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04 10:23 原文链接: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学习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因细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酸性染料的离子带负电荷,能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中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红美蓝、伊红天青等。

简单染色法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简单染色不能辨别细菌细胞的构造。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三)实验器材

1、活材料:培养12-16h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或者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2、染色液和试剂:结晶紫(附二、(一)、3)、卢哥氏碘液(附二、(一)、4)、95%酒精、蕃红(附二、(一)、5)、复红(附二(一)、2)、二甲苯、香柏油

3、器材: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

1、简单染色: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在载玻片的左、右各加一滴蒸馏水,按无菌操作法取菌涂片,左边涂苏云金杆菌,右边涂大肠杆菌,做成浓菌液。再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将刚制成的苏云金杆菌浓菌液挑2-3环涂在左边制成薄的涂面,将大肠杆菌的浓菌液取2-3环涂在右边制成薄涂面。亦可直接在载玻片上制薄的涂面,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2)晾干:让涂片自然晾干或者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文火烘干。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4)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在废液缸上的搁架上,加复红染色1-2min。

(5)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染色液

(6)干燥:将洗过的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用吸水纸吸干。

(7)镜检: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一滴,将油镜头浸入油滴中仔细调焦观察细菌的形态。

2、革兰氏染色:

(1)涂片:涂片方法与简单染色涂片相同。

(2)晾干: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3)固定,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4)结晶紫色染色:将玻片置于废液缸玻片搁架上,加适量(以盖满细菌涂面)的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分钟。

(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小心地冲洗。

(6)媒染:滴加卢哥氏碘液,媒染1min。

(7)水洗:用水洗去碘液。

(8)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25s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

(9)复染:滴加蕃红复染5min。

(10)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蕃红染色液。

(11)晾干:将染好的涂片放空气中晾干或者用吸水纸吸干。

(12)镜检:镜检时先用低倍,再用高倍,最后用油镜观察,并判断菌体的革兰氏染色反应性。

(13)实验完毕后的处理:

①将浸过油的镜头按下述方法擦拭干净,a.先用擦镜纸将油镜头上的油擦去。b.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擦2—3次。c.再用干净的擦镜纸将镜头擦2—3次。注意擦镜头时向一个方向擦拭。

②看后的染色玻片用废纸将香柏油擦干净。

(五)实验作业

给出Bacillus thuringiensisEscherichia coli的形态图,并注明两菌的革兰氏染色的反应性。

(六)注意事项

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如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

2.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

3.选用幼龄的细菌。G+菌培养12h-16h,E.coli培养24h。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相关文章

大堡礁珊瑚中发现的人类衣原体表亲为解决白化带来希望

调查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微生物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两个共存的细菌群落。而且,他们首次发现,其中一个是导致人类衣原体的细菌的近亲。这一发现提供了关于珊瑚礁健康的更多信息,并可能有助于解决珊瑚白化的问题。大......

基于SHERLOCK的基因工具快速而全面地口腔细菌

由于一种使用SHERLOCK(CRISPR的进化版)检测唾液中细菌的新型工具,这在未来可能可以帮助人们在检查后很快带着关于口腔健康的更全面信息离开牙医。这种精确的工具比现有的方法要快得多,并可能导致口......

长久以来的谜团有了答案:休眠细菌是如何复活的

惰性的、沉睡的细菌--或称孢子--可以在没有营养物质的情况下存活数年,甚至数百年,抵御热量、紫外线辐射、抗生素和其他苛刻的化学物质。孢子如何恢复生命一直是一个长达一个世纪的谜。新的研究确定了感应蛋白是......

工程细菌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新途径

研究人员在细菌中发现了一种新的途径,有可能使各种行业脱碳。这一突破可以大大减少燃料、药物和化学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之间的合作研究工作已经催生了能......

饥饿的细菌才捣乱

根据亚当-罗森塔尔博士的研究结果,细菌群落中基因相同的细胞表现出不同的功能。这意味着该群体的某些成员表现出更多的被动行为,而其他成员则产生使我们感到不舒服的毒素。荧光显微镜图像显示,在一个基因相同的群......

云中的耐抗生素细菌......

虽然耐抗生素的细菌在不断增加,但你可能认为这些潜在的致命细菌主要是在人和其他动物聚集的地方发现的:即地球表面。但是来自加拿大和法国的研究人员在一个更人注目的地方发现了它们。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

JCrohnsColitis:屏障保护或细菌精准靶向是IBD治疗有效方法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很复杂,其中宿主遗传学、肠道微生物组、屏障功能障碍和免疫过度激活加快了疾病的发展。IBD患者在疾病发作或症状发作前肠道通透性升高,粘膜相关细菌数量增加,微生物群组成改变。这些......

NSR:金帆团队开发近红外光编程细菌,用于实体瘤治疗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肿瘤细菌疗法的深度优化带来新的契机。基于合成生物学手段,科学家们能够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的微生物或细胞而非传统的化学小分子或生物制剂,作为新型疾病治疗方法的开发基础。人工设计......

科学家发现热休克能增强杀菌效果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员付新苗团队发现了热休克能极大增强氨基糖苷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病原细菌(包括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以及临床分离的耐药大肠杆菌等)的......

Nature:揭示细菌中的泛素转移酶启动抗病毒免疫反应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当涉及到抵御入侵者时,细菌的运作方式与人类细胞极为相似,它们拥有开启和关闭免疫途径所需的相同核心分子机制。他们还揭示了这种共享的古老分子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