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11 10:29 原文链接: “油菜院士”官春云:油菜就该大发展

  湖南农业大学的校园里,有一方小院,院里有个水塘,波光粼粼。这里是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只要不出差,81岁的官春云每天都来这里工作,风雨无阻。

  穿梭在小院的青年学生们都知道,那位喜欢穿白衬衣、黑布鞋,胸前别着一支钢笔的银发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专家官春云。

  2019年,是官春云与油菜结缘的第60个年头。

  用油菜籽榨出的菜油,是我国很多地方主要的食用植物油。曾经,由于油菜籽产油量低、种植面积少,许多老百姓面临“吃不上油”的困窘。

  1959年,从湖南农学院毕业的官春云留校任教。那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官春云常常目睹人们因缺少食用油而吃“红锅菜”(没放油的菜)。

  根据当时国家的迫切需要,他被分配从事油料植物研究,从此与油菜结缘。

  官春云向记者回忆,下乡指导生产时,他印象最深的是种油菜的农民也吃不上油,因为油菜籽产油量太低。“当时,我一家三口一个月也只有四两油。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油菜籽研究好。”

  油菜是越冬作物,常规的栽培管理是冬养春发。1964年,官春云结合气候条件和油菜生长特征,深入调研,率先提出“促进冬发是长江中游地区油菜高产的重要途径”。这一观点在长江中游地区实践推广,极大促进了油菜生产发展和产量提高,亩产由约50公斤提高到约90公斤。

  1978年至1995年,仅湖南地区,因推广油菜冬发技术,就增收20.7亿元。

  不仅要让老百姓不缺油吃,还要能吃上好油。过去,油菜籽中含有两种对人畜有害的成分——芥酸和硫苷。降低它们的含量,是亟待攻克的难题。官春云一头扎进了这个难题中。

  研究芥酸、硫苷“双低”品种并不容易。比如,有的品种保证了“双低”,却不抗病,农民就不愿意种。官春云带着团队一次次研究改良。“搞科研就像剥洋葱,要有恒心和耐心,一层一层剥,解决一个问题,再解决下一个。”

  1987年,官春云团队终于主持育成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审定的“双低”油菜品种——湘油11号。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官春云主持育成了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19个,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达2.1亿余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油菜“双低”化进程。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原院长、教授王国槐,与官春云共事四十余年,曾是他的第一任研究助手。在王国槐眼里,官春云不仅是享誉海内外的油菜院士,更是“不贪功、不计较”的前辈师长。“在科研成果的分享上,他总是考虑团队所有成员,激发大家创新的积极性。”

  是好专家,更是好师长。今年9月,湖南农业大学开学典礼,官春云为大学新生讲了一堂课。这是他除了油菜研究之外,最喜欢做的事——与学农的年轻人说说话,谈谈心。他多次叮嘱青年学子:“只有不畏艰苦、勤于实践,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

  老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直到今年,他仍会不时下田察看。记者采访那几天,他正带着研究人员们清理油菜种子。这是每年播种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要把预备播下的种子名字列进计划表,然后一个个分门别类写到种子袋上。

  “如果一个农业科学家长期不下田,也不进实验室,就不可能再出创新成果,也很难再为国家做贡献。”官春云告诉记者,搞农业研究常常要穿梭在泥里水里、风里雨里,但自有一番乐趣。

  他坦言,自己并非“爱农才学农”,而是“学农就要爱农”。“因为下乡体会了农村的落后,才努力搞科研。个人的前途命运,一定要服从国家的需要,搞科研不是为了粉饰门面,而是要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这让官春云倍感振奋。“油菜就该大发展,有了农业现代化的助力,我们可做的事更多了!”

  如今,油菜产业发展越来越多元,连金黄灿烂的油菜花,都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回望过去,81岁的官春云说,与油菜相伴的一甲子岁月,仿佛弹指一挥间。

  “有时,五分钟很长,只要利用好就可以做许多事。可有时,五十年却很短,因为一个人一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的时间,大概也就五十年。”官春云感叹,“一晃眼时间就过了,所以,我才更要分秒惜光阴。”

相关文章

湖南油菜种质创新及生产应用学术交流会召开

8月14日,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湖南油菜种质创新及生产应用学术交流会在长沙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作了题为《油菜育种进展与多功能利用》的报告,聚焦油菜杂种优势利用育种及饲用、薹用等油菜多功......

山区油菜周年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示范成功

23日,从湖北建始山区油菜周年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模式观摩会传来喜讯,经专家成熟前测产,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高产高油优质菜油两用油菜品种“大地199”在油菜—大豆轮作示范中,每亩采摘300公斤菜薹后,菜......

增产124.3%:“双密”技术开启油菜绿色革命

近日,在湖北省荆州市油菜高密高产高油技术模式观摩会现场,专家测产指出,采用耐密高产高油新品种和密植高产高油新技术(即“双密”高产高油技术),江陵县马家寨乡150亩稻油轮作区连片种植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

重磅!一种可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专用型油菜问世

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和广东开源环境科技责任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利用转基因技术创制出一种可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专用型油菜。由于该油菜对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为......

从基础研究到“生物经济”,油菜产量提升有秘密

5月10日,《“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公布,将推动生物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内容,明确要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生物育种成为了生物农业的首要发展方向,其中,......

来中国60余年,甘蓝型油菜练成“半冬性”技能

生长期仅200天左右、亩产油菜籽达130公斤、与水稻形成无缝衔接……这就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才来到中国的甘蓝型油菜。经过60余年的持续改良,它适应了中国五湖四海的气候环境,不仅掌握了“半冬性”的新技能......

油菜毯状苗联合移栽技术有望促进油菜恢复性增长

日前,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穗粒类收获机械团队研发的油菜毯状苗联合移栽技术在江苏实施转化,创制的2ZGK-6型联合移栽机已实现批量生产。在前期移栽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该团队攻克了稻茬田黏重土壤......

四川科技助力天府油菜提质增效油菜籽增产4.5%

“十三五”以来,在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计划持续支持下,四川省在油菜领域的科技攻关进展良好,成绩喜人。新品种选育成果丰硕。育成“川油81”等在高产、优质、多抗、宜机械化各方面性能优良的新品种37个,解决......

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和油菜野芥不育系统的应用

日前,油料所油料作物逆境生物学和抗性改良团队鉴定了一个新的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orf346,并解析了该基因调控花粉败育分子机制,对阐明十字花科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和促进油菜野芥不育系统的育种应用具......

揭示菜NsaCMS的雄性败育机制

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植物无法产生功能性可育花粉的一种重要的母系遗传性状,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研究花药发育和细胞质—细胞核相互作用的系统。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的由自然突变产生,......