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16 14:18 原文链接: 食物塑造基因戒不掉的碳水化合物

  现在,一项新的研究正在调查,对淀粉的追求如何驱动饥饿的哺乳动物进化适应。

  这项有关46种哺乳动物的研究,重点针对一种叫做淀粉酶的生物化合物,它由人类和其他动物产生,用来分解淀粉。

  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教身体如何制造淀粉酶的遗传机制一直像变色龙一样。它在不同的动物身上以不同的方式进化,并且它能够迅速地变化,与动物吃什么相一致。

  研究发现,含淀粉饮食的哺乳动物比不含淀粉的哺乳动物(至少在所研究的物种中)有更多的淀粉酶基因拷贝,该基因携带构建淀粉酶的指令。

  这项研究也证明了与淀粉酶有关的进化变化——包括淀粉酶基因的复制和唾液中产生淀粉酶的能力——可能独立于某些不同的物种。这种现象被称为趋同进化,通常意味着一种特别有用的适应。

  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14日的eLife上。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描绘了哺乳动物淀粉酶进化历史的丰富画面,从人类、狗和家猫到刺猬和环尾狐猴,以及在脸颊内储存食物的狒狒。

  “淀粉酶是饮食可能改变我们基因的代表。这很有意思,”Omer Gokcumen博士说,他是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文理学院的生物科学助理教授。“我们在淀粉酶基因中看到的重复提供了一种非常灵活和快速的基因功能进化方式,这种进化机制还未被重视。”

  牙科医学院口腔生物学教授Stefan Ruhl博士说:“过去的研究已经探索了人类和狗等特定物种的淀粉酶进化,但我们的研究具有更广阔的前景。我们对进化树不同分支的几十种哺乳动物进行了研究,发现当涉及到唾液中的淀粉酶时,遗传学和生物学可能会对我们吃的东西做出反应。”

  这项研究由Gokcumen,Ruhl和第一作者Petar Pajic领导。

  调查结果详情:

  含淀粉饮食的哺乳动物似乎在基因上适应了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在所研究的物种中,那些食谱中含有淀粉的哺乳动物通常比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其饮食严格排除淀粉)拥有更多的淀粉酶基因拷贝,后者携带制造淀粉酶的指令。吃碳水化合物的人类、家鼠、褐鼠、狗、猪和野猪有很多副本,而以肉为食的哺乳动物如美洲狮和以昆虫和蜗牛为食的刺猬则很少。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种基因类似于工厂中的模具:你拥有的单位越多,理论上你能产生的淀粉酶就越多。至于淀粉酶基因的额外拷贝是如何进化的,“就像鸡和蛋一样——我们不能真正分辨出是什么先发生的,”Ruhl说。“饮食中的淀粉可能导致更多的淀粉酶,而消化淀粉的能力可能导致淀粉摄入量增加,等等。”

  在某些情况下,与人类密切接触——以及获得人类食物——可能刺激了对淀粉的适应。这项研究证实了其他研究小组过去的发现,与人类生活在一起的老鼠和家养狗,其淀粉酶基因的拷贝数比它们的野生表亲(分别是狼和野生啮齿动物)要多。褐鼠(褐家鼠)——一种通常被称为街鼠或下水道鼠的物种——也有许多淀粉酶基因拷贝。

  淀粉酶的遗传扩展可能独立于多物种发生:根据遗传证据,研究得出结论,小鼠、大鼠、狗、猪和人类可能在进化过程中的不同时间独立地获得了淀粉酶基因的一些额外副本,而不是从同一祖先那里继承所有副本。这种现象被称为趋同进化,可以表示一种特别有用的适应。

  唾液中的淀粉酶比以前已知的更为广泛(例如,有些宠物狗会产生这种酶):大多数淀粉酶是在胰腺中产生的,但有些动物也会在唾液中分泌它。新的研究发现,这种能力比以前所知的更为普遍,并提出唾液淀粉酶作为另一种适应,可能是通过趋同进化在某些物种中产生的。

  当科学家们测试了22种哺乳动物唾液中的淀粉酶时,他们在15种物种中发现了它,其中包括6种以前不知道唾液中含有淀粉酶的物种。也许不足为奇的是,狒狒和恒河猴长时间将食物储存在脸颊囊中,它们是被测的哺乳动物唾液淀粉酶产生最多的物种之一。

  宠物狗是新近被鉴定为唾液淀粉酶生产者的品种之一。虽然并非所有的狗都有淀粉酶,但研究发现它存在于一些品种,如英国奶油金毛猎犬、拉布拉多犬和斗牛犬。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Pajic说:“这项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哺乳动物谱系中淀粉酶是如何在遗传水平和唾液蛋白表达水平上进化的最全面的图像。从更广泛的理论立场来看,它还揭示了进化的速度有多快,简单的事物,比如你吃的食物,可能会促使其他不相关的物种以同样的方式进化(比如你的猫和狗)。”

  对于不在脸颊储存食物的动物来说,唾液中有淀粉酶其进化优势还不清楚。但是Ruhl说,一种理论是,它可以帮助动物和人类识别淀粉类食物是否值得食用。

  “人类有很多唾液淀粉酶,但为什么呢?”他说。“不像狒狒在腮帮子里简化消化食物,我们人类在口中保存食物的时间不足以让任何实质性的消化发生。一个想法是唾液淀粉酶进化来帮助我们的祖先检测淀粉:否则他们就无法品尝淀粉。淀粉酶释放淀粉中的糖,这可能有助于动物对富含淀粉的食物如土豆或玉米产生偏好。”

  唾液淀粉酶的其他假设用途包括清除牙齿中的粘性淀粉残留物“唾液中的淀粉酶可能是一种生物化学牙刷,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的,”Ruhl笑着说。“它有助于调节口腔微生物群的组成。”

  

相关文章

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抗癌蝙蝠

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刘振牵头的课题组发现一种抗癌蝙蝠——大足鼠耳蝠。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上。蝙蝠是哺乳动物中适应性演......

Cell:我国科学家在几种小型哺乳动物物种中发现病毒跨物种传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龙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载体如何影响病毒的传播和进化。他们报告了669种病毒......

野生小型哺乳动物病毒组组成和病毒播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30002、31930001、32041004、U22A20526)等资助下,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永振教授团队在野生小型哺乳......

昆明动物研究所发论文: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2个哺乳动物新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课题组与安徽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在长尾鼩鼱属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这一研究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2个哺乳动物新种以及一个待描记新种。图为雪山大爪鼩鼱生态照。中国科学......

极端高温或在未来2.5亿年灭绝哺乳动物

根据《自然·地球科学》26日发表的一项模型研究显示,在约2.5亿年后下一个超大陆形成时,炎热气候将会超出哺乳动物生理极限。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有避免过热的策略。但温度长时间超过40℃会导致许多哺乳动......

毛方园:探索哺乳动物进化的奥秘

如果只是停留在对标本的简单描述上,前人已经做得非常细致了,留给我们的空间很小。我们现在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要想再进一步就必须要引入新的方法。见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毛方园时,她......

新进展!长寿哺乳动物体内存在抗肿瘤机制

在适应性辐射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寿命演化出较高的多样性,包括从最长寿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寿命长达200余年的弓头鲸。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类群如裸鼹鼠、弓头鲸、大象和蝙蝠等,展现出长寿命、抗肿瘤的特点,......

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恐龙不敌人类的原因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瑞士弗里堡大学的一个古生物学家团队利用对化石记录的统计分析,确定了胎盘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狗和蝙蝠)起源于恐龙大灭绝之前,这意味着......

微囊藻毒素长期暴露,引起小鼠脑区特异性脂质代谢变化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以及气候变暖,全球湖泊蓝藻水华日益频发。蓝藻衍生污染物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慢性暴露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MCs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能够影响哺乳动物大脑......

“干细胞动物园”里有张发育时间表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团队揭示了生化反应速度的差异是导致小鼠和人类时钟差异的原因。为了确定这一发育原则,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动物园”重现了除小鼠和人类之外的4种哺乳动物的节段时钟。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