的所有对称性的所有特征,并找到3,307个拓扑绝缘体,4,078个拓扑半金属且没有脆弱相。 对于这7,385种材料,研究人员提供电子能带结构,包括一些电子特性(带隙和电子数),对称性指标和其他拓扑信息。 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界中超过27%的材料是拓扑学的。 该研究提供了一个开源代码,用于检查任何材料的拓扑结构,并允许其他研究人员重现该研究的结果;

  【11】华盛顿大学Xu Xiaodong/香港大学Wang Yao共同通讯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Signatures of moiré-trapped valley excitons in MoSe2/WSe2 heterobilaye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在二硒化钼(MoSe2)/二硒化钨(WSe2)异质层中捕获莫尔势的层间谷激子的实验证据。这些结果表明观察到的效应的起源是层间激子被捕获在光滑的莫尔势中,具有继承的谷对比物理学。这项工作提供了通过改变扭转角来控制二维莫尔光学的机会。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初宝进及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Han Gang使人看得更远

图片.png

  视觉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感官方式。我们的视觉系统可以探测到400到700 nm之间的光,即所谓的可见光。在哺乳动物感光细胞中,由视蛋白及其共价连接的视网膜组成的光吸收色素被称为固有光子检测器。然而,检测较长波长的光,例如近红外(NIR)光,虽然是理想的能力,但对哺乳动物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这是因为利用较低能量的光子检测较长波长的光需要视蛋白(例如,人类红锥视蛋白)具有低得多的能量障碍。因此,这导致难以忍受的高热噪声,因此使NIR视觉色素不实用。这种物理限制意味着没有哺乳动物感光器可以有效地检测超过700nm的NIR光,并且哺乳动物不能看到NIR光并将NIR图像投射到大脑。

图片.png

pUMP的特征

  为此,纳米粒子与生物系统的成功整合加速了基础科学发现及其向生物医学应用的转化。在这里,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可注射,自供电,内置近红外光纳米天线,可以将哺乳动物的可见光谱扩展到近红外范围。这些视网膜光感受器结合上转换纳米颗粒(pbUCNP)充当微型能量转导器,其可以将体内哺乳动物的不可见NIR光转换成短波长可见发射。

图片.png

pbUCNPs的生物相容性

  通过视觉皮层中的体内视网膜电图(ERG)和视觉诱发电位(VEP)记录,研究人员显示注射pbUCNP的小鼠的视网膜和视皮层均被NIR光激活。通过动物行为测试,研究人员进一步证明注射pbUCNP的小鼠获得了NIR光感和独特的环境日光兼容的NIR光图像视觉。因此,内置的NIR nanoantennae可以使哺乳动物的视觉光谱有效地延伸到NIR领域而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令人兴奋的是,研究人员发现注射pbUCNP的动物同时感知NIR和可见光模式。

图片.png

文章总结

  因此,这些新型光感受器结合NIR光纳米天线提供可注射的,自供电的,生物相容的和NIR可见光兼容的解决方案,以将哺乳动物视觉光谱扩展到NIR范围。这一概念验证研究应指导未来的研究,以扩展人类和非人类视觉,而无需任何外部设备或遗传操作。赋予具有近红外视觉能力的哺乳动物也可以为重要的民用和军用应用铺平道路。

  参考信息: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101-1#

2.哈佛医学院吴皓,James J. Chou及浙江大学陈枢青等人揭示独特的信号转导机制

图片.png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SF)的成员可被特异性激活以诱导许多癌细胞死亡或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因为其中许多是癌症治疗的靶标,故深入了解这些受体被激活的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免疫细胞共刺激物4-1BB,OX40和BCMA, TNFRSF在免疫肿瘤学中的作用,以及死亡受体5(DR5,也称为TRAIL受体2)在肿瘤杀伤中的作用。

图片.png

DR * TMH中存在二聚体和三聚体界面,重新构建在双层中,q = 0.55

  TNFRSF中的受体是I型跨膜(TM)蛋白,其具有由多个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域(CRD),跨膜螺旋(TMH)和与信号适配体如Fas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细胞内区域组成的细胞外结构域(ECD)。关于TNFR1和Fas的早期功能和结构研究已经描绘了通过三聚化触发受体的整体情况。

图片.png

GXXXG Motif介导的DR5TMH的最小二聚体  -三聚体组装

  最近,有研究发现Fas TMH形成具有含脯氨酸的特征序列的三聚体,其允许原体之间的接近范德华(VDW)接触。 TMH三聚体形成的破坏性突变严重减弱了Fas配体(FasL)诱导的信号传导,并且这些突变中的一些在人类中是致癌的。这些结果表明,TMH三聚化使Fas细胞内DD以正确的排列方式聚集并形成所谓的死亡诱导信号复合物(DISC)与FADD和胱天蛋白酶-8。

图片.png

人类DR5TMH在Bicelles中三聚体界面的结构

  TNFRSF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仍然很有趣,特别是对于TMH。首先,虽然现有模型提出配体和抗体诱导的ECD聚集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但不同的配体如三聚体TNF家族成员和二聚体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潜在的抗体,如何以不同几何形状TMH激活的所有位置都是无法解释的。其次,虽然TNFRSF的许多成员如TNFR1,DR3,DR4和CD40中存在介导在Fas中介导TMH三聚化的脯氨酸基序,但在其他几个成员如DR5,OX40和4-1BB中不存在(表S1)。相反,例如,DR5和OX40的TMH含有已知用于介导TMH二聚化而非三聚化的GXXXG基序。第三,前配体受体缔合的寡聚状态在二聚体和三聚体之间一直争论不休,尽管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形成。

图片.png

文章总结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对DR5 TMH(DR5TMH)进行了结构和功能研究,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可能揭示TMH在受体信号传导中以前未被认识到的作用。该论文报告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对于死亡受体5(DR5),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中的受体,受体中单独的跨膜螺旋(TMH)直接组装高阶结构以驱动信号传导,并且这种结构未被束缚的胞外域抑制。令人惊讶的是,在不存在配体的情况下,蛋白水解除去DR5胞外域可以完全激活下游信号传导。该研究表明受体激活机制,其中配体或抗体的结合以克服前配体自动抑制,允许TMH聚类并因此发出信号。该研究提供了新的机会和独特的观点来调节这些受体的信号转导,这些数据可用于疾病治疗,包括癌症免疫疗法。

  参考信息: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150-3#

,

3.杨辉/李亦学/Lars M. Steinmetz等团队建立新型脱靶检测技术,基因编辑工具安全性评估或迎来新突破

图片.png

  CRISPR/Cas9是广泛关注的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自从2012年被发明以来,它一直以其高效性和特异性备受世人的期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CRISPR/Cas9从问世以来,其脱靶风险一直备受关注,如果将CRISPR/Cas9及其衍生工具用于临床的话,脱靶效应可能会引起包括癌症在内的很多种副作用。

  在此之前,人们推出过多种检测脱靶的方案。以前的方法或者依赖于计算机软件预测,或者依赖于高通量测序检测DSB产生,还有体外检测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局限性,不能高灵敏性检测到脱靶突变,尤其是单核苷酸突变。因此一种能够突破之前限制的脱靶检测技术,将会成为CRISPR/Cas9及其衍生工具是否能最终走上临床的关键。人们迫切希望可以找到一种既能够不依赖于脱靶位点预测,又能有足够信噪比的精密脱靶检测手段。

  如果要提升检测脱靶效应的精度,就必须彻底颠覆原有的脱靶检测手段。首先,为了实现不借助于脱靶位点预测,这就要求必须找到非常严格的对照组来确定基因突变的位点;同时为了检测不依赖于sgRNA的随机突变,最好使用基于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杨辉研究组与合作者建立了一种名叫“GOTI”的脱靶检测技术。研究者们在小鼠受精卵分裂到二细胞期的时候,编辑一个卵裂球,并使用红色荧光蛋白将其标记。小鼠胚胎发育到14.5天时,将整个小鼠胚胎消化成为单细胞,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基于红色荧光蛋白,分选出基因编辑细胞和没有基因编辑细胞,再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比较两组差异。这样就避免了单细胞体外扩增带来的噪音问题。而且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来自同一枚受精卵,理论上基因背景完全一致,因此直接比对两组细胞的基因组,其中的差异基本就可以认为是基因编辑工具造成的。

  在杨辉实验室全体成员与合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GOTI系统被成功建立了起来。团队成员先用该系统检测了最经典的CRISPR/Cas9系统,发现设计良好的CRISPR/Cas9并没有明显的脱靶效应,这个结果结束了之前对于CRISPR/Cas9脱靶率的争议。

  团队还检测了另一个同样被给予厚望的CRISPR/Cas9衍生技术BE3,这个系统可以精确引入点突变,在之前的研究中从未发现过有明显的脱靶问题。然而在GOTI的检测下发现,BE3存在非常严重的脱靶,而且这些脱靶大多出现在传统脱靶预测认为不太可能出现脱靶的位点,因此之前方法一直没有发现其脱靶问题。

  团队分析后认为,这些脱靶位点有部分出现在抑癌基因上,因此经典版本的BE3有着很大的隐患,目前不适合作为临床技术。研究团队的这些重要发现,证实了以BE3为代表的部分基因编辑技术存在无法预测的脱靶风险,也世人重新审视了这些新兴技术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此工作建立了一种在精度、广度和准确性上远超越之前的基因编辑脱靶检测技术,有望由此开发精度更高、安全性更大的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建立行业的新标准。

  参考信息: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9/02/27/science.aav9973

4.中科院遗传所高彩霞揭示胞嘧啶,但不是腺嘌呤,碱基编辑器诱导水稻的全基因组脱靶突变

图片.png

  许多遗传性疾病和劣等性状归因于基因组DNA的碱基对改变。胞嘧啶和腺嘌呤碱基编辑(CBEs和ABEs)是具有脱氨酶结构域的切口酶型Cas9(nCas9)蛋白的融合体,可以催化靶位点中C→T(C> T)和A> G的转化。

  为了研究碱基编辑特异性,先前的尝试集中于通过计算机或体外方法预测的有限数量的脱靶位点,例如Digenome-seq和EndoV-seq,或近端和可预测的sgRNA结合位点的区域。由于分析来自异质细胞的大型基因组所带来的挑战,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碱基编辑是否会引入不需要的全基因组脱靶突变。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来自克隆衍生系统的样品可以克服这些限制,从而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碱基编辑的特异性进行客观评估。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水稻(一种重要的作物物种)中BE3,HF1-BE3和ABE的全基因组脱靶突变进行了全面调查。

  该研究发现BE3和HF1-BE3而非ABE诱导大量全基因组脱靶突变, 主要是C→T型单核苷酸变体(SNV),并且在富含基因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sgRNA的情况下用BE3或HF1-BE3处理水稻也导致全基因组SNV的增加。 因此,需要优化BE3或HF1-BE3的碱基编辑单元以获得高保真度。

  原文链接: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9/02/27/science.aaw7166

5.北京生命组学研究所贺福初,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钱小红使用蛋白质组学确定了早期肝细胞癌的新治疗靶点

图片.png

  肝细胞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发展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在东亚地区。虽然手术治疗可能在早期阶段有效,但发生这种癌症后的五年总生存率仅为50-70%。

  在这里,研究人员使用蛋白质组学和磷酸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110个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早期肝细胞癌的成对肿瘤和非肿瘤组织。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突出了早期肝细胞癌的异质性:研究人员使用它来将该队列分层为亚型S-I,S-II和S-III,每种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结果。

  S-III的特点是胆固醇稳态受损,与一线手术后最低的总生存率和预后不良的风险最大有关。敲除甾醇O-酰基转移酶1(SOAT1)  -其高表达是S-III亚型特异性的特征  -改变细胞胆固醇的分布,并有效抑制肝细胞癌的增殖和迁移。最后,基于患者来源的肝细胞癌肿瘤异种移植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发现用SOAS1抑制剂avasimibe治疗显著减少了具有高水平SOAT1表达的肿瘤的大小。本研究中提出的早期肝细胞癌的蛋白质组学分层,提供了对该癌症的肿瘤生物学的深入了解,并提出了针对它的个性化治疗的机会。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87-8

6.第三军医大学(陆军医科大学)卞修武,刘新东及清华大学董晨等人使用全基因组分析将NR4A1鉴定为T细胞功能障碍的关键介质

图片.png

  当T细胞遇到自身抗原或暴露于慢性感染或肿瘤微环境时,T细胞功能会失调。 T细胞的功能受组合共刺激信号的严格调节,负共刺激的优势导致T细胞功能障碍。然而,这种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在这里,使用小鼠体外T细胞耐受诱导系统,研究人员发现耐受性T细胞中的全基因组表观遗传和基因表达特征,并表明它们不同于效应和调节性T细胞。值得注意的是,转录因子NR4A1在耐受性T细胞中以高水平稳定表达。 NR4A1的过表达抑制效应T细胞分化,而NR4A1的缺失克服了T细胞耐受性并夸大了效应功能,以及增强对肿瘤和慢性病毒的免疫力。

  在机制上,NR4A1优先募集到转录因子AP-1的结合位点,其中它通过抑制AP-1功能来抑制效应基因表达。 NR4A1结合还促进组蛋白3在赖氨酸27的乙酰化(H3K27ac),导致耐受相关基因的激活。因此,该研究将NR4A1鉴定为诱导T细胞功能障碍的关键一般调节因子,并且是肿瘤免疫疗法的潜在靶标。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79-8

7.康涅狄格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阮一骏使用ChIA-Drop技术,捕获单分子水平的多重染色体互作

图片.png

  研究人员通过将RNAPII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加到ChIA-Drop中,研究了转录调控过程中的多重染色质相互作用。用RNAPII-ChIA-Drop法鉴定了S2细胞中约200万种染色质复合物。一般而言,RNAPII ChIA-Drop 拓扑结构类似于CHIA-DROP所揭示的拓扑结构,但正如预期的那样,RNAPII ChIA-Drop 结构在抑制域(即TADS)和活跃区域(边界间隙)中表现出明显的信号减少。

  总之,ChIA-Drop是一种在单分子水平上捕捉多重染色质相互作用的简单、可靠和有效的方法,与以往的双种群水平方法(如Hi-C和ChIA-Drop)不同,该方法只需5×103细胞或6×104用于ChIP实验。并且,研究人员描述了转录多重相互作用。与以前的群体水平分析相反,这种分析暗示了广泛的启动子-启动子相互作用。RNAPII ChIA-Drop数据显示,80%的转录活性染色质复合物只涉及一个启动子与非启动子远端元素的相互作用,其余20%的染色质复合物涉及多个启动子。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以启动子为中心的模型,用于RNAPⅡ介导的转录。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49-1

8.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辰,翁红明开发电子拓扑材料目录

图片.png

  诸如硒化铋,砷化钽和铋钠等拓扑电子材料在体内显示出非常规的线性响应,以及在其边界处的异常无间隙状态。它们具有基本和应用的意义,具有在高性能电子和量子计算中使用的潜力。但到目前为止,它们的检测受到计算拓扑不变特性(或拓扑节点)的困难的阻碍,这需要具有材料和专业知识的经验以及先进的理论工具。

  在这里,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种有效,高效和全自动的算法,可以诊断大部分非磁性材料中的非平凡带拓扑。该研究的算法是基于最近开发的占用带的对称表示和拓扑不变量之间的穷举映射。研究人员在水晶数据库中扫描了总共39,519种材料,发现其中多达8056种材料在拓扑上非常重要。所有结果均可在具有交互式用户界面的数据库中搜索。

  总之,研究强调这种排名只应被视为参考,同时研究人员建议对特定候选材料感兴趣的读者应该仔细检查在线数据库中显示的相关结构。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44-6

9.南京大学万贤纲使用对称指标全面搜索拓扑材料

图片.png

  在过去的十年中,拓扑材料  -其中散装材料中的电子带拓扑结构导致强大的,非常规的表面状态和电磁  -引起了很多关注。尽管已经通过实验证实了几种理论上提出的拓扑材料,但拓扑性质的广泛实验探索以及在现实装置中的应用,受到缺乏拓扑材料的限制,其中来自平凡费米表面态的干扰被最小化。

  在这里,研究人员将对称指示器的方法应用于所有230个可能空间群中的所有合适的非磁性化合物。数据库搜索显示了数以千计的候选拓扑材料,其中研究人员突出了241个拓扑绝缘体和142个拓扑结晶绝缘体,这些绝缘体具有明显的全带隙或相当大的直接间隙以及小的琐碎费米口袋。此外,研究人员列出了692个具有位于费米水平附近的带交叉点的拓扑半金属。这些候选材料开辟了在下一代电子设备中使用拓扑材料的可能性。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37-5

10.普林斯顿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王志俊及普林斯顿大学B. Andrei Bernevig开发电子拓扑材料目录

图片.png

  使用最近开发的称为拓扑量子化学的形式主义,研究人员在无机晶体结构数据库中对“高质量”材料(其中原子位置和结构已经非常精确地测量)进行高通量搜索,以便识别新拓扑阶段。

  研究人员开发代码来计算26,938个化学计量材料的所有对称性的所有特征,并找到3,307个拓扑绝缘体,4,078个拓扑半金属且没有脆弱相。 对于这7,385种材料,研究人员提供电子能带结构,包括一些电子特性(带隙和电子数),对称性指标和其他拓扑信息。 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界中超过27%的材料是拓扑学的。 该研究提供了一个开源代码,用于检查任何材料的拓扑结构,并允许其他研究人员重现该研究的结果。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54-4

11.华盛顿大学Xu Xiaodong/香港大学Wang Yao在材料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图片.png

  莫尔超晶格能够在二维异质结构中产生新的量子现象,其中原子薄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定性地改变超晶格的电子能带结构。例如,mini-Dirac点,可调谐Mott绝缘体状态和Hofstadter蝶形图案,可以出现在不同类型的石墨烯/氮化硼莫尔超晶格中,而相关的绝缘状态和超导性已经在扭曲的双层石墨烯莫尔超晶格中报道。除了它们对单粒子状态的显著影响之外,最近还预测莫尔超晶格可以存在激发态,如莫尔激子带。

  华盛顿大学Xu Xiaodong/香港大学Wang Yao报告了在二硒化钼(MoSe2)/二硒化钨(WSe2)异质层中捕获莫尔势的层间谷激子的实验证据。在低温下,研究人员观察到光致发光接近自由层间激子能量,但线宽超过一百倍(约100微电子伏特)。发射器g因子在同一样品中是均匀的,并且在分别具有60度和0度的近似扭转角的样品中仅取两个值,-15.9和6.7。对于给定的扭转角,发射器表现出相同螺旋性的强圆极化,这表明俘获势保持三重旋转对称性。结合对功率和激发能量的特征依赖性,这些结果表明观察到的效应的起源是层间激子被捕获在光滑的莫尔势中,具有继承的谷对比物理学。这项工作提供了通过改变扭转角来控制二维莫尔光学的机会。

  参考信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57-1

相关文章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仍是国际专利申请最大来源国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2023年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以及马德里商标和海牙外观专利统计报告。2023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体系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总量为27.26万件,其中我国以69610件......

超200万篇论文从网上消失,原因主要是这两个

近日,《自然》发表一篇题为《超过200万篇研究论文从互联网上消失》的文章。来自英国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的研究人员MartinEve通过研究超过700万篇数字出版物,发现超过200万篇学术文章没有得到妥......

Nature:文化并非人类独有,猩猩传承文化能力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Human Behaviour 期刊发表了题为:Chimpanzeesusesocialinformationtoa......

数据存在虚假陈述该杰出学者NCB的文章也被撤回

2015年6月22日,St.Jude儿童研究医院DouglasR.Green团队在NatureCellBiology(IF=21)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L......

神话破灭!轰动全球的4篇Nature、PRL等4项研究成果陆续被撤回

2022年8月11日,内华达大学AshkanSalamat及罗彻斯特大学RangaPDias等团队合作在Chemical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Carboncontentdrives......

燕山大学发表2024年第2篇nature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压科学中心田永君院士团队与国内外学者合作,采用功能基元序构的设计策略,通过调控高能亚稳态到低能亚稳态的固态相变,合成出层状基元转角序构的氮化硼陶瓷,成功实......

《数据与情报科学学报(英文)》:致力加深社会对科研生态的理解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科学是人类最伟大的集体事业。公众、科学家和政府都是科学事业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共同影响着科学能否有效地回应社会现实。例如,在流行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等社......

学术风暴席卷!中国高校大规模自查,揭露撤稿和研究不端行为

最新消息: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发布通知,要求全国高校进行最近几年的撤稿论文自查,要在2月15日前上报检查结果。尽管这一通知并非最新的消息,实际上,科技部办公厅在2023年4月27日已经发布了《关于......

Nature: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项技术,它是核心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大型模型的层出不穷,AI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面对这一浪潮,人们不禁好奇: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为了解答这一问题,《Nature》杂志发布了未来的一年里,将密切关注......

这一高校院士最新Nature及多篇论文遭质疑

2023年12月13日,中山大学宋尔卫、苏士成(导师宋尔卫)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TumourcircularRNAselicitanti-tumourimmunitybyenco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