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8 16:07 原文链接: 神经网络计算模型重建让人可以听懂的单词和语句

  对于大多数不能说话的人,“意念”隐藏在他们的大脑中,没有人能直接破译这些信号。三人研究小组,加州大学旧金山研究所的Gopala K. Anumanchipalli、Josh Chartier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Edward F. Chang利用手术植入大脑电极获得的数据,将其转化成为了计算机生成语言。在新发表的《Nature》文章中,研究小组使用了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在某些情况下重建了单词和语句,使人类听者得以听懂。

图片.png

  过去的所有努力都未曾成功地重新创造出人们所期望的演讲。日内瓦大学神经工程师Stephanie Martin表示(未参与本研究):“新研究展示的重建后的演讲是可以被人理解的……绝对令人兴奋”。

  中风或生病后失去说话能力的人可以用眼睛或做其他小动作来控制光标或选择屏幕上的字母(已逝宇宙学家Stephen Hawking靠紧绷脸颊触发眼镜上的开关装置)。但是,没有一个大脑-计算机界面可以直接重新生成人脑海中的语句,假设能够做到这一步,失去说话能力的患者们将可以更自如地控制音调变化,或者在快速对话中插入言论。

  现实门槛很高。哥伦比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Nima Mesgarani 说:“我们正在研究神经元在不同时间点的开关模式,再推断出语音。从一个信号到另一个信号的映射并不简单,至于这些信号如何转换为语音是因人而异的,因此计算机模型必须对每个人进行‘培训’。模型需要非常精确的数据,这需要打开头盖骨。”

  延伸阅读:哥大科学家将大脑信号直接转化成语言

  研究人员只能在极少数情况下进行这种侵入性记录。一种是切除脑肿瘤过程中,暴露在外的脑内电子读数帮助外科医生定位并避开关键的语言和运动区域;另一种是癫痫患者手术治疗前植入电极数天,以确定癫痫的来源。“我们只有20分钟,也许最长不超过30分钟(的数据收集时间),真的非常有限,”Martin说。

  新论文背后的研究小组通过将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来获取宝贵的数据,神经网络通过计算“节点”层传递信息来处理复杂的模式。网络通过调整节点之间的连接来学习。在实验中,神经网络被暴露在一个人产生或听到的语音记录和同时进行的大脑活动数据中。

  Mesgarani小组的研究建立在5名癫痫患者的数据上。在患者听取1至9号故事和人名时,神经网络分析了从听觉皮层(说话和听的过程中都是活跃的)的记录,然后,计算机仅从神经数据中重建语音数字,当计算机“说出”这些数字时,一群听众就以75%的准确度给它们命名。

  另外,来自德国不莱梅大学的计算科学家Tanja Schultz领导的研究小组,依靠6名接受脑肿瘤手术的患者数据,当患者朗读单音节字母时,麦克风捕捉到他们的声音。同时,脑内电极记录语言规划区和运动区活动,这些电极向声带发送指令来发音。目前在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任职的计算机科学家Miguel Angrick和Christian Herff训练了一个网络,该网络将电极读数映射到音频记录,然后从以前看不见的大脑数据中重建单词。根据计算机评分系统,大约40%的计算机生成单词是可以被人理解的。

  最后,加州大学旧金山研究所的神经外科医生Edward Chang和他的团队在三名癫痫患者大声朗读时,根据从讲话到运动区的大脑活动重建整个句子。在一项网络测试中,166人听到了一个句子,并将其从10个书面选择中择出。有些句子的正确识别率超过80%。

  研究人员还进一步推进了这个模型:用它从人们无声地“说”出单词时的数据重建句子。“这距离我们所有人心目中的语音假体又近了一步。”

  然而,“我们还在等待,当病人不能说话时,这些方法将如何进行,当一个人默念或听到别人说话时,大脑就会发出信号,这与语言或听觉信号不一样。如果没有与大脑活动相匹配的外部声音,计算机很难分辨出内部语言的起点和终点,”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语言神经科学家Stephanie Riès说。

  “解码想象中的语言需要一个巨大的飞跃,现在还不清楚如何做到这一点,”神经工程师Gerwin Schalk说。

  Herff说,一种方法是给大脑-计算机界面提供用户反馈:如果病人能够实时听到计算机的语言解释,他们可能会调整自己的想法以获得他们想要的结果。通过用户对神经网络的充分训练,最终大脑和计算机无缝衔接。


相关文章

新神经网络让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思考

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具有类似人类系统泛化能力的神经网络,挑战了一个已存在35年的观点,即神经网络缺乏系统泛化的能力,不是人脑的可行模型。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研究者表示,使用新方法或能开发出行为......

科学家构建深度脉冲神经网络学习框架

脉冲神经网络(SpikingNeuralNetwork,SNN)被誉为第三代神经网络,使用更低层次的生物神经系统的抽象。它既是神经科学中研究大脑原理的基本工具,又因稀疏计算、事件驱动、超低功耗的特性,......

新构建!深度脉冲神经网络学习框架“惊蜇”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李国齐研究员和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田永鸿教授团队合作构建出深度脉冲神经网络学习框架“惊蜇”。它可以提供全栈式的脉冲深度学习解决方案,能够处理神经形态数据、构建深度脉冲神经网络、部署神经......

AnalyticalChemistry|朱正江课题组基于神经网络构建的离子淌度质谱CCS值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朱正江研究员团队在AnalyticalChemistr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llCCS2:CurationofIonMobilityCollisio......

科学家利用神经网络设计全新蛋白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应用物理学杂志》发表的论文中,将注意力神经网络与图神经网络相结合,以更好地理解和设计蛋白质。该方法将几何深度学习与语言模型的两种优势结合起来,不仅可预测现有蛋白质特性......

自动化所研发出全脉冲神经网络的类脑认知智能引擎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带领的类脑认知智能团队,打造出全脉冲神经网络的类脑认知智能引擎(Brain-inspiredCognitiveIntelligenceEngine,简称为BrainCo......

科学家发现与纤维肌痛相关的潜在神经机制

纤维肌痛(FM)是一种难以诊断和治疗的神秘慢性疼痛疾病,以全身反复出现的广泛性疼痛为特征,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晨僵以及抑郁、焦虑等问题,其病因仍然不为人知。近期,波鸿鲁尔大学与海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

科学家发现深度神经网络对幻觉轮廓“视而不见”

近日,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曾毅团队研究发现,从经典的到最先进的深度神经网络都难以像人一样具有较好的幻觉轮廓识别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模式》。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模型在过去十年中看似......

类脑神经网络赋能无人机集群涌现自组织避障行为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团队借鉴自然界中群体智能的去中心化、自组织的行为机制,提出了一种无人机集群的自组织生存避障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模式》(Patterns)。......

神经网络打开理解电子相互作用新窗口

据9日《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著名的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思维”的新研究表明,神经网络可用于构建比以前更准确的电子密度和相互作用图。该研究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