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29 16:58 原文链接: 解读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500种之多。玉米是饲料中的主要能量饲料,我国主要的玉米产地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山西等8省,所产玉米占全国玉米产量的66%以上。而这些地区多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玉米多为秋季收获,此时天气阴冷潮湿,是霉菌生长繁殖的最佳时期。市场上部分玉米都是收获、储藏后第二年售卖,因此霉菌毒素污染不可避免,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当前霉菌毒素的主要毒性作用,以及应对措施


 1、作用机理


霉菌毒素的毒性危害作用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免疫抑制。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与机体DNA和RNA结合并对其抑制其合成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最终抑制动物机体免疫力。另外,霉菌毒素还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作用于淋巴组织器官而影响其免疫功能,引起器官萎缩和发育不良,淋巴细胞生成减少,因此很多免疫因子的分泌也随之减少;同时影响肝脏和巨噬细胞的功能,从而抑制补体(C4)的产生。除此之外,不同的霉菌毒素毒性作用是有差异的。如黄曲霉毒素的肝毒性、赭曲霉毒素的肾毒性、玉米赤霉烯酮的类雌激素样作用以及烟曲霉毒素对呼吸系统的破坏作用等等


2、互作效应

互作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霉菌毒素同时存在于饲料中时,这些霉菌毒素对动物毒性反映所表现出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加性效应、亚加性效应、协同效应、增效效应和拮抗效应。其中,加性效应和协同效应在镰刀菌属的毒素间最为常见,发生得最为严重。研究显示,与饲喂纯化的霉菌毒素相比,饲喂自然污染霉菌毒素的饲料产生的中毒症状更为严重;在黄曲霉毒素和T-2毒素同时存在于日粮时,二者表现出加性效应。

对动物生产的影响

霉菌毒素对动物生产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饲料营养价值及消化利用率:霉菌能使饲料脂肪迅速变质,蛋白质消化率降低,严重降低饲料中赖氨酸和精氨酸水平, 使饲料代谢能减少。
②生产性能:霉菌毒素可降低动物的采食量,使其减重。
③繁殖性能:粉红色镰孢菌主要产生2种类型的霉菌毒素,非雌激素活性的单端孢霉烯(如去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雌激素样活性的玉米烯酮及其代谢物玉米赤霉烯醇。玉米烯酮及其代谢物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具有和β-雌二醇相似的作用,可干扰动物繁殖过程。
④免疫机能:霉菌毒素导致免疫抑制可表现为降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性,抑制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产生,降低补体和干扰素的活性,损害了巨噬细胞的功能。
⑤产品品质:霉菌毒素在动物产品中会有一定的残留。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由于代谢较慢,在肉中的检出率较高,而单端孢霉烯很快代谢,基本没有残留,只有在很高的浓度时才会在肉和奶中出现残留。
⑥诱发癌瘤:已经发现有黄曲霉素、杂色曲霉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灰黄毒素等与肿瘤有关。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致癌性最强的致癌物,以肝癌发病较多,另外还可诱发胃腺癌、直肠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
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吸附法与酶解法的有机结合将会给霉菌毒素的脱毒带来新的突破,并成为有效解决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