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05 20:24 原文链接: 认识BNP:医生让您抽那一管子血是为了检查什么呢?

  当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去心脏科看病时,医生通常会开一些化验单子让大家抽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查BNP/ NT-proBNP。那我们为什么要抽血去验这个指标呢?BNP/ NT-proBNP的升高与心衰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什么是BNP?

    1988 年,日本学者Tetsuji Sudoh 首次从猪脑内分离得到一种具有强力的利钠、利尿、扩血管和降压作用的多肽,命名为脑钠肽(BNP)。其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抗醛固酮、舒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

    BNP(B型脑钠肽)主要存在于心室隔膜颗粒中。它的含量与心室的压力、呼吸困难激素调节系统的状况相关。心室的容积扩张和压力负荷增加可导致血浆内BNP的升高,升高的程度与心室扩张和压力超负荷成正比,其在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可敏感和特异地反映左心室功能的变化。因此BNP指标可协助诊断心力衰竭,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已经成为临床上心力衰竭最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中,BNP基因表达及合成分泌均明显增加,这可能是肌体在疾病状态下的一种代偿和保护作用。

    BNP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在血管再重塑中及在血压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与ANP相比,BNP是一个更好的心衰和左心室功能障碍标志物。

    BNP与NT-proBNP

    很多时候医生开得化验单子是让我们去查NT-proBNP,而非BNP。那么这两者又有何区别呢?

    当心肌细胞收到牵拉刺激后,首先分泌pre-proBNP,随后形成 proBNP,proBNP 在内切酶的作用下裂解为有利钠、利尿、扩血管等生物活性的 BNP 和无生物活性的 NT-pro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 BNP 主要在肺、肾脏经内切酶降解或大血管内受体清除,而 NT-proBNP 主要经肾脏排泄。因此临床上 BNP 可以制成治疗心衰的药品(如新活素),同时测定血压中的 BNP 或者 NT-proBNP 水平可以对心衰进行诊断和评估。

    有研究表明,BNP 是一种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半衰期 20分钟,其体外稳定时间仅 1小时,且其水平易受所选择的药物影响,如患者接受重组人脑 BNP(rh-BNP)进行治疗时,可导致血液中 BNP 水平升高。对于 BNP 水平的升高,临床医生难以确定是由药物治疗、还是心功能障碍所致。而作为无活性的 NT-proBNP,半衰期为 60~120 分钟,体外稳定时间长达24 小时,具有更高灵敏度,且不受 rh-BNP 影响,便于临床医生准确发现早期和轻度心力衰竭。

\

图片来源于“丁香园”


    BNP / NT-proBNP与急慢性心衰的诊治

    BNP / NT-proBNP 指标在心衰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总体上说 BNP/NT-proBNP 指标在急性心衰中的临床价值要大于慢性心衰的临床价值;在急性心衰中排除截点的可靠程度要大于诊断截点的可靠程度。在急性心衰中 BNP / NT-proBNP 目前采用排除截点和诊断截点的双截点诊断策略,其排除截点比诊断截点更为可靠。

    BNP 的排除截点为<100 pg/ml。NT-proBNP 的排除截点为<300 pg/ml。即如果 BNP / NT-proBNP 小于排除截点,其急性心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BNP 的诊断截点为 ≥ 300pg/ml。NT-proBNP 的诊断截点为 ≥ 450 pg/ml(<50 岁),≥ 900 pg/ml(50-75 岁),≥ 1800 pg/ml(75 岁)。需要注意的是在急性心衰诊断中 BNP /NT-proBNP 诊断截点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实验室检查综合征判定。

    BNP / NT-proBNP 指标在慢性心衰诊断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BNP / NT-proBNP 在慢性心衰中的排除截点在慢心衰中 BNP / NT-proBNP 同样采用排除截点和诊断截点的双截点诊断策略。BNP 的排除截点为<35 pg/ml。NT-proBNP的排除截点为<125 pg/ml。即如果 BNP / NT-proBNP 小于排除截点,其慢性心衰的可能性很小。

    BNP/NT-proBNP是心力衰竭的标志物,因而其水平与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但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 BNP / NT-proBNP 截点难以确定。这是因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BNP / NT-proBNP 水平总体低于急性心力衰竭,需要做出的鉴别诊断较多。

    一些疾病会引起BNP/NT-proBNP的“假性”升高。如一些心肌疾病(肥厚型心肌病、侵润性心肌病、急性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脏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或返流、二尖瓣狭窄或返流)、心律失常、贫血、肺栓塞、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均可引起BNP/NT-proBNP值的假性升高。因而,BNP/NT-proBNP值不应简单地只被视为心衰的标志物,其增高与上述疾病的出现、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应结合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NT-proBNP水平大于某诊断截点,仅说明存在心力衰竭的可能或者心力衰竭可能性较高,但不一定是心力衰竭。因而即使是小于某诊断截点但是又在该诊断截点附近时,也需要考虑心力衰竭的可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BNP/ NT-proBNP 水平增高的程度与 NYHA 心功能分级和二维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存在相关性:心功能分级越高、LVEF 越低,BNP / NT-proBNP 增高越显著。但是很多试图将 BNP / NT-proBNP 值与 NYHA 心功能分级具体级别及 LVEF 具体数值相对应的研究最终结果均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因此在临床上很难制定其与 NHYA 心功能分级相对应的数值范围。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BNP水平升高须警惕房颤
   
    另有研究发现,房颤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也有不同程度升高。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合并有房颤的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而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存在心室非对称性肥厚,发生房颤后,往往症状明显难以耐受。此外,合并房颤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死亡率也高于窦性心律的患者,主要死因是心衰,如患者存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且房颤发生年龄较早(50岁以前),则发生心衰的风险更高。

    此前阜外医院宋云虎教授团队有研究表明,出现房颤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血浆BNP(B型利钠肽)水平比没有房颤的患者高,血浆BNP水平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者表示,BNP水平的异常增高可能预示着此类患者房颤发生率较高,血浆BNP水平具有获取简易、检测自动和解读方便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