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26 10:30 原文链接: 知否,知否,不识入侵物种“让人愁”

  哪里为外来入侵物种频发地?发达地区国际贸易交流更频繁,这给物种扩散传播提供了机会;边境地区,易发生物种的自然入侵;“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大型蔬果花卉类国际博览会等活动,增加了外来物种入侵的机会。

  近日,潍坊海关在潍坊市一家花卉企业从北美地区进口的一批高档花卉中检出黑耳喙象,据称,这是在我国口岸首次检出黑耳喙象。黑耳喙象是国际一类害虫,据某些报道称,这种生物在国内没有天敌,有可能造成像美国白蛾一样的危害。

  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多位外来物种研究专家指出,黑耳喙象此类昆虫的生物学特征、将对中国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以及国内有无天敌等问题“并不清楚,还需要调查研究”。

  并非首次

  从分类学角度,黑耳喙象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象虫科,耳喙象属下的一个种。据可查资料显示,耳喙象属昆虫大约有300~400种。

  “在潍坊港口检出黑耳喙象这件事很正常,并不是很意外。”害虫防控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高玉林告诉《中国科学报》。他分析道,潍坊市有“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县,蔬菜调运、国际贸易非常频繁,很容易携带外来物种入境。

  事实上,过去几年间,耳喙象属的其他种曾在国内其他地方被检出过。2013年,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加拿大进境蓝莓苗中截获草莓根耳喙象;2017年,重庆两路寸滩检验检疫局在一批来自德国的工业设备集装箱内截获耳喙象属昆虫(Otiorhynchus raucus);2018年,江苏昆山检验检疫局从来自荷兰的木质包装中截获沟翅耳喙象。

  高玉林表示,此次在潍坊截获的黑耳喙象准确来讲应该叫葡萄黑耳喙象。

  据了解,黑耳喙象是重要的农林业害虫。它原是欧洲“土著”昆虫,后扩散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主要的寄主是桃、苹果、梨,豌豆、花椰菜,西洋蒲公英、欧洲车前等蔬果花卉作物。幼虫以植物根为食,成虫则主要为害植物的茎、叶及花冠的边缘。

  “只要有蔬菜、苗木运输的地方,都有可能查出这种昆虫。不过,从过去几次事件来看,目前尚未发现和报道耳喙象属昆虫在国内发生扩散和暴发,以及引起较大危害。”同时,高玉林也强调,“作为国际上重要的检疫性对象之一,‘检疫’和‘截获’本身的意义就很重大。耳喙象属昆虫本身破坏性较强,一旦其传入我国并定殖扩散,就有可能对我国农林业生产造成威胁,必须把握好检疫关。”

  哪里为外来入侵物种频发地?高玉林表示,发达地区国际贸易交流更频繁,这给物种扩散传播提供了机会;边境地区,易发生物种的自然入侵;“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大型蔬果花卉类国际博览会等活动,增加了外来物种入侵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行为——从国外带回猫狗小熊等动物、观赏性植物,其中有可能夹杂种子或者繁殖体,这无疑也会成为有害生物入侵的扩散者和传播者。

  “我们还有很多不清楚”

  多位受访专家关注到了相关报道所称的“葡萄黑耳喙象在国内没有天敌”的说法,他们表示,对于耳喙象在国家的危害及其天敌情况,“我们还有很多不清楚”。

  “没有天敌的说法不科学,目前没有证据和研究证明,”高玉林指出,任何一种生物在原产地都会有天敌,当它刚到新环境时,会因为逃脱原产地的固定天敌,短期内在新环境中大量扩繁而暴发。但新环境中是否存在天敌并不清楚,有可能某些当地生物对其产生控制作用,“并不能因为是新物种,就说没有天敌”。

  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副主任赵文霞也认为,自然界“一物降一物”,不存在没有天敌的物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环形系统中。新环境中也存在一个天敌群,不过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外来入侵物种才会与本地天敌建立非常紧密的互相制衡的联系,比如利用中国本土天敌周氏啮小峰可以防治美国白蛾。”

  能否引入天敌加以制衡?高玉林指出,天敌分专化性和广谱性,前者只以特定靶标对象为食,“宁愿饿死也不会侵害其它生物”;后者则可能侵害范围较大。

  赵文霞表示,国内有一套严格的引种程序与风险评估体系,天敌引入后,有可能对新环境的其他种群、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引种前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估。

  耳喙象属昆虫被列为国际一类害虫,其入侵美国、加拿大等地已有大约90年的历史,甚至可以被看作是本地昆虫,这些国家对此类昆虫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国内现处在相对空白的阶段,甚至相关的文献资料都比较少。记者检索文献后发现,关于耳喙象的专业研究文献不足5篇。甚至,在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更新至2017年6月),共有6大类441种禁止进境有害生物,耳喙象并未列入其中。

  事实上,不只是耳喙象,我们对很多外来物种还不清楚。“目前很多外来物种成为重大危害,主要是对这些物种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昆虫分子遗传学专家、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研究员黄勇平告诉《中国科学报》。

  高玉林从事外来入侵昆虫热点问题研究多年。“与过去相比,我国从事昆虫鉴定的专家越来越少。”他对目前国家的昆虫鉴定现状深表担忧,“这对外来入侵种的防控技术研究与实施至关重要。如果某一物种入侵,我们都不认识,如何谈防控?也许你认为它是普通种,但其实是入侵种,甚至暴发了还蒙在鼓里。”

  赵文霞对此也深有感触,她长期奋战在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检疫科研一线,常常因找不到鉴定专家而“发愁”。“现在昆虫鉴定主要在高校、科研院所,是科学家的副业,缺乏专职人员,新物种来了都不知道找谁去鉴定。”

  鉴定不到位带来早期发现难的问题。赵文霞在“深山老林”中调研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以为是新的病虫害,实际已经发生很多年了,老百姓甚至都给它们起了‘土名’,却没有科学家研究过”。

  实施绿色防控 加强基础研究

  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直接影响人类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国际贸易、旅游和交通的迅速发展,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正日益增加,初步统计表明,入侵我国各种生态系统的外来有害生物已达620种。对于外来物种的管理与防控,至关重要。

  入境检验检疫是第一关。赵文霞表示,我国非常重视外来入侵物种的检疫工作,已形成了由海关总署负责的“外检”(口岸检疫)和国内农林相关部门负责的“内检”两大部分组成的检疫体系。加入并履行以“防止有害生物随植物及其产品贸易扩散和传播”为目标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实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前者是物种进出境检疫的依据,后者则是在引种时对其安全性进行等级评估,据此判定引进与否以及如何管理。

  高玉林认为,一旦外来物种入侵发生,相关部门采取的控制方式多为化学药剂杀灭等应急措施,这是短期内最为有效的防治手段。但从长远来看,需要加大入侵物种关键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比如: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轮耕套种等。

  此外,利用各种信息素来防治外来入侵种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都依赖着种内和种间的信息交流。化学信息通信是昆虫种内种间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葛洪信息素能够帮助监测入侵种的发生范围和发生数量。但前提是必须知道这种入侵种的信息化合物是什么。”黄勇平说。

  在专家们看来,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基础研究。

  “我国急需一批高水平的昆虫鉴定领域科学家,为他们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高玉林表示,在外来物种尚未入侵之时,需要做的是预警理论研究,对物种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比如该类物种分类学、生态学以及遗传进化特征等。此外,根据国外的暴发扩散机制,作出国内潜在入侵性预测,“对于一些还未在国内发现的重大国际检疫性害虫,防控可能不需过于担忧,但必须要有足够的技术储备”。

  赵文霞也建议,外来物种监测面积较大,需要全民参与;建立植物医生资格制度,培养从事鉴定的专业人才。

  此外,黄勇平建议,外来物种防治需要建立从口岸到目的地的完整监测体系。

相关文章

外来入侵物种已达660多种!如何精准有效防治?

目前,中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威胁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向外来物种入侵说“不”一种名叫“鳄雀鳝”的怪鱼让专业人员围捕了好几天;看起来明艳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却有“生态杀手”的绰号;“个头比田螺大,产......

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如何有效防治

一种名叫“鳄雀鳝”的怪鱼让专业人员围捕了好几天;看起来明艳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却有“生态杀手”的绰号;“个头比田螺大,产的卵是粉色的”,福寿螺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近期,外来物种入侵的话题引发热议。外来物......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不能“一抓了事”

近一个月内,全国多地先后报告发现鳄雀鳝,各地发起了围捕鳄雀鳝的运动。近年来,由外来入侵物种带来的生态危害不在少数。当前,伴随着《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的发布,我国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有法可依。专家呼吁......

市场、电商仍有鳄雀鳝买卖外来物种入侵如何阻击?

禁“鳝”尽美!市场、电商仍有鳄雀鳝买卖外来物种入侵如何阻击?这是一条怪鱼——它虽然长着鱼尾,但嘴部又尖又长,很像鳄鱼,名字叫做鳄雀鳝。最近一个月,河南汝州为抓到2条鳄雀鳝,不惜抽干了20多万立方米的湖......

鳄雀鳝——来者不“善”,非抓不可

身呈筒形可达三米,吻部前突仿若鳄鱼,牙齿锋利赛匕首,性情凶猛“真霸王”。这,就是鳄雀鳝。怎么样,听过这段描述是否已经感到这个物种“不好惹”?鳄雀鳝是雀鳝目、雀鳝科、大雀鳝属动物,寿命可达26-50年之......

外来物种正在侵占美国森林

科学家在俄亥俄州西南部的植物学调查中发现,上世纪引入美国的入侵物种正在“排挤”许多本土植物。这项名为“俄亥俄州西南部树木繁茂的自然地区外来植物的崛起”的研究近日发表于《生态恢复》杂志。植物学家Thom......

知否,知否,不识入侵物种“让人愁”

哪里为外来入侵物种频发地?发达地区国际贸易交流更频繁,这给物种扩散传播提供了机会;边境地区,易发生物种的自然入侵;“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大型蔬果花卉类国际博览会等活动,增加了外来物种入侵的机会。近日,......

5月17日《科学》杂志内容精选

一种瓢虫寄生虫是另一种瓢虫终结者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当谈及通过竞争来击败其他的瓢虫时,一种特别成功的瓢虫应感谢在其循环系统中生活着的寄生虫。入侵物种会在进入新的栖息地并得到安顿之后繁衍。科学家们一直不理......

北冰洋加速融化将带来物种入侵威胁

据《自然》杂志网络版近日报道,美科学家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指出,全球变暖加快了北极海冰的融化速度,未来几年跨越北极和北冰洋的船只数量会急剧增加,这将威胁当地的本土物种,破坏其生物多样......

环保部:488个外来物种已入侵我国

云南昆明,一条被水葫芦堵塞的河道,水葫芦成了当地的“绿色污染物”有些外来物种我们还不认识,不了解。它还没有爆发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它是不是会成为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有一个潜伏期,潜伏到一定程度,会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