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14 09:44 原文链接: 多国科学家联名呼吁:全面暂停可遗传基因编辑应用

图片.png

《自然》杂志发表评论文章呼吁全面暂停可遗传基因编辑的临床工作,图片来自Nature

   在2019年1月15日知识分子举办的“科技将把人类带向何处”的论坛中,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指出,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时是把双刃剑,如何规范基因编辑是今天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缺乏监管的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可能带来对人类社会安全危害,缺乏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可能带来国家之间的基因竞赛(饶毅演讲:基因编辑带来什么危机?)。

  由此饶毅提出,需要国际社会协调制定国际公约,并将国际公约转化为各国的法律,以保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3月14日,《自然》杂志刊登15位基因编辑领域的权威学者呼吁,应全面暂停可遗传基因编辑的应用,建立一套国际通用的监管框架。

  3月14日,来自基因编辑领域的多国科学家联名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评论文章,呼吁全面暂停有关可遗传性基因编辑的临床工作。

  这些科学家包括美国博德研究所Eric Lander、张锋、德国马普研究所 Emmanuelle Charpentier等学者,其中来自中国的科学家有李劲松、魏文胜、邵峰、聂精保以及邱仁宗等。

图片.png

多国科学家联名呼吁,图来自nature.com

  他们强调,“全面暂停” 并不是要永久禁止相关工作,而是让大家先停下来,好好思考,允许各界人士敞开心扉、发表意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国际通用的监管框架。

  此外,“全面暂停”并不牵涉到仅用于研究目的生殖系基因编辑工作(即不会将胚胎转移到人体子宫内进行发育),也不牵涉到有关体细胞基因编辑的临床工作(对于体细胞的基因改造并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在这篇评论文章中,研究者对为什么需要建立监管框架及如何建立做出了全面论述。

图片.png

2015年第一届国际人类基因编辑会议,图来自nationalacademies.org

建立监管框架迫在眉睫

  早在2015年第一届国际人类基因编辑会议上,多国科学家就曾对如何合理应用基因编辑技术达成一致协定,即“任何用于临床目的生殖系基因编辑工作都是不负责任的”。但最近众多迹象表明,这一协议的约束作用远远不够:

   i) 近来有科学家直接公开违反这一协议;

   ii) 有许多科学家显然知晓存在违反这一协议的行为,却没有采取足够的行为去阻止;

   iii) 人们对基因改造人类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

   iv) 越来越多评论认为就基因编辑达成共识是没有必要的;

   v) 自2015年后,并未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有效监管可遗传性基因编辑行为。

  这些现象令人担忧,因此建立一套国际通用的框架来约束相关行为已迫在眉睫。

基因编辑技术尚未成熟

  在没有充分了解生殖系基因编辑可能带来的长期生物学作用之前,我们不应将其应用于临床。即使从技术上可以做到定点改变某个基因,但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我们并不能完全了解。

  生物体内众多基因组成复杂网络,改变一个点就可能造成“蝴蝶效应”,图来openi.nlm.nih.gov

  人体内成千上万基因之间的联系,像众多点组成的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当我们“自以为是” 地改变一个点后,往往会造成我们意料之外的影响。

  以此次备受关注的CCR5 基因为例,虽然其突变后可以对 HIV 病毒产生抗性,但有报道指出,CCR5 基因突变后也会大大增加其他病毒感染,如西尼罗河病毒和流感,从而引起并发症和增加死亡的风险。

  换句话说,当后代接受了基因编辑后,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负面影响。

伦理和社会的担忧

  生殖系统基因编辑的临床应用很有可能会造成巨大的不良社会影响,如具有遗传差异的个体很可能会受到污蔑和歧视,DNA 编辑过的儿童可能心理上受到负面影响。

图片.png

电影《千钧一发》1997年就大胆预测可遗传基因编辑技术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灾难,图来自rogerebert.com

  许多宗教团体也发现,重新设计人类的想法在道德上令人不安。

  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哪些人的后代有权利接受基因改良? 技术获取的不平等可能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可遗传基因改良甚至可以把整个人类分成两类群体。

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

  基因编辑技术监管框架的建立,不能只由个别团体负责,如科学界或商业界,需要整个社会为之努力,需要大众知晓,更需要每个国家的支持和自觉。它应该是各个国家为主体,由国际机构牵头的全球性组织。

  本评论文章呼吁,建立一个依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全球性合作组织或类似的全新组织。

  在这个框架下,每个国家应履行自己的承诺,首先在本国内开诚布公地讨论相关政策,根据实际国情批准可能的临床方案。然后各国联合建立一个有公信力的全球性机构。该机构负责对各国政府所通过的相关政策进行多边协商和评估。

  文章还指出,该框架虽不是一份白纸黑字的条约,但给各国采取不同的做法留下空间,并鼓励各国努力提升透明度、公共参与、国际协商并负责在其境内进行有效监督。该框架甚至可以劝阻一个国家放弃考虑不周的临床方案。

图片.png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图来自nih

  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医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以及英国皇家学会等多国组织,对该呼吁作出了积极回应。

  其中 NIH 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表示 “希望在最大限度尊重人类的前提下,最终能够建立一个正确的框架,规定是否或如何进行生殖细胞编辑的临床应用。”

   参考链接

  http://www8.nationalacademies.org/onpinews/newsitem.aspx?RecordID=12032015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ttaca


相关文章

国家卫健委回应“部分学术会议暂停或延期举办”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15日消息,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有关问答。部分学术会议以近期反腐形势为由宣布暂停或延期举办,是否为集中整治的工作要求?卫健委回答称,注意到媒体反映一些学术会议......

“大湾区科学家”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桥梁

“大湾区科学家”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桥梁广东加快推动粤港澳协同创新,苏国辉院士率先在内地建立联合实验室“今天有没有运动啊?”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与人聊天时,最常用......

我国科学家创造城际量子密钥率新纪录

央广网北京6月24日消息近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与南京大学尹华磊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打破安全码率-距离界限的异步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也称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成功实现508公......

NatureBiotech:新工具可预测基因编辑的成功率

自2012年CRISPR-Cas9技术问世以来,基因编辑便驶入了快车道,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如果将CRISPR-Cas9比作能够破坏目标基因的分子剪刀,那么baseeditor(碱基编辑器)可以称为分......

专访香港科学家陈清泉:研究电动车还要分秒必争

今年初,86岁的香港科学家陈清泉荣获“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奖,颁奖词是“中国制造,今天车辙遍布世界。你是先行者,你是领航员。”他说:“以前虽拿过很多奖,但这个奖意义非凡,让我惊喜,感到无比光荣,......

Nature审稿意见22页,他们答复98页,通过!

2021年11月,李国田决定向《自然》投稿。“这是我们第一次投稿《自然》杂志,第一稿算是‘投石问路’,能给一个修改机会就算成功!”他的博士生沙干说。《自然》审稿人还真的给了修改机会——长达22页的建议......

科学家发展并验证一种新响应理论方法

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的郭国平教授和曹刚教授等人,与国外同行以及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了非色散耦合的受驱量子点—微波谐振腔杂化系统,发展并验证了一种......

寻访山坡坡上的“科学家”

时下,正是蓝莓上市的季节,湖北各大果蔬市场里,蓝莓供应充足、新鲜可口,颇受欢迎。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从湖北省科协了解到,湖北蓝莓产业的从无到有是该省借助科学家力量,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

人工病毒载体可用于基因编辑

《自然·通讯》30日报告了一种制作人工病毒样载体的方法,所制载体能进入人类细胞执行特定任务,如基因编辑。这种大容量、可定制化的纳米材料为未来基因疗法和定制化医疗带来新希望。病毒是一种高效的生物“机器”......

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与耐抗生素细菌作斗争

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创造了一种针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质粒,有效地预防和逆转了抗性。该工具在实验室实验中显示出有希望的早期结果,开辟了一种潜在的新方法来对抗抗菌素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