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5 14:04 原文链接: 第二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所致的冠心病是发达国家的首要死亡原因。动粥的发病与遗传、饮食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一、            调血脂药

(一).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

[药理作用抑制HMG-CoA还原酶,从而阻断HMG-CoA向甲基二羟戊酸转化,使肝内胆固醇合成减少,继之使LDL受体合成增加,使血浆中LDLIDL摄入肝脏从而降低血浆LDLIDL VLDL也可降低。

[临床应用]  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III型高脂蛋白血症及糖尿病性、肾性高脂血症均有效。

[不良反应]  轻,可使肝功能异常,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和肌肉触痛。

拜斯亭事件:200188日,德国拜尔公司停止销售拜斯亭(西立伐他汀钠),主要原因是美国FDA报道了31例被认为与该药有关的横纹肌溶解症导致用药死亡的事件。横纹肌溶解症是指肌细胞产生有害物质而导致肾脏损害(肾衰)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尿色异常(黑色、红色),病人出现关节疼痛和疲劳等症状,个别人出现癫痫发作。

(二).胆汁酸结合树脂

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降胆宁)

[药理作用]口服不吸收,在肠道中与胆汁酸络合,阻断胆汁酸重吸收,促使肝脏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使肝细胞LDL数量增加,促使LDL向肝转移而降低血浆LDLTC。本类药物也抑制胆固醇吸收。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IIa型高脂血症,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脂血症无效。

[不良反应恶心、腹胀、便秘

(三).烟酸  广谱调血脂药

[药理作用] 1. 使VLDLLDLTG下降。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中脂肪分解有关。2.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升高HDL

[临床应用]IIIIIIVV型高脂血症均有效。也可用于心肌梗塞。

[不良反应潮红、瘙痒为突出不良反应。

(四).苯氧酸类  氯苯丁酯(安妥明)因不良反应多已不用,现用吉非贝齐(诺衡)、苯扎贝特(必降脂)、非诺贝特(力平脂)及环丙贝特等。

[药理作用] 1口服后明显降低血浆TGVLDLLDL,升高HDL,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2.刺激apoA-1合成,抗血小板聚集。

[临床应用] IIbIIIIV型高脂血症,尤家族性III型高脂血症。

二、  抗氧化剂

氧自由基可使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型LDLox-LDL)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氧化型LDL可吸引单核细胞进入内皮下间隙形成Mφ细胞,Mφ细胞表面有ox-LDL受体,可识别并摄取ox-LDL,转化为泡沫细胞,进而形成脂质条纹和脂质斑块。抗氧化药可阻止ox-LDL形成,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除维生素C、维生素E外,普罗布考(丙丁酚)也为抗氧化药,本品原为降血脂药,因也使HDL下降而被弃之。

[药理作用]  1.降低TCLDL-CHDL-C

2.抗氧化,能阻止ox-LDL形成。

[临床应用]各种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

三、  多烯脂肪酸

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如多烯康胶丸等鱼油制剂。

[药理作用] 1.可使血浆TGVLDLTCLDL降低,HDL有所上升。

2.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

 

补充: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发展的新趋势

1.作用于RAAS的药物:ACEIAT1-R拮抗剂

2.钙拮抗剂

3.NO 的供体

4.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第二十二章  抗高血压药

   概述

1.高血压病:成人 DBP90mmHg,SBP140 mmHg

2.分类: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    

3.高血压病的形成机制

 ⑴遗传学说  ⑵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RAAS系统  ⑷钠与高血压

4.高血压的治疗

(1)    非药物治疗

 合理膳食:限钠、限酒、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脂肪

 减轻体重

 运动

2)药物治疗

 ①利尿降压药;

ACEIAT1受体阻断药

③钙拮抗剂

④β受体阻断药

⑤交感神经抑制药(包括中枢性抗高血压药,神经节阻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