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2 11:58 原文链接: 用交换反应进行5突出端DNA分子的磷酸化

           

实验方法原理 T4 噬菌体多核苷酸激酶催化的交换反应(Van de Sande et al. 1973; Berkner and Folk 1977) 是一个标记 5' 端 DNA 的快速方法。与正向反应不同的是,它无需 DNA 去磷酸化。正向反应在略偏酸性(pH 6.4)的咪唑缓冲液中进行,以刺激酶促去磷酸化 (Berkner and Folk 1977)。交换反应的最佳 Km 值(ADP 为 300 μmol/L,ATP 为 10 μmol/L),均比在试验管中容易达到的值高,因此标记效率很少超过 30%。然而,交换反应效率通过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亚精胺和聚乙二醇大为改善(Lillehauget al. 1976; Harrison and Zimmol/Lmerman 1986a)。
实验材料

T4 噬菌体多核苷酸激酶 DNA

试剂、试剂盒

ADP 乙酸铵 ATP EDTA 乙醇 咪唑缓冲液 聚乙二醇

仪器、耗材

液体闪烁计数仪 Sephadex G-50 离心柱 Sephadex G-50 柱

实验步骤

一、材料

1. 缓冲液和溶液

ADP (1 mmol/L)

乙酸铵(10 mol/L)

ATP (10 mmol/L)

EDTA ( 0.5 mol/L,pH 8.0)

乙醇

10X 咪唑缓冲液(500 mmol/L 咪唑盐酸(pH 6.4),180 mmol/L MgCl2,50 mmol/L DTT,1 mmol/L 亚精胺盐酸,1 mmol/L EDTA (pH 8.0))

聚乙二醇(24% m/V PEG 8000,水配制)

2. 酶和缓冲液

T4 噬菌体多核苷酸激酶

3. 核酸和寡核苷酸

DNA (10~50 pmol m 5'-磷酸化的末端)

4. 放射性化合物

[γ-32P] ATP ( 10 mCi/ml,比活性为 3000~7000 Ci/mmol)

5. 专用设备

液体闪烁计数仪,能通过切仑科夫辐射定量 32P

Sephadex G-50 离心柱,用 TE(pH 7.6) 平衡



Sephadex G-50 柱(1 ml),用 TE ( pH 7.6) 平衡

二、方法

1. 在一个微量离心管中按下列顺序混合:

含 5' 末端磷酸的 DNA                      10~50 pmol

10X 咪唑缓冲液                                5 μl

1 mmol/L ADP                                 5 μl
 
50 nmol/L ATP                                 1 μl

10 mCi/ml [γ-32P] ATP

(比活性为 3000~7000 Ci/mmol)       20~100 pmol

水                                                   加至 40 μl

24% (m/V) PEG                              10 μl

T4 噬菌体多核苷酸激酶(20 单位)  1 μl

轻弹管外壁以混合各成分,37℃ 温育反应 30 min。

2. 加入 2 μl 0.5 mol/L EDTA ( pH 8.0) 以终止反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的切仑科夫计数检测反应混合物中的总放射性活度。

3. 通过下列任一方法分离放射性标记探针与未掺入dNTP:

用 Sephadex G-50 离心柱层析



用 1 ml Sephadex G-50 柱(用 TE 平衡)常规尺寸排阻层析



进行两轮乙酸铵和乙醇选择性沉淀放射性标记的 DNA

4. 通过契仑科夫计数测定探针制品中的放射性量,用探针中放射性含量除以反应混合物中的放射性总量来计算放射性标记物转移到 5' 端的效率。

            展开


相关文章

膜蛋白受体激酶对渗透胁迫信号转导起关键作用

干旱及盐碱等引起的渗透胁迫是限制农作物生长速度与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植物细胞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渗透变化并做出适应性响应的早期机制尚不清楚。谷子(Setariaitalica)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

氧化磷酸化选择性地调节组织巨噬细胞稳态

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DavidSancho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氧化磷酸化选择性地调节组织巨噬细胞稳态。这一研究成果于2023年2月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免疫》上。通过分析人类和小鼠......

大连化物所等团队利用生物分子模拟预测代谢酶新功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国辉团队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巍维团队、广州大学教授王雄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李全林等合作,揭示了代......

磷酸化修饰蛋白质组学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获突破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晏石娟团队联合加拿大约克大学、德国马普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等研究人员在磷酸化修饰蛋白质组学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搭建全自动在线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

灵芝和桑黄食药菌抗神经炎症功能因子研究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锦明教授团队在药食同源蘑菇功能因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揭示了两种人工栽培的灵芝、桑黄子实体中分子结构不同的两类代谢产物具有显着的抗神经炎活性和神经保护活性。研究成果分别以“......

王志珍课题组等揭示分泌途径激酶调控新机制

尽管首个磷酸化蛋白酪蛋白(casein)在1883年就被报道,直到2012年第一个分泌途径蛋白激酶Fam20C才被鉴定,它催化包括酪蛋白在内绝大多数分泌蛋白的磷酸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Fam20C参与......

上药所揭示KRAS突变肿瘤的分子分型和精准治疗新策略

8月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谭敏佳和研究员黄敏团队合作,在Molecular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proteomicandphosphoproteomiclandscapeofKRAS......

发现GPCR磷酸化编码机制,创新性的提出“笛子模型”理论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江云课题组、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于晓团队与孙金鹏团队,与北京大学教授金长文团队合作,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Structural......

捕集离子淌度质谱带来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新的深度

YasushiIshihama教授京都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分析实验室2021年1月发表于www.ddw-online.com目前,在蛋白质生物化学和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中,质谱(MS)已广泛应用于鉴定和表......

一文了解质谱确定磷酸化位点

电喷雾质谱仪为英国Micromass公司的电喷雾四极杆正交加速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Q-TOF2。配备毛细管液相色谱和纳升喷雾源。镀金属钯的硼硅酸盐电喷雾针(palladiμm-coatedboro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